馬海燕
馬海燕:女,本科,副主任護師
護士對工作的滿意程度是護理管理者必須關注的問題,其可影響護士的工作熱情和工作效率[1]。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由同一個工作場所的人為了解決現場工作問題,提升工作效績,自動自發地組成一個團隊,然后團隊成員分工合作,應用品質管理的手法工具,進行各種分析,解決工作場所的問題以達到改善業績的目標[2]。為提高青年護士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讓青年護士保持陽光心態快樂工作,成為一群充滿活力和朝氣的快樂天使,積極為患者提供主動、真誠、周到、專業的服務,2013 年2 ~9 月,護理部在家文化引領下,實施QCC 活動,取得較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擇2009 年~2013 年以勞務派遣工形式分配到我院的青年護士33 名,其中女32 名,男1 名。年齡21 ~30 歲。學歷:中專6 名,大專26 名,本科1 名。職稱:護士27 名,護師6 名。
2.1 成立QCC 小組,確定主題 于2013 年2 月由10 名護士長組成QCC 小組,設定圈名為護心圈,意為呵護護士心靈的家園,設計圈徽,選出圈長1 名,特聘護理管理專家擔任外部輔導員。全體圈員通過頭腦風暴法,提出5 個問題點,采用評價法選定活動主題“家文化引領,提升青年護士工作滿意度”。
2.2 擬定活動計劃 整個品管圈活動計劃8 個月完成,每項活動指派具體負責人并由全體圈員參與,將活動計劃制定成甘特圖。
2.3 現狀調查及目標設定 護心圈QCC 小組成員集中討論,從工作環境、護理管理、培訓進修、激勵政策、文化生活、薪酬待遇6 個方面共20 個條目自行設計“青年護士工作滿意度調查表”,請青年護士在相應條目上填寫分值,滿分為10 分,最低分為1 分,并在滿意度調查表中增加了家文化建設建議欄,以了解青年護士的工作滿意度及需求與期望。調查對象為33 名青年護士。調查人員為8 名圈員。護心圈組員以每個方面平均不足8 分作為問題點,發現問題集中體現在工作環境、培訓進修、激勵政策和文化生活4 個方面。根據醫院實際情況,制定QCC 活動目標:設定青年護士工作滿意度中問題集中的4 個方面提升到目標值平均8.5 分(滿分10 分)。分別于品管圈活動實施前(2013 年2 月)及實施后(2013 年9月)調查本院青年護士工作滿意度。
2.4 確認要因 全體圈員結合滿意度調查結果,分析在工作環境、培訓進修、激勵政策和文化生活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具體表現在:(1)護理人員配置相對不足。(2)科室團隊凝聚力需要加強。(3)現有知識無法滿足專業性強科室的工作需要。(4)外出學習機會少。(5)溝通、心理學等方面知識欠缺。(6)年輕群體除共青團里榮譽外獲得其他榮譽的機會很少。(7)醫院地理位置偏僻,業余文化生活單調。
2.5 對策實施 護心圈組員從關愛青年護士、打造家文化的角度出發,依據可行性、圈能力項目進行對策選定,經全體圈員討論,共采納7 項對策加以實施改善。
2.5.1 科學合理調配臨床一線護理人員 根據床位利用率,確保臨床一線科室床護比達1:0.6,減輕護士工作壓力;針對夜間患者多忙不過來的問題,設立幫班協助完成夜班、晨晚間、治療高峰段的工作。由于青年護士婚假產假容易集中,將個別護士進行對調,最大限度地錯開假期;制訂緊急狀態下護理人力資源調配方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臨床科室工作量增加、人員不足等情況。實行彈性排班,保證護士每周2 d休息時間并安排帶薪休假。
2.5.2 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以科室為單位,開展“我的科室,我的家”主題活動,形式不限,情景劇、歌曲、舞蹈、小品、詩歌、PPT 演講等均可。參加人員至少4 人,多者不限。全院共有21 名青年護士參加“我的科室,我的家”活動,展示了護理團隊風采,大家一致覺得排練過程辛苦而快樂,增進了感情和凝聚力。根據科室特點舉辦“金太陽之小小畫筆我最棒”等護患聯誼活動,營造和諧輕松的工作氛圍。
2.5.3 外派青年護士到上級醫院對口短期進修 通過積極爭取,選派婦產科青年護士2 名、手術室1 名到中心醫院對口進修半年。通過進修學習,明顯提高了青年護士的綜合素質,且熟練掌握了常用專科護理技術。
2.5.4 加大護理培訓及外出學習力度 開展導師帶徒、院內培訓等形式多樣的護理培訓;推薦青年護士成為市護理學會各專業委員會會員,先后有8 名青年護士成為東營市護理學會骨科、心血管等專業委員會會員,參加學術活動。鼓勵青年護士參加管理局護理拉力賽及技能競賽,全面提升自己,有3名青年護士在局級比賽中獲獎。護理部統一培訓的心肺復蘇技術、心電監護等16 項常用護理技術,通過嚴格考核,均達合格水平。
2.5.5 外請專家專題講座 由于醫院近3 年未舉行溝通等相關知識講座,我院利用護士節邀請省內外知名教授為醫護人員進行“用心溝通”“壓力與情緒管理”專題講座。兩次培訓青年護士共有52 人次參加,反響好。
2.5.6 設立護士專項獎勵及榮譽 每季度在全院臨床科室護士中評選8 名“患者最滿意護士”并給予經濟獎勵。活動期間被評選出的最滿意護士中,青年護士有7 人次,占到45%。組織“十大護理希望之星”評選并給予經濟獎勵,起到激勵作用。
2.5.7 依托當地特色,舉辦聯誼娛樂活動 醫院在孤島“萬畝槐林”舉行“相約槐林,緣來是你”青春聯誼會。參加人員為醫院青年護士與作業東區青年。槐花節聯誼會為醫院與周邊單位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使青年護士了解到采油廠一線職工野外工作的艱辛,學習他們立足崗位、吃苦耐勞的精神。組織參加消夏晚會等活動,活躍青年護士業余生活。
2.6 觀察指標 品管圈實施8 個月后,發放“青年護士工作滿意度調查表”,包括工作環境、培訓進修、激勵政策、文化生活4 個方面,每項評分10 分。共發放問卷33 份,回收33 份,有效率100%。
2.7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 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配對t 檢驗。檢驗水準α=0.05。
3.1 有形成果(表1)
表1 開展品管圈活動前后護士滿意度評分比較(分

表1 開展品管圈活動前后護士滿意度評分比較(分
時間 人數 工作環境 培訓進修 激勵政策 文化生活開展前33 7.55±1.04 7.46±0.79 6.95±1.05 6.07±1.37開展后 33 8.95±0.85 8.59±0.91 8.91±0.72 8.18±1.07 t 值5.988 5.387 8.844 6.973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3.2 無形成果 通過QCC 活動,護理人員從解決問題能力、團隊精神、專業知識、溝通協調能力、工作積極性、責任榮譽感、QCC 手法運用、和諧度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4.1 QCC 活動豐富了護理文化內涵 家文化是以和合文化為指導,家長真心關愛成員,家庭成員以感恩之心回報家庭。整個大家庭遵守嚴謹的家規,秉承優秀的家風,共創家業輝煌[3]。開展QCC 活動使護士同事之間及上下級之間的關系進一步融洽和諧,增加了團隊凝聚力,青年護士素質得到提升,工作滿意度明顯提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同時,讓青年護士在醫院找到了認同感,自覺愛護醫院,為醫院發展著想,初步形成“家文化”理念,豐富了護理文化內涵。4.2 提高護士工作滿意度需要長期的積累 在管理活動中,要重視人的因素,一切管理活動均應以調動人的積極性,做好人的工作為本[4]。而“品管圈”活動強調讓全員自動自發地參與活動,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主權、參與權、管理權[5]。圈員們對活動的各個步驟進行了檢討與改進,找出優點、缺點和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從關愛護士出發,選出下期活動主題。
總之,對青年護士開展QCC 活動,不僅提高了其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更進一步增加了團隊凝聚力,豐富了護理文化內涵。
[1] 高玉琴,潘伯臣.Stamps 護士工作滿意度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檢驗[J].護理研究,2010,24(3):645-646.
[2] 張幸國,王臨潤,劉勇主編.醫院品管圈輔導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2.
[3] 姜越宇,朱祖平.企業中家文化的內涵與外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0(6):40-41.
[4] 倪棟梅.“品管圈”活動在健康教育質量改進中的應用效果探討[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97-98.
[5] 蔡賢黎,王 萍,徐建鳴,等.品管圈活動減少內窺鏡診療等候時間[J].護理學雜志,2013,28(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