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艷
李紅艷:女,本科,主管護師
心力衰竭是冠心病病情發生和發展的最終結果,臨床表現為呼吸困難,無力、水腫等,預后較差,死亡率較高。據國內相關調查,心力衰竭的患者住院率雖然只為同期心血管疾病的20%,但死亡率卻為40%,預后較差[1]。要改善患者的預后,降低病死率,除了要依靠藥物治療以外,離不開護理的支持。中醫護理是中醫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整體觀點和辨證施護,它強調對疾病的護理要因時、因地、因人而異,更能夠起到標本兼治的作用。為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預后,我院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中醫康復綜合護理,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3 年9 月~2014 年4 月收治的60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隨機等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納入標準:(1)冠脈造影明確診斷,符合2007 年《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中CHF 診斷標準,有明確的冠狀動脈病變史。(2)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3)75 歲以下。(4)理解能力正常,能自行回答問題。(5)未合并有其他器官嚴重疾病。(6)均為病情穩定出院的患者。排除標準:(1)有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病、肺源性心臟病、心臟瓣膜病等。(2)合并有惡性腫瘤。(3)精神障礙或合并有心理疾病。其中男38 例,女22 例。年齡41 ~77 歲,平均(57.2±15.3)歲。發病至入院時間0.50 ~12.0 h,平均(6.5±2.7)h。原發疾病包括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26 例,肺源性心臟病21 例,風濕性心臟病7 例,擴張型心肌病6 例。按美國紐約心臟病協會分級標準分級:心功能Ⅱ級20 例,心功能Ⅲ級25 例,心功能Ⅳ級15 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疾病方面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的治療方法基本一致,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包括基礎護理、病情觀察、治療性操作、隨機健康教育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行中醫綜合康復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2.1 五行相克情志護理 利用中醫五行理念對患者開展情志護理,以一種情志抑制另一種情志。對悲憂情緒的患者采用愉悅療法,喜勝憂,多采用心理疏導、勸解,以樂觀積極的情緒感染患者,暢情養心,使氣血調和、臟腑功能增強。還可以給患者講笑話,指導患者觀看喜劇片或播放相聲小段,誘導患者開懷大笑,以平衡情志的極向性,發揮正性效應。以“思”為盛者,利用怒勝思,適當采用激怒療法,適宜的憤怒情緒有利于宣泄不滿,緩解壓力。但部分患者并不適合此法,可選取3 min 為主音的歌曲,安撫患者的情緒[1]。以過喜、過悲為主要表現的患者采用驚恐療法,適當刺激患者,達到制勝過喜之功效。但強度不可過大,以免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新的損害。對惱怒者采用悲傷療法,哀勝怒,向患者做耐心地勸說、解釋工作,以其切身的往事“感之”,以盡快擺脫不良情緒的影響。對恐懼、擔心為突出表現的患者采用思解療法,思勝恐,以鼓勵、安慰為主,通過講述康復實例,幫助其建立康復信心,邀請一些治療較為成功的血透患者介紹治療經驗,傳達積極的信號,使患者自身產生對治療的信心。
1.2.2 穴位按摩及運動 (1)心肺氣虛,血瘀飲停證,該類患者可按摩天樞、中脘、支溝、足三里等穴位,用食指指尖按壓,按壓強度由輕到重,以患者能承受為宜,每個穴位2 ~3 min,每日3 次。同時順時針方向腹部按摩,3 ~5 min,每日3次,以通肺排便。(2)氣陰兩虛,心血瘀阻證,按摩內觀、印堂,或實施開天門,避免外界刺激[2]。指導患者可適當進行體力活動,如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心煩失眠者睡前溫水泡足,心悸頻發者可用西洋參含服或泡水代茶。(3)陽氣虧虛,血瘀水停滯,該類患者癥狀較為嚴重。視患者的心功能進行運動指導,運動時需專人陪護。絕對臥床患者,為防止肢體萎縮和墜積性肺炎的發生,指導患者練習龜息大法,每次10 min。(4)腎精虧損,陰陽兩虛,指導患者按摩內觀、心腧、神門、足三里、三陰交、巨闕等穴位,同時進行足底按摩,以促進氣血運行,增加心排出量。
1.2.3 飲食調護 (1)心肺氣虛,血瘀飲停證,飲食以活血化瘀為主,指導患者食瘦肉、淡菜、魚類等,還可用三七、人參、黃芪、川芎燉兔肉。(2)氣陰兩虛,心血瘀阻證,飲食以益氣養陰、活血化瘀為主,忌辛辣寒涼食物,多食瘦肉、魚類、豆制品、山藥、黃芪、百合粥等。(3)陽氣虧虛,血瘀水停證,指導患者進食紅參、太子參、薏苡仁、紫河車、羊肉、狗肉等。(4)腎精虧損,陰陽兩虛,指導患者多食枸杞子、山藥、大棗、蓮子肉、百合等。
1.3 觀察指標 (1)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治療后咳嗽、呼吸困難、心悸等心力衰竭的癥狀得到控制,心臟功能改善超過2 級;有效:咳嗽、呼吸困難、心悸等心力衰竭的癥狀明顯改善,心臟功能改善超過1 級但不足2 級,臨床癥狀有所改;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甚至患者的病情有所加重。(2)心功能。比較護理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數(LVEF)、心輸出量(CO)。LVED、CO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儀器,囑受檢者取左側臥位或平臥位,檢測時由專人操作測定。(3)預后。采用心血管不良事件來評價,患者出院后隨訪90 d,記錄此期間發生的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臟性猝死、心肌梗死、惡性心律失常和癥狀性心力衰竭。(4)生活質量。采用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生活質量量表,該量表包括生理、心理、獨立性、社會關系、周圍環境、宗教信仰和精神寄托等6 個領域,滿分60 分,較好為41 ~50分,良好為51 ~60 分。較好和良好記為改善。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5.0 軟件,計量資料采用重復測量設計的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的Wilcoxon 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表1)2.2 兩組患者心功能評分比較(表2)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例)
表2 兩組患者心功能評分比較

表2 兩組患者心功能評分比較
注:兩組患者心功能比較,組間、不同時間點以及組間與不同時間點交互作用均有統計學差異,P <0.05
組別 例數 護 理前LV EF(%)護理后 護理前C O(L/min)護理后觀察組 30 42.41±2.38 52.47±3.54 3.21±0.87 4.93±1.19對照組 30 41.24±2.45 48.62±3.86 3.32±0.75 4.15±9.24
2.3 兩組患者預后比較(表3)

表3 兩組患者預后比較(例)
2.4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比較(表4)

表4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例)
心力衰竭是一種復雜的癥候群,是高血壓、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最終歸宿。國際醫學界公認慢性心力衰竭,不僅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成為是冠心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正確診斷和規范治療方案雖然在減少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殘率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護理因素在促進患者病情康復和改善預后意義重大。中醫是我國的傳統瑰寶,中醫護理是我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精髓,具有效果好、合并癥少、患者痛苦少、醫療費用低、操作方法簡便等優點。中醫辯證學既注重從整體的方向診斷和治療病患,而且注重各個患者的不同個體差異更多地關注不同患者的主觀感受和生存質量。
中醫學認為,慢性心力衰竭與寒邪內侵,飲食失調,情志失常,勞倦內傷,年邁體虛等有關[3]。有研究認為[4],按照中醫辯證分型進行護理,對于減少患者心絞痛的發作,維護患者的健康,延緩病情的進展,提高生活質量,有積極作用。加強對冠心病患者的中醫辯證施護對患者的康復以及預防復發有重要的作用[5]。本研究總結歸納近年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中醫護理研究,制定了情志護理、按摩及運動、飲食調護等康復護理措施,結果顯示,與常規護理方法相比,中醫康復綜合護理組的患者療效高,心功能好,預后好,生活質量高。這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1)情志護理通過用一種或多種情緒去調節、控制、克服另外一種或多種不良情緒,宣泄患者抑郁、憂悶的情緒,消除不良情志因素,使心理情志開朗暢達,臟腑、經絡達到陰陽平衡,氣血調和[6]。(2)按摩及運動。一方面通過按摩人體關鍵穴位能起到疏通經絡、使氣血通暢,清除瘀阻的輔助治療作用,本組患者所選取穴位均與冠心病分型治療有密切的關系[7]。合理中醫運動可有效增強患者的心負荷量和心功能。(3)飲食調護體現了中醫學未病先防,防重于治的治未病思想,采用食療的方法,調整人體的生理平衡,對人體機能和疾病起調整與治療作用,起到治療和養生的雙重效果。綜上所述,中醫康復綜合護理能夠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預后及心功能。
[1] 劉衛平.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醫護理效果[J].吉林醫學,2012,33(27):5992.
[2] 魏國琴.慢性心力衰竭中醫護理總結[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4,30(5):461-462.
[3] 周仲英.中醫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146-149.
[4] 韓麗梅.冠心病的中醫護理[J].承德醫學院學報,2013,30(1):46-47.
[5] 瞿 源.冠心病的發作時辰與中醫護理[J].湖北中醫雜志,2007,29(6):48-49.
[6] 劉 梨,廖若夷,章 瓊.中醫護理在冠心病康復中的應用進展[J].全科護理,2013,11(3):261-264.
[7] 沈林亞,孫微娜,孫榮娟,等.運用中醫治未病理論護理冠心病患者108 例體會[J].中國療養醫學,2014,23(1):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