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亞麗
(黃河科技學院,鄭州 450063)
服務業發展的規模和質量與服務業的空間結構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為加快服務業產業優化升級,實現服務業空間上的合理布局,就必須要了解服務業的空間分布特點。自黨的十六大提出加快發展服務業,提高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后,河南省委、省政府對此高度重視,河南省《“十二五”規劃綱要》中也明確提出全面加快服務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加快發展服務業的意見。如今“十二五”規劃實施已經接近尾聲,河南省服務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但當前河南省服務業的發展還是個薄弱環節,服務業的整體規模和質量都還比較低。基于此,本文采用河南省2005年、2010年和2013年各地區服務業等相關指標數據,分析研究河南省服務業地區差異及其影響因素,以期能據此掌握河南省的服務業地區之間的差異和造成差異的影響因素,進而為河南省服務業發展政策制定提供實證依據。
選取服務業產值的地區比重、區位熵和服務業與工業的相對集中度指標,考察河南省服務業的地區分布形態和變化規律。
1.從各地區服務業產值比重分析,鄭州市服務業一枝獨秀,單極作用明顯。為了在分析河南省服務業的發展變化中剔除價格的影響,本文選取服務業產值比重即各地區服務業產值/全省服務業產值作為衡量指標,并截取了河南省2005年、2010年、2013年三個代表性年份的18個地區的服務業產值比重數據(下頁圖1)。橫向比較來看,2013年鄭州市的服務業產值占全省服務業產值的四分之一,其余地區除了洛陽市服務業產值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外,其他各地市服務業產值比重都在8%以下。三組截面數據縱向比較可以看出,鄭州市作為省會中心城市,其服務業產值比重單級作用明顯,鄭州地區的服務業產值比重始終在20%以上,明顯高于其他地區。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明,河南省服務業發達的地區主要集中在鄭州,而其他地區服務業發展水平比較低;此外,18個地區中,只有鄭州的服務業產值比重有較明顯增加的發展變化,其余各地區服務業產值比重反而有小幅下降的趨勢,說明省會中心城市服務業的單極作用進一步增強,而其他副中心城市功能還未充分發揮作用。
2.從服務業區位熵分析,各地區服務業發展不均衡,專業化和集聚水平普遍較低。地區服務業區位熵可以消除地區經濟總量差異對服務業集聚程度的影響,反映某一地區服務業的專業化程度和集中度。其計算公式為:服務業區位熵=(各地區服務業經濟總量/各地區經濟總量)/(全省服務業經濟總量/全省經濟總量)。從河南省18地市服務業的區位熵(下頁圖2)分布可以看出,服務業區位熵大于1的地區只有4個,其余地區的服務業空間集聚程度普遍不高。在排除經濟總量的影響后,服務業的空間集聚狀況有一些變化,開封、洛陽、信陽地區的服務業區位熵大于1,說明三地區服務業集聚狀態有所凸顯,這是因為三個地市是河南老牌旅游城市,服務業是主要支柱產業。但是,從區位熵的量值進行衡量發現,18地市中服務業區位熵最高的鄭州市也僅達到1.302,小于1.5,說明該地區服務業的比較優勢并不十分突出,而14個地市的區位熵小于1,說明這些地區專業化水平 低于全省服務業水平。

圖1 河南省18地市服務業產值比重

圖2 2013年河南省18地市服務業區位熵
3.從服務業與工業的相對集中度分析,河南大部分地市的服務業發展水平低于該地市工業發展水平,服務業集中度低于工業集中度。為了解河南服務業與工業的空間分布差異,本文引入了服務業與工業相對集中度指標,其計算公式為:地區服務業產值占全省的比重/地區工業產值占全省的比重。從下頁圖3可以看出,2005年、2010年、2013年三個樣本年度中河南18地市僅有9地市的服務業與工業的集中度指標大于1。鄭州作為省會城市其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服務業也比工業集中度高;其余8各地市,服務業比工業集中度高,不是因為該地市服務業發達,生產率高,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工業落后,尤其像駐馬店等地以農業為主。而服務業與工業相對集中度小于1的安陽、平頂山等地可能因有比較明顯的行業作為主要支柱工業。
從2005年、2010年、2013年三年的截面數據比較來看,各地區服務業和工業發展不平衡,有些地區服務業與工業的集中度有所提高,比如安陽和南陽,說明這些地區的服務業比工業發展速度快;而絕大部分地市服務業與工業相對集中度有所下降,比如信陽、焦作、濟源、鶴壁等地,表明這些地方的工業發展速度高于服務業發展速度。更為明顯的是服務業與工業相對集中度大于1的9地市2013年的數據指標均比2010年有較大的回落,這說明近年來這些地區的工業比服務業發展較快,這可能與近年來我省大力發展工業集聚區的政策有關。
1.服務業生產率的地區差異。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河南省服務業具有一定的空間集中度,并且各地市服務業發展明顯不均衡。但是本文以上選取的三種服務業指標反映的河南省各地區服務業分布特征表現的并不相同。而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來自于各地市服務業的勞動生產率的差異。地區服務業人均生產率指數=地區服務業人均產值/全省服務業人均產值,反映地區服務業生產率的絕對水平,該指標越高說明年該地區服務業生產率越高。

圖3 河南省18地市服務業與工業相對集中度

圖4 2013年河南18地市服務業人均生產率指數
從圖4可以看出,2013年河南省各地區的服務業生產率水平差異很大,服務業人均生產率指數大于1的有8個地區,占全省地市中的近一半,表明這8個地區的服務業人均生產率高于全省服務業人均生產率的水平。這一指標中最低的是周口,其中最高的是鄭州,鄭州服務業人均生產率指數是周口的4.2倍。并且在地區服務業人均生產率指數低于1的10個地市中有5個地市服務業人均生產率指數低于0.7,占全省地市總數的28%。
2.服務業地區差異的影響因素分析。為進一步分析河南省各地區服務業水平差異的原因,本文根據河南省2013年18地市的截面指標數據做相關性和回歸分析。
根據表1的計算結果可知,服務業產值比重與所列指標多數都存在高度顯著地線性相關性。相關性分析表明河南省各地市的服務業發展水平受當地地區綜合經濟發展水平、地區服務業的專業化程度和生產率水平影響最為顯著,其次是受城鎮化程度的影響。河南省各地市服務業發展規模受各地服務業專業化程度影響顯著,這與一般認為的產值區位熵反映服務業專業化程度的指標,專業化程度越高,發展水平應該越高是一致的。此外,服務業地區產值比重與地區與鄭州的距離呈明顯的負相關關系,表明省會城市作為全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對省內其他地區的發展輻射作用比較明顯。

表1 服務業產值分析表
根據以上分析結果,選擇服務業地區產值比重作為因變量y,GDP比重X1,城鎮化率X2,產值區位熵X3作為解釋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以揭示因變量的影響因素。通過SPSS軟件對選取的指標變量進行線性回歸,回歸方程為:y=-0.071+1.164x1+0.065x2+0.035x3,其中,R2=0.989,調整的 R2為0.986,表明建立的線性回歸方程擬合優度較好;方程的顯著性檢驗Anovab中F=411.533,P值近似等于0,說明回歸方程高度顯著。從表2可以看出,對于變量的顯著性,P值都小于0.05,即對回歸系數的檢驗也是比較顯著。

表2 線性回歸模型系數表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知,河南省各地市服務業發展水平主要受當地經濟綜合水平影響,雖然各地市的城鎮化水平和服務業的集聚程度也是其中影響因素之一,但與地市經濟綜合水平的影響相比明顯較弱。其原因可能主要是河南省經濟整體發展水平較低導致省內各地市服務業發展規模水平主要受當地綜合經濟發展水平影響,其次受城鎮化和服務業專業化的影響。結合相關性分析結果,各地市與鄭州的距離即各地市在省內的地理區位也是影響因素之一,這也說明鄭州作為河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對其他地市輻射作用在服務業空間分布中有突出表現。
通過以上對河南省服務業呈現的空間分布特點和河南省服務業區域差異的實證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研究結論:
1.通過綜合河南省服務業產值的地區比重、區位熵和服務業與工業相對集中度的分析發現河南省服務業的空間分布在呈現高度極化的同時,各地區間還表現出高低不均衡的狀況。鄭州作為河南的省會和中心城市,服務業發展水平較高,2013年鄭州一個地區的服務業產值就占到全省的四分之一。另外,各地區間的服務業差異也比較明顯,部分旅游業發展好且工業布局比較集中的地區如洛陽、南陽的服務業比較好。相反,城鎮化水平低的地區服務業在全省不占重要地位,如濮陽;工業集中度低的地區服務業規模水平也較低,如鶴壁、濟源、漯河;四個地區的服務業總產值僅占5.96%,相當于鄭州的23%,洛陽的二分之一。而濟源和漯河是中原城市群中的兩個重要節點,說明河南“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的構建以鄭州為中心,以洛陽為副中心,開封、新鄉、焦作、許昌、漯河、平頂山、濟源等地區性中心城市為節點構成的緊密聯系圈為重點的城市化戰略格局,經過近四年的發展目前較弱的就是漯河、濟源片區,洛陽副中心的城市輻射功能有待加強。此外,第三產業向中原城市群集聚的現象也不十分明顯,這與目前我們大力實施發展中原城市群的政策目標是不一致的。因此,切實地反思我們制定的規劃,實施的政策和結果,修訂相關規劃和政策以真正促進中原城市群的發展,發揮其輻射帶動效應對河南省經濟社會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各地市經濟綜合水平是制約服務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一般來講,服務業發展的規模水平,主要取決于城鎮化規模和經濟水平。因為河南省大、中、小城鎮的比例不協調,還沒有形成較為合理的城鎮等級體系,所以在實證分析中顯示出河南省各地區的服務業發展規模受城鎮化規模的影響較弱,主要受各地市綜合經濟水平的影響。河南省的城鎮規模分布中缺少集聚程度高、帶動力強、輻射范圍廣的大城鎮,抑制了服務業空間集聚效應的發揮,進而導致各地市經濟水平成為服務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對經濟水平相對落后的地區來說,想要促進服務業的發展,不能單純地刺激服務業發展的局部政策,主要還是要提高綜合經濟水平。
3.區域內省會中心城市功能作用較明顯,次中心城市功能未充分發揮。河南省經濟的空間布局整體上是以鄭州為中心向外輻射的。通過實證分析發現,地市距離鄭州越遠,則其服務業規模水平越低,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鄭州對周邊各地市的影響作用較大,距離鄭州越近的地區,其輻射作用就越是明顯。而省內其他次中心城市的帶動效應尚未充分地發揮出來。因此,在構建中原城市群的基礎上應該重點考慮改善河南城鎮規模結構和空間格局的不平衡,促進各地市充分發揮其相對優勢,提高中等城鎮的吸納、擴散和集聚功能的有效釋放,進而促進服務業的合理發展。
[1]龔晨,吳傳清.服務業集聚測度方法述評與展望[J].統計與決策,2014,(7):30-33.
[2]樊愛霞,潘海嵐.服務業地區差異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基于云南數據的實證分析[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109-114.
[3]趙丹妮,任曉怡,湯子隆,等.基于空間統計學方法的我國服務業集聚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3,(7):68-69.
[4]王慶秀.中國服務業空間格局及差異研究[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版),2014,(1):50-52.
[5]胡霞.中國城市服務業發展差異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
[6]趙成柏.地區生產服務業發展差異的空間計量分析[J].商業研究,2010,(4):6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