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以構建和諧校園為視角
作者:鄧卓明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年10月
定價:39.00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一書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中心,從構建和諧校園的角度,在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現狀進行深入調查的基礎上,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適應新形勢新時代要求的一系列改進措施與建議。
該書分為十一章,分別從構建和諧校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構建和諧校園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概念、構建和諧校園高校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的意義、創新條件下對構建和諧高校后勤員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創新條件下對構建和諧高校離退休教職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創新條件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研究、創新條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優越環境建設研究、創新條件下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的研究、對創新條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的研究、評估體系創新等方面加以介紹和論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一書富有時代感,針對和諧校園建設和高校思政教育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疑惑、難點進行了深入分析,并以創新的精神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指導建議,力求為指導教學和研究提供借鑒。
高校作為傳播社會知識文化,培養人才,服務社會與科技創新的基地,責任重大。和諧校園建設是高校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現代和諧社會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政治觀點、思想觀念、道德規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需要的思想品德的實踐活動。只有正確認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諧校園建設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才能進一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項工作,建設高校和諧校園。
建設和諧校園與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關系密切。首先,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建設和諧校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和諧校園建設是互為因果的關系。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和弘揚公平正義的精神可以促進大學和諧校園氛圍的形成。而大學和諧的校園氛圍又反過來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觀念的提高和進步。在校大學生能否自覺做到遵紀守法、師生同學誠信友愛、生活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影響“和諧校園”建設的關鍵。而和諧校園促進大學生全面和諧發展,使他們成為具有高尚情操、優良品德的棟梁之材。其次,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和諧校園建設的重要途徑之一。只有做好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在和諧校園的建設過程中打下扎實的基礎,才能建成和諧社會這座高樓大廈。最后,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建設和諧校園的重要保障。只有做好了保障工作,和諧之路才能走的長久,走的平穩。
建設和諧校園,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新的困難。一方面,我國傳統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片面性,落后性。受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和落后的教育體制的影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著片面的社會至上的價值觀,強調社會價值,忽視甚至否定個人價值。隨著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尤其是國內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大學生的價值觀念發生了巨大轉變。另一方面,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等新媒體的廣泛運用等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隨著西方文化的東傳,不少大學生受到西方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的沖擊。多元表達時代,大學生對自我個性的表達往往越位。新媒體時代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大學生探索規律,有效傳播主流聲音,尊重個性,同時堅守道德底線。
建設高校和諧校園要求大學生思政教育與時俱進。首先要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深入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不斷豐富內容和形式。其次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統領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斷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進一步促進高校和諧校園建設。第三是確立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大學生是時代的潮流和頂梁柱,亦是國家的棟梁。要注重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管理之中,不斷增強教育的民主性,避免教育的強制性。第四是積極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的專門機構,培養大學生的良好心理素質。當代大學生在心理上處于一個由不成熟到成熟的過渡階段,積極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學生正確處理生活學習中的問題,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一書主要探討創新條件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闡述了課程建設、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園文化建設等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影響,并結合我國現階段的發展特征,研究了新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問題及改進措施,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發展和和諧校園建設也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和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