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慧蓮
【摘要】高中學生英語課堂導學是開啟新課的重要教學環節,是溫故知新,承上啟下的必然途徑,藝術性,巧妙,合理的導入,可以活躍英語的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注意力,調動學生對音樂的求知欲,打造優質課堂。
【關鍵詞】高中英語 課堂導入 提高效率
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新課導入對課堂效率的提高至關重要,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作為長期一線英語老師發現,高中的學生英語基礎相對薄弱,再加學生缺乏學習英語的熱情,課堂教學效果很難達到預期目標。我們英語老師要重視課堂的每一個環節,老師都要細致,精心謀劃。其中第一個環節“課堂導入”是重中之重。課堂的導入途徑精巧,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可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積極進入學習狀態,讓學生積極參與新課知識點的學習,拓展學生的思維,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如何設計自然新穎,生動有趣的導入應該成為每個高中英語老師關注的話題。下面結合自己對英語新課導入法一些探索,來與同仁們共勉。
一、明確新課導入的目的性
1.每節課新課導入要控制在5分鐘以內,時間不宜太長,要講究導入實用性高效性,否則不僅影響整節課的教學內容,而且還會打亂預期的教學計劃。
2.導入的方法要有藝術性、趣味性 ,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進入興奮狀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融情于英語教學。
3.導入必須體現師生的互動性,生生合作性,課堂是“教”與“學”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間相互交流,增進彼此之間的情感,活躍氣氛,進而激發學生聽課的熱情。
4.導入設置的問題情境要有啟發性,承上啟下性,并且還能起到溫故知新,補漏查缺的作用,啟發學生發現問題,并且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新課內容做好鋪墊
二、注重新課導入的途徑多樣性、藝術性
1.演講式導入法,我采用抽簽法,可能抽到每一個學生上臺用英語即興演講,目的為了是學生緊張思考起來,內容不限,可以是英語小故事,英語笑話,也可以是英語歌曲等,這也使學生課前必須準備工作,查資料,網絡搜索,寫好材料等工作,這樣學生視野開闊了,也激活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譬如,我在上新課標人教版選修六Unit3 A healthy life的時候,讓學生準備主題是戒煙的方法,抽煙的危害,我讓一位不喜歡英語的學生展示,效果非常好,贏得滿堂彩。我鍛煉學生的演講能力同時,不失時機的融入新課。
2.設計問題情境導入法。“問題意識”是外語教學的始終,課堂上為了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教師設置問題對上節課知識點,語法,短語,句型等加以鞏固方式進行導入新課。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會積極思考。這種方式特別講究藝術性,每一個英語老師都用過,但效果差異很大,如果巧妙的設問要選準切入點,富有啟發性,精心設計編排的問題才能引導學生去探索,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切忌不能因問而問。為了避免課堂沉悶,老師可以適當進行提示和幫助,在學生在思考中進入新課內容。
3.利用現代教育手段——多媒體導入。高中學生活潑好動,且善于接受新事物。為了激發學生對英語課堂內容的興趣,可以播放一些學生喜歡的歌曲或影片,這樣能夠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英語老師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英文歌曲、展示圖片,flash動畫或者影片剪輯來導入。因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為學習新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從而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是符合“寓教于樂”的教育原理的。
4.通過動聽的音樂導入。我們蘇北是江蘇教育洼地,尤其英語與蘇南有很大的差距,加之基礎薄弱,特別英語語法枯燥無味,學生抵觸情緒很強,令老師無奈,若巧妙運用音樂導入,使學生在音樂的刺激下,思維活動處于敏捷和活躍狀態。如講解虛擬語氣的時候,筆者先套用一首具有濃厚的拉丁美洲鄉間音樂的歌曲El Condor Pasa.“I'd rathe'r be a sparrow than a snail.Yes.1 would.If I could,I surely would.I'd rather be a hammer than a nail.Yes,1 would.If I only could.I surely would---…”在這樣優美的旋律和和諧的氛圍中,教室里鴉雀無聲,學生似乎都感同身受,這樣的課誰還會分心呢?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學生自然而然地就進入知識的英語殿堂中,從動聽的音樂旋律中感知到虛擬語氣的用法“would rather+動詞原形”和“if only用來表達強烈的愿望或遺憾”,直到熟練。
三、新課導入我靈活多變、豐富多彩
我們的教學方法不能固封自守,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認知情況靈活多變,不拘一格,豐富多彩,當然新課導入既要講究華麗,但更重要講究實效;既要活躍課堂,放松學生的精神,又要鞏固知識,學習技能,目的要求學生“要我學”變成“我要學”,而且學得好。當然這些導入法不能孤立存在,要靈活綜合運用,同時還要把握好導入在整節課的地位和時間,不能喧賓奪主。如恰當,自然,巧妙的導入,是調動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的第一源泉,讓學生都能參與課堂教學,在快樂中接受英語教學內容,我想一定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總之,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無論是情境導入,問題導入,故事導入等的設置,老師都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抓住導學的靈魂,使設計好的導語,有藝術性,趣味性,實用性,能啟迪學生的開放思維,樹立學生學習英語信心,更好地打造高效英語課堂 。
參考文獻:
[1]王升.教學策略與教學藝術[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李庭薌.英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3]王篤勤.英語教學策略論[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4]孫鳴.英語學習與教學設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