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敏,謝 蓮,胡 最
(1.衡陽師范學院南岳學院 資源環境與旅游管理系 湖南 衡陽 421008;2.湖南省地質測繪院信息中心 湖南 衡陽 421001;3.湖南省古村古鎮文化遺產數字化傳承協同創新中心 湖南 衡陽 421002)
旅游感知是旅游者在常住地或旅游目的地將外部旅游信息被動接收后,與自身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對比后形成的,與旅游目的地事物密切相關的認識和評價[1]。通過這種認識和評價,人們形成了一種對旅游目的地的整體印象,這對游客旅游目的地的選擇具有重要的影響。同時,對旅游者周圍的人對旅游目的地的選取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旅游感知理論引起不少學者的關注,通過對游客感知行為的研究,可以有針對性的提出相應的對策[2]。基于游客感知理論對旅游環境感知[3]、旅游服務質量[4]、旅游滿意度[5]等方面的評價,對研究區域今后的旅游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南岳古鎮地理區位獨特、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形成了以宗教文化為顯著特色的文化景觀。隨著南岳古鎮旅游的深度發展,游客超載和過度開發等現象突出。為此,很多學者從游客感知角度,研究了南岳旅游發展問題[6-9]。本文根據問卷調查,結合模糊綜合評價方法構建定量評價模型,探討游客對南岳古鎮景觀的感知特征,從而為南岳古鎮的保護和旅游開發提供參考。
本文在南岳古鎮共發放調查問卷400份,回收有效問卷382份,問卷有效率95%。同時,隨機抽取了部分游客進行實際訪談。通過前述資料收集工作,本文切實掌握了有效的研究資料。參與本文的調查對象具有如下特征(表1):①女性游客數量略多于男性,占53.14%;②從年齡上看,主要以成年為主體,介于18-60歲之間,占90%;③從旅游者的來源地上來看,以本省游客為主,外省游客主要來源于湖南周邊的江西、湖北、廣東、廣西等省份;④從游客的受教育程度來看,具有高中文化及其以上者居多,占到樣本總數的64.40%。
景觀的感知本身也是一種主觀定性的判斷,用客觀的權重確定方法確定權重,很難使模糊評價結果如實的反映游客對景觀的感知特征。為此,采用模糊法進行評判。為使建立的指標權重集更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本文將AHP方法和模糊數學方法相結合,是一種定性與定量互相結合的方法,有利于評價結果更具準確性和直觀性。
步驟1:模糊游客旅游感知評語集V,建立模糊評價矩陣
模糊是模糊綜合評價方法中最重要的步驟,按照預先確定的模糊子集來分配各層次的感知因素關系。根據游客旅游感知評價目標,借鑒國內外相關問題的調查統計,本文設定指標體系中各因素的評價等級為5個,即(很了解、了解、較了解、不了解)。根據游客感知打分狀況,得到每個指標隸屬于評語的人數與參與問卷調查總人數的比值。模糊評判矩陣為:

其中,(i=1,2,3,4,5;j=2,3)
步驟2:確定模糊綜合評價集
第一層的模糊綜合評價集是在第二層的基礎上構建的,為此要確定第二層次指標的模糊評價集,即:B=Wi*Ri=bij=(bi1,bi2,bi3,bi4,bi5)其中(i=1,2,3,4,5;j=2,3,4)則第一層模糊綜合評價為A=W*B=(W1,W2,W3,W4,W5,W6)*(B1,B2,B3,B4,B5,B6)。
步驟3:模糊計算
為了更直觀地看出南岳古鎮景觀基因旅游感知的得分,進一步明確評價結論,采用李克特5級量表對所求得的模糊綜合評價集分別進行模糊運算,獲得單一的評價值Ei。Ei=5Bi1+4Bi1+3Bi1+2Bi1+Bi1,其中i=1,2,3,4,5,對第一層的所有模糊評價集進行去模糊,從而得到游客對南岳古鎮景觀基因感知的最終評價值,記為E。
游客在旅游的過程中,對景觀的感知包括了對景觀的直觀性認知和間接的隱性感知。因此,本文根據科學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通過對南岳古鎮的文化景觀實地調查和參考南岳志等文獻資料,從人文景觀的視角構建游客對南岳古鎮的景觀的評價指標體系(圖1)。概括起來,本文的評價指標因子主要包含:①壽文化中的雕刻景觀、建筑景觀和福壽文化;② 宗教文化中的“佛道儒”因素,即佛教文化中的佛教建筑、文化習俗、崇拜信仰;道教文化中的道觀建筑、文化習俗、崇拜信仰;儒家文化中的書院建筑、崇拜信仰、文化習俗;③ 茶文化中的建筑、茶園、文化習俗;④其他景觀因子包括有抗戰文化中的抗戰遺址、抗戰標語。(指標釋義,U11:壽字石刻、壽字楹聯、壽字牌坊、鑲嵌壽字的建筑;U12:萬壽宮、萬壽廣場、萬壽大鼎、壽佛殿、延壽亭、壽澗溪橋、壽苑、;U13:習俗、俗語、楹聯、傳說、詩詞歌賦;U21:南岳大廟西八寺、祝圣寺、福嚴寺、廣濟寺、南臺寺、藏經殿、上封寺;U22:觀世音菩薩、毗盧遮那佛像、轄神總管;U23:習俗、詩詞歌賦;U31:南岳大廟東八觀黃庭觀、庵真君伺、祖師殿、羅漢堂、奎星閣;U33:南岳圣帝、赤帝、炎帝;火神祝融、司天昭圣帝、玄武祖師、十八羅漢、太上老君;U32:習俗、刻印、詩詞著作;U41:鄴侯書院、此君軒、二賢祠、御書樓、畫堂;U42:李泌、王船山、朱熹、張軾、肖屋泉;U43:楹聯、書畫、刻印、詩詞歌賦;U51:涼亭、煙景樓、茶肆茶樓;U52:華蓋茶園、煙霞茶園、毗盧洞茶園;U53:傳統習俗、詩詞歌賦;U61:忠烈祠、雙忠亭、桔盈圃、圣經學院、古華居、煙霞山莊、宋哲元別墅、何健別墅、楓木橋舊址、中梅橋舊址;U62:楹聯、碑刻、抗戰故事)。

圖1 南岳古鎮景觀旅游感知評價指標體系
根據的游客對南岳古鎮景觀的感知評價指標體系,制作評價指標重要性的專家評判表,并構建判斷矩陣。對評價因素進行兩兩比較得到判斷矩陣,通過求解矩陣特征值獲得各個評價指標的權重系數[10-11](表1),最終形成總排序權重。評價指標體系權重總排序一致性檢驗C.R.=0.021<0.10,具有較好的一致性。

表1 南岳古鎮景觀旅游感知評價指標權重
(1)根據問卷調查得到每個指標Uij隸屬于評語V的人數與參與問卷調查總人數的比值(表1),依照步驟1,得到南岳古鎮景觀基因旅游感知福壽文化景觀、佛文化景觀、道文化景觀、儒文化景觀、抗戰文化景觀的評判矩陣分別為R1,R2,R3,R4,R5,R6,其中,

同理得到R2,R3,R4,R5,R6。
(2)按照步驟2的思路,分別計算第二層模糊綜合評價集,如下:

第一層模糊綜合評價集為:

(3)按照步驟3與評語集V對第二層模糊綜合評價集B1,B2,B3,B4,B5,B6進行去模糊計算,分別得到南岳古鎮景觀旅游感知的福壽文化景觀、佛文化景觀、道文化景觀、儒文化景觀、茶文化景觀、抗戰文化景觀的評價值E1=3.70,E2=3.74,E3=3.57,E4=3.43,E5=3.23,E6=3.25,同理對第一層模糊綜合評價集進行去模糊計算,得出南岳古鎮景觀旅游感知的總體評價值E=3.56。
通過對問卷調查數據的量化處理,從表2可知,游客對南岳古鎮景觀總體感知度去模糊后值為3.56,5分制量表中該得分介于一般和了解之間的等級上,根據最大隸屬度原則,感知得分最高值位于“了解”的等級上。這說明其游客對南岳古鎮景觀的感知程度為基本了解。

表2 南岳古鎮景觀模糊綜合評價結果
依據E值和表1,判斷游客對南岳古鎮壽文化、佛文化、道文化、茶文化、抗戰文化等景觀因子的感知情況,分析如下:
①游客對佛文化景觀因子的感知水平最高,且感知得分高于綜合感知值,其中對佛教建筑、文化習俗、崇拜信仰等因子的感知均值都達到了較了解的水平。表明游客對南岳古鎮的佛文化景觀因子有較高的認知水平,這與南岳古鎮的禪佛文化盛行和寺廟等佛教建筑廣布、禮佛朝拜的游客居多等因素有關。
②游客對壽文化景觀因子的感知水平居第2位,感知得分高于綜合感知值,表明游客對南岳古鎮福壽建筑、石印雕刻和福壽文化等因子都有較好的認知。其中,福壽建筑因子的感知均值較高,表明南岳古鎮福壽建筑因子較為突出,得到了游客較好的認知;石印雕刻和福壽文化的感知均值略低于福壽建筑,這可能與南岳古鎮沒有設置石印雕刻因子和福壽文化因子的主題景點有關。
③游客對道文化景觀因子的感知水平居第3位,感知得分高于綜合感知得分。其中,道教建筑因子的感知均值較高,表明游客對南岳古鎮的道教建筑景觀有較好的認知水平;崇拜信仰和道文化習俗的感知均值略低于道教建筑,這與道文化景觀中的建筑因子較為顯性,容易被游客感知,崇拜信仰因子和文化習俗因子較為隱性,較難被游客感知等因素有關。
④游客對儒文化景觀因子的感知水平居第4位,各指標的感知均值都低于綜合感知值。其中,游客對南岳古鎮的儒文化習俗感知程度最低。這是由于南岳古鎮與儒文化習俗因子相關的景點較少等原因造成的;對儒教建筑、崇拜信仰等景觀因子的感知程度相對較高,這是由于游客對鄴候書院等建筑景觀和鄴候、朱熹、王船山等人相對較為了解的緣故。
⑤游客對茶文化景觀因子的感知水平居第5位,各指標的感知均值都低于綜合感知值。其中,游客對南岳古鎮的茶文化習俗感知程度最低。這是由于南岳古鎮所開展的與茶文化習俗相關的活動次數較少,且影響力度不大等原因造成的;對茶文化建筑和茶園等景觀因子感知程度相對較高,這是因為茶樓等建筑和茶園景觀處在南岳古鎮旅游線路附近或主要景點的附近,游客在旅游的過程中會不自覺的接收相關景觀因子的信息。
⑥游客對抗戰文化景觀因子的感知水平居第6位,各級指標感知均值都低于綜合感知值。其中,對南岳古鎮抗戰標語的感知程度最低。這由于南岳古鎮內,抗戰標語數量稀少、分布不集中,且不夠典型;對南岳古鎮抗戰遺址的感知程度相對較高,這與南岳古鎮的忠烈祠等抗戰遺址歷史地位較為獨特,地理區位較為明顯等因素有關。
(1)游客對南岳古鎮的景觀的綜合感知為“較了解”。其中,對壽文化景觀和“佛-道-儒”的宗教景觀感知較好,對茶文化景觀和抗戰文化景觀等景觀的感知較低。
(2)游客對影響南岳古鎮景觀的17項指標因子中,除抗戰標語和茶文化習俗兩項指標因子之外,其余指標因子感知得分均值在3分以上,介于“較了解”與“了解”之間。
(3)游客對儒文化景觀因子的感知水平較高,但其權重值卻相對較低,這表明游客對該類因子有較高的認知水平。因此,在對南岳古鎮的景觀進行規劃和開發中可將該類景觀因子作為重點完善的對象;壽文化景觀因子、佛文化景觀因子和道文化景觀因子,同時具備較高的權重值和感知水平,表明南岳古鎮應該繼續保持該類因子的平衡發展。抗戰文化景觀因子和茶文化景觀因子由于其權重值不高,可以將其納入南岳古鎮后續發展和完善的方案中;但游客對其認知的水平本身較低,且該類因子也是南岳古鎮文化景觀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因此也不能忽視,在必要時應對該類因子進行科學的規劃與合理的開發。
[1]白凱,馬耀峰,游旭群.基于旅游者行為研究的旅游感知和旅游認知概念[J].旅游科學,2008,22(1):23-24
[2]白凱,馬耀峰,李天順.北京市入境游客感知行為研究[J].消費經濟,2005,21(3):64-67.
[3]白凱,馬耀峰,李天順.環境感知因素對旅華背包客旅游決策行為影響研究[J].旅游學刊,2006,21(5):48-52.
[4]馬耀峰,張佑印,梁雪松.旅游服務感知評價模型的實證研究[J].人文地理,2006,21(1):25-28.
[5]馬秋芳,楊新軍,康俊香.傳統旅游城市入境游客滿意度評價及其期望-感知特征差異分析:以西安歐美游客為例[J].旅游學刊,2006,21(2):30-35.
[6]楊立國,劉沛林,王建華.南岳古鎮景觀基因的居民感知特征及影響因素[J].旅游資源,2014,30(11):1517-1520.
[7]潘立軍,劉喜梅.南岳居民對節會旅游影響感知態度研究[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2008,18(4):17-20.
[8]劉喜梅,盧潤德,潘立軍.基于旅游影響感知的南岳古鎮居民類型劃分[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28):12432-12435.
[9]汪俠,顧朝林,梅虎.多層次灰色評價方法在旅游者感知研究中的應用[J].地理科學,2007,27(1):121-125.
[9]邢權興,孫虎,管濱,鄭金風.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法的西安市免費公園游客滿意度評價[J].資源科學,2014,36(8):1645-1650.
[10]常建娥,蔣太立.層次分析法確定權重的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工程與管理工程版,2007,29(1):153-155.
[11]劉來福,曾文藝.數學模型與數學建模[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