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潔



摘要:通過對南寧市衛生學校376名學生的職業理想狀況進行調查,分析了學生存在的專業選擇自主性差、學習狀態消極、職業期望理想化等問題,并對衛校“職業生涯規劃”任課教師加強學生職業理想教育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衛校學生;職業理想;問卷調查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5)04-0042-04
職業理想是人對未來職業的向往和追求,是一個人前進的動力。中職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人力資源,要樹立切實可行的職業理想,成為有理想、有抱負的勞動者,才能有助于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才能有助于技術技能強國 “中國夢”的實現。因此,中職學校要重視學生的職業理想教育。為了更好地發揮“職業生涯規劃”課堂教學的職業理想教育主陣地作用,筆者于2013年4月對南寧市衛生學校學生進行了調查,旨在了解學生的職業理想現狀及存在問題,為中職衛校《職業生涯規劃》任課教師有效開展學生職業理想教育提供客觀依據和建議。
一、對象、方法
(一)對象
本次調查的對象是南寧市衛生學校2010、2011、2012級共4個專業(護理、助產、農村醫學、醫學影像)的376名學生,其中女生310名,男生66名。被調查的2010級護理、助產專業的132名學生已結束醫院實習,回校參加護士資格考試考前培訓。調查樣本人數分布合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方法
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輔以個別訪談法。問卷調查以班級為單位進行隨機整群抽樣,以無記名自填式進行,當場收卷。共發放問卷376份,剔除無效問卷7份,有效問卷369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8.14%,所得數據應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此外,筆者還就問卷調查設計的問題對部分學生進行訪談,確認獲取信息的信度和效度。
二、結果
(一)專業選擇與認知方面
調查表明,在專業選擇方面,只有30.35%的學生自己選擇專業,高達46.61%的學生的擇業是受父母的影響,甚至有一部分家長逼迫學生選擇衛校就讀,使得學生抵觸情緒較大,尤其在一年級學生中更為明顯。在專業滿意度方面,只有5.96%的學生非常喜歡自己的專業,有接近一半的學生不太喜歡或不喜歡自己的專業,學生專業認同程度較低(見表1)。
在專業、職業了解方面,不太了解和不了解所學專業和將要從事的職業的學生共計占54.47%,可見,很多學生是在一個比較盲目的狀態下進行專業學習的(見下頁表2)。
(二)學習狀況方面
調查表明,學生的學習目的還是比較明確的。11.38%的學生選擇讀完中專后到大學繼續深造,學校應重視這些學生的需求,積極為他們提供相應的幫助。在學習生活狀態方面,只有19.51%的學生能刻苦學習,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狀態較為消極(見表3)。
(三)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方面
只有49.59%的學生有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卻有42.82%的學生沒有或認為不需要進行人生規劃,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淡?。ㄒ姳?)。
(四)職業價值觀方面
據調查,高達81.57%的學生認為一個人要成功,最重要的是個人的能力和努力,這表明大部分學生對職業成功影響因素的認知是理性的。在就業影響因素方面,學生最看重的是個人發展機會(占42.28%)和工資待遇(占24.12%),其次考慮專業對口和社會需要(見表5)。
在就業單位期望方面,高達77.78%的學生希望到縣城以上的大醫院工作,這顯然脫離實際。同時,學生對工作后的月薪期望值偏高,期望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人數占46.89%(見表6)。
(五)職業信心和目標方面
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中職衛校畢業生就業的總體形勢較為樂觀,但在調查中只有22.22%的學生對前途很有信心,大部分學生對前途感到迷茫甚至悲觀。在職業目標方面,調查表明,80.75%學生最關注的是工作穩定、有成就感和生活幸福(見表7)。
三、問題與分析
通過調查發現,中職衛校學生在職業理想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專業選擇自主性差,專業、職業了解度和滿意度不高
大部分學生是受父母及他人的影響被動地選擇專業,專業學習興趣不高,對專業和將要從事的相關職業了解不深,學習缺乏動力,很難挖掘自身的職業潛力。值得注意的是,參與調查的2010級學生因已完成了在校學習和醫院實習,專業、職業了解度比其他兩個年級略高,但滿意度偏低。究其原因,可能是這些學生在實習中,護士工作長期三班倒、熬夜、緊張、繁瑣等因素降低了她們的職業滿意度。
(二)學習興趣不高,動力不足
中職衛校部分學生學習基礎較差,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或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有的學生則缺乏端正的學習態度,再加上醫學知識比較枯燥、難學,從而導致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普遍較低。
(三)職業生涯規劃意識不強
被調查的學生在一年級均進行過一個學期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學習,但將近半數的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仍較弱。這一現象與他們長期以來學習興趣不高、得過且過的消極生活狀態有關,這也反映出該課程教育效果不甚理想,應引起任課教師的反思。
(四)對相關職業缺乏信心
近五年來,我國中職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面對中職生如此樂觀的就業前景,就讀衛校的學生卻普遍對個人發展前景感到迷茫。究其原因,是他們對職業前景和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缺乏信心,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大部分就讀衛校的學生多是升學失利者,因其文化課成績不理想,經常會受到來自學校和家庭的雙重壓力,這讓他們普遍存有自卑心理。
(2)社會上對中等職業教育的偏見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學生的自卑感。
(3)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在校兩年多的時間里只學到較少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因此,他們對將來的就業前景非常擔憂。
(4)當前我國條件相對較好的醫院招聘醫護人才時對學歷要求較高,中職衛校部分學生因學歷層次偏低而逐步喪失自信。
(五)職業期望理想化,擇業較少考慮社會需要
大多數學生就業時以個人發展機會、工作待遇作為擇業的首要標準,考慮更多的是既得利益,很少考慮社會需要,對社會缺少應有的責任感。值得注意的是,在參與調查的79名農村醫學專業學生中,近半數不愿回到鄉鎮衛生院工作,這與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中“農村醫療衛生機構人才”的定位背道而馳。在工資待遇方面,46.89%的學生期望月薪在3000元以上,這反映出大部分學生的期望值過高。
四、建議
基于以上的調查結果與分析,結合這幾年來筆者擔任“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的體會,就任課教師如何發揮這門課程在中職衛校學生職業理想教育中“主陣地”作用,提出如下建議。
(一)正確認識自己的學生
近年來,中職衛校因高中熱升溫、社會需求變化等原因,生源素質出現了滑坡現象。教師對自己的學生缺乏理解和尊重,那將是教育者的失職和失敗。因此,教師要立足現實生源基礎,正確認識并尊重自己的學生,耐心地教育他們,本著“有改變就是進步,有進步就是成績”的原則肯定他們,幫助他們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用愛的力量幫助這個群體重拾仰望天空的信心。
(二)提高教師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能力
加強學生職業理想教育的關鍵在于“職業生涯規劃”任課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能力。教師要主動地通過自學、專業培訓等方式了解和學習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新理念、新趨勢,提高職業指導技能,提高自身業務水平。任課教師要多向專業課教師取經,加強對專業現狀和發展方向的認知,主動向學校就業辦公室了解本校學生的就業情況,多到醫院、企業等用人單位進行調查實踐,深入了解畢業生的就業狀況、醫藥衛生行業的發展、對醫護人才的新要求,積累職業理想教育的優秀個案。同時,任課教師要努力使課堂貼近現實,避免“紙上談兵”,提高職業理想教育的有效性。
(三)創建“任務為主線、學生為主體”的課堂
中職衛校學生大多數無法適應傳統“滿堂灌”式的教學。因此,任課教師要依據“貼近職業、貼近社會、貼近中職生”的原則,創建“任務為主線、學生為主體”的“職業生涯規劃”課堂。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把教材內容轉化成“正確自我評估、加強職業認知、確定職業發展目標、編寫職業生涯規劃書、完成求職推薦書、模擬求職面試”等6個學習任務,指導學生通過實踐調查、職業傾向測評、查閱資料、課堂討論、主題演講、觀看示范視頻等途徑,以自主與小組合作探究形式來完成任務,從而強化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技能,促使職業理想教育落到實處。
(四)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自信心
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币虼耍瑢χ新毿l校學生進行職業理想教育,“職業生涯規劃”任課教師的首要職責是:喚醒學生的成長意識和發展意識。首先,教師要多以本校成功畢業生作為榜樣,激勵學生認識自身優勢和就業前景,增強自信心。與大學生相比,中職生工作較踏實,動手能力較強,對工作薪酬要求不高。因此,應引導學生在就業競爭中揚長避短,從而實現更好的發展。并且,隨著社會對職業技術人才需求不斷增大和國家對職業教育的日益重視,中職生的發展空間會更大、出路會更廣、社會待遇會更好。其次,教師要指導學生正確認識自身條件,了解自己可以做什么、適合做什么,挖掘自己在專業、身體、心理方面的優勢,增強就業信心。
(五)引導學生“喜歡學習、學會學習”
中職衛校學生只有學會技能和本領,才能順利就業、實現職業理想。因此,面對大部分學生學習消極的現狀,“職業生涯規劃”任課教師要努力引導學生“喜歡學習、學會學習”。首先,要加強學習目的教育。引導學生認識“夢想照亮未來,學習成就人生”,要從現在做起,認真學習,為未來職業理想的實現打好基礎。其次,要運用成功學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許多學生自信心不足,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學習動力和學習效果。任課教師要盡可能地給予每位學生體驗成功的機會。通過“勇闖理想關、我為自己鼓掌、多元才能大比拼”等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再次,可通過專題輔導和學習經驗交流會等方式,讓學生逐步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果。
(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
中職衛校學生正處于為人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的關鍵時期,確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對他們的成人、成才至關重要。我們做中職學生的德育工作,一要體現對青年利益的尊重,二要有一定的感情投入。因此,教師要注意結合學生自身狀況,理解他們,真正關心他們的所思所想、所愿所愛、所追所求,及時而真誠地為他們的現在和未來著想,引導他們改變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的就業觀念,樹立腳踏實地從基層做起的職業理念,選擇適合自身條件的職業,把個人理想與社會需要及奉獻精神結合起來,立足基層,用發展眼光奠定成功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甘立紅.讓中職生走出心理誤區的舉措[J].衛生職業教育,2009(23):155-157.
[2]張芙麗.中職《職業生涯規劃》教學存在問題的幾點思考[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0(6):110-111.
[3]謝湘,李劍平.中職生能否重拾仰望天空的信心[N].中國青年報,2009-07-06.
(責任編輯: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