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全
決定學校辦學水平的高低的重要因素是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只有通過規范制度、順應人心,進一步轉變作風、加強隊伍建設,才能真正達到“強師、強校”的目的,才能使學校的健康發展有持續不斷的動力。
一、學校班子應充分發揮牽頭作用
學校班子是聯系學校與教育行政部門的主要橋梁,傳達和執行各級政策,學校班子的各項決策將直接體現上級精神,是教師隊伍的目光聚焦點,因此,學校班子在隊伍建設中的引領作用應該得到充分體現。
要充分發揮學校班子的監督功能。學校班子應發揮監督作用,強化班子成員和行政、教師隊伍的職責意識,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監督各項政策的實施,從而推動學校的正常運作、推動隊伍的自身建設。
要充分發揮學校班子的行業指導功能。通過教育實踐活動,進一步推動廣大教師尤其是黨員的作風建設和思想建設,促使黨員干部進一步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進一步深入師生群眾,促進教師隊伍提高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二、營造寬松氛圍,凝聚人心
多實施人文關懷。可由學校工會組織,慰問困難、患病教師;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豐富教師的課余生活;提供服務,按政策為教師的職稱評定、改善住宿環境等方面提供便利。多方位關注教師的內心感受,體現人文關懷精神。
營造適度穩定的從業、從教環境。正常的師資人員的流動應體現適度的穩定,才能夠凝聚人心、提升士氣。學校既要保持必要的人員交流,更要體現人心留人、事業留人,展示求才若渴的姿態。在師資交流方面,學校應創設一個適度穩定的大環境,為有事業心、師德師風過硬的教師提供充分發揮才能的平臺,才能調動教師的主人翁意識,做到安教、樂教、勤教。
三、樹立追趕意識,引入和完善競爭激勵機制
教師不是“鐵飯碗”,不是吃“大鍋飯”,學校應提倡“多勞多得、優勞優酬”,根據學校實際,引入局部競爭機制,褒揚先進,從各方面增強教師內心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引入競爭機制,倡導相互之間的良性競爭。學校可通過開展同課異構比賽、對照平行班之間的階段成績、進行班級的量化考核、開展各種評比活動,對各類教育教學活動進行對比和參照,使教師之間、隊伍之中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
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對考核成績優秀的教師實施獎勵,其實也是從另一角度抓住人心。學校應根據自身實際,通過設立高考獎金,設立教學教研獎、班級管理獎等獎項,加大獎勵先進的力度;以平行班的成績對比和學生的評價為主要依據,安排業務素質強的教師任教畢業班;弘揚先進,推選一部分優秀教師為市縣表彰的典型;按政策擇優挑選,提拔綜合素質過硬的教師加入學校行政隊伍。對有突出貢獻的教師,學校不遺余力提高其經濟待遇和政治待遇,使學校的教育活動形成你追我趕、共同提高的風氣,為教師隊伍的建設提供內驅力。
四、規范教師隊伍專業化發展的模式,形成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不斷引進高素質人才。學校每年都有正常性的人員流動,對人才的渴望和需求剛性存在,根據上級部門的安排和指引,學校每年都會從縣內、從高等院校引進高素質人才,作為學校發展的人力資源基礎。
提高新教師的綜合素質。通過優秀教師對新教師的傳幫帶,通過對新教師參加各類評比活動的反饋,促進新教師自覺加強業務學習,盡快成熟,并且把這些活動制度化、規范化。
通過學習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學校以“培養為主、引進為輔”的思路,立足于校本課程培訓,促進教師隊伍專業化成長。學校應該規范專題培訓的學習制度、規范對學習成效的考核制度,提高學習的效率,才能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驅使教師參與教研活動。教學研究水平是學校綜合水平的體現之一,學校應要求和促使每位教師積極參與課題研究或撰寫論文,并且形成教研活動與職稱評定、評優評先掛鉤的制度,促進教師隊伍向科研型轉變。
總之,教育隊伍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學校在這工作過程中,要切實結合當前黨的群眾路線,抓住人心,不斷推動教師隊伍轉變作風,提高素質。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