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長青
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為學生創設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環境。那么,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讓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更有效,讓學生真正學會合作學習呢?
一、 開展前置性學習促進小組合作學習
前置性小組學習是指教師在課前預習中在問題為中心,由教師適當提供一個或幾個最根本的問題在課前預習中學生獨立學習完成,為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作鋪墊,我們稱為前置性學習。它與預習略有不同,它的目的性更強。前置性學習的問題設計很重要,要難易適度,太難學生不知如何下手,會耽誤太多時間;太簡單不假思索就可得到答案又會流于形式。對于不同層次學生都可有一定的思維量和思維價值。
如對于《落花生》的課例中在片段2的小組合作學習中,我們可以布置學生在課前進行前置性學習:
①閱讀課文,自主圈畫學習生字詞;
②概括課文主要內容,說說作者的寫作順序;
③查閱了解花生、桃子、石榴、蘋果中一種果實的生長特點和作用,并練習介紹。
④你認為花生有怎樣的品質?可以用一兩個詞寫下來。
這樣,在一定的前置性學習后,在課堂中安排相應的小組合作學習,就會讓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目標更明確,交流內容更豐富。有合作的基礎,每個同學就可能在小組內有更深入真實的表現,真正實現組內互助,共同進步。
二、小組合作學習應分工明確,要求具體
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合作學習絕不是合作前,老師一句“請大家開始小組合作吧”就可以順利進行的。要想讓小組合作學習有目標、有重點、有實效地進行,老師就必須給學生進行適當合理的小組分組、分工及培訓。一般可按異質平行分組,確定好小組長及小組長的職能,并作適當訓練;因學生年齡還小,自己還不會分工,教師進行小組學習時應基本提出分工合作的要求。如果過于放手,學生活動往往只能是表面熱鬧,沒有太大實效而浪費課堂時間。
如:在片段2中如果作適當調整也許會在分工與要求上更加明確恰當:
① 先朗讀課文,再獨立完成表格。
② 小組討論一:結合課前預習,從上面花生、桃子、石榴、蘋果中選一樣來介紹,介紹它的樣子、作用。
③ 小組討論二:作者是說桃子、石榴等不好嗎?為什么這樣寫?
請小組長注意分工安排:安排一人記錄填表,安排好“介紹”的順序,介紹后相互評一評,學習他人介紹的好的方面,最后推薦一人作介紹,一個匯報“為什么這樣寫”,一人作補充。
三、教師應關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
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伙伴,教師應關注小組的學習狀態,做好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或幫助,而不是放任自流,任其發展。因此,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關注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并不是每一堂課或每一個知識點都適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像前面課例中的片段三就不太適合,這一內容更適應讓學生獨立思考表達。實際教學中教師應選擇開放性、探索性、挑戰性,個人難以完成的內容來安排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考慮合作的可能性,即學習內容是學生力所能及的,在學生智力、能力與知識的最近發展區內的。
其次,應關注小組合作的各成員學習狀態。如發現有分工不到位,學習偏離目標重點,甚至有無所事事的情況時,教師應適時介入指導幫助。以保證各組的合作學習深入有效。
另外,教師應關注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我們經常看到,一部分教師在學生還正在討論學習時,就讓學習活動停下來,這樣的學習并不真實,不能為了教學的進度而將合作停留在形式上。小組合作學習不同的內容應有不同的時間安排,不能只求熱熱鬧鬧,一蹴而就。要給各小組充分的探討、交流、小結形成結論的時間。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