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志輝
2014年11月24-29日,本人有幸前往華東師范大學參加“2014年寶安區教育系統工會主席高級研修班”培訓,領隊的精干,班長的精明,老師的精講,同學的精神,都在“工會”的上空凝聚,升華成一道道彩虹,美麗迷人;生發成一款款菜肴,美味可口。短暫的學習經歷,注定成為永久而美好的記憶。
西鄉中學一校兩址,現有教職工500余人,人多校大,課程設置和時間安排各有不同,給開展工會活動帶來難處。但是西鄉中學工會在學校黨組織的直接領導下,在寶安區教育工會的悉心指導下,克服困難,積極策劃,真切關懷職工,熱情凝聚人心,正面傳遞能量。
目前西鄉中學工會活動健康多彩。僅“課堂”而言,有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第一課堂,有以展示教師特長為主的第二課堂,有以拓寬教工視野的第三課堂。老師們在“三個課堂”中找到了“學園”“家園”“樂園”。
一、協助教學處,引導教師研究、反思教學,讓教師成為“學園”的助力者
協助教學處優化教師管理,加強對教育教學的研究、反思力度。講透道理,變虛為實;抓住關鍵,變散為聚;編好程序,變粗為細;抓牢反饋,變一為三。結合學校的教育教學指導思想,在“用分層考試、分層評價倒逼分層教學、分層布置作業”上做到人人“通”;在“以文化立校,體藝增色的辦學方針”上做到部部(初中部和高中部)“準”;在“起始年級抓訓練、中間年級抓比賽、畢業年級抓考試”戰略上做到級級“實”。工會可以組織各工會小組開展主題交流等活動,有計劃地引導教師們對“教”與“學”進行研究、反思、反饋、落實,為“高效課堂”獻策,從而提高第一課堂教學效益,鍛煉了學生,解放了教師。
二、協助教科室,引導教師發揮、運用特長,讓教師成為“樂園”的傳播者
西鄉中學除了按國家規定開設常規課程外,每天第九節課確定為非畢業年級的第二課堂時間由教科室牽頭落實。體育老師開設了籃球、足球、跆拳道、毽球、拳擊、排球、田徑、健美操等課程,音樂、美術老師則開設了舞蹈、繪畫、書法、手工、管樂、民樂、京劇等課程,而其他各科老師亦利用自己的特長為學生們開設各類選修課,比如攝影、太極、歷史之謎、三模等。如今,第二課堂自選超市選修課多達100多門。工會可以組織各工會小組開展特長展示等活動,有計劃地引導教師們展現特長,發展特長,為“體藝增色”獻禮,從而提高第二課堂教學質量,豐富學生學習課程,增加教師職業幸福。
三、協助校長室,引導教師了解、深入社會,讓教師成為“家園”的建設者
從目前現實來看,許多老師和家長都是應試教育培養出來的人,他們看重文化考試和成績高低。其實這種做法對學生成長是不利的。當前,課改已步入深水區,高考也在發生變革,為此,西鄉中學推出第三課堂,工會有計劃組織教職工去參觀F518、騰訊QQ、華為、中興等大型高科技企業,分批次到北京、上海、香港等大城市學習,有計劃到深圳各名校取經,有條理安排校內各項文體活動。旨在加快課堂革新步伐,鼓勵教師開闊視野,改變授課與學習方法,回歸教育本質。
2014年9月份組織教職工參觀了F518,深深地感受了F518的快速發展和多元文化,老師們也深深地認識到教育也一樣,既需要高山流水的絕唱,又需要寓教于樂的課堂,唯有多元,方顯其豐富;唯有創新,才見其發展。
2014年11月份組織教職工參觀了騰訊QQ,令人印象深刻的不只是騰訊公司的驕人業績,還有公司把員工視為第一財富的全新理念。在學校管理中,我們如何做到以教師為本、以學生為本?
2014年12月份組織120人的教職工合唱團參加區教育工會組織的“唱響教育情,共筑中國夢”大合唱比賽,四聲合一,美妙動聽,名揚寶安。
教職工自愿參與“第三課堂”,只是西鄉中學改變傳統教育模式不斷完善課程體系的一個縮影。工會可以組織各工會小組創造性開展此類活動,踐行學校領導班子的辦學理念,有計劃地引導教師們走進名企名校,開展“學習”活動,提升素養能力,為“魅力家園”獻力,積極建設第三課堂,與時俱進,面向未來。
做好職工思想政治工作,依法維護職工民主權利,組織職工開展勞動競賽,維護職工的學習權利,改善職工的工作環境,堅持工會的民主制度和民主生活,學校工會工作的內容與職能有很多但主要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
第一,發揮工會參謀職能,熱情服務學校中心工作。
工會組織要有大局意識,積極配合、促進學校黨政中心工作。如果說第一課堂是學校的生命力,那第二課堂就是學校的活力,而第三課堂就是學校的張力。三者一旦形成合力,必成學校特色。為此,“三個課堂”應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學校工會要積極組織教職工出謀劃策、全方位參與,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議,發揮參謀職能。
第二,發揮工會協調職能,密切溝通聯系職能部門。
工會發揮協調職能,協調辦公室、教學處、教科室、德育處等學校職能部門之間、各教職工個人之間的關系,做到各種關系和諧發展。創建一個“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能干成事,人人能干好事”的和諧校園環境,促進職工成為“三個課堂”的助力者、傳播者、建設者。
第三,發揮工會教育職能,努力抓好職工隊伍建設。
人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主體。堅持以人為本,努力建設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職工隊伍,是建設和諧校園的根本保證。工會組織要把努力提高教職工隊伍整體素質,組織教職工為建設和諧校園,促進學校高水平發展做貢獻作為重要任務來抓。工會可以有序組織教職工開展關于學習與提升的社會實踐活動,開展關于興趣與特長的社團活動,開展關于鍛煉與競賽的體育活動,開展關于觀看與表演的文藝活動,從而教育職工活躍身心,抓好職工隊伍建設,發揮教育職能。
工會要依法充分發揮工會的各項職能,尤其是發揮以上三大職能,結合自身實際,在學校領導和教職工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和團結的紐帶,助力“三個課堂”,為“質量西中”、“特色西中”、“魅力西中”奮斗。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