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彩銀
《小學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對小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基本訓練,側重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隨著課改的深入,教師們都意識到必須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倡導學生進行自主性、探究性學習,充分挖掘學生的發展潛能。“導學案”注重引導學生自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導學案”的提出,給學生搭建了一個自主學習的平臺。“導學案”的使用,給學生充分發揮的余地,給他們一個舞臺,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宰。還給學生學習的主動權,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活”起來,讓學生插上創新的翅膀,自由飛翔,有多么重要。我校作為“高效課堂”的實驗基地,從教師的備課以及課堂教學進行了改革,由原來的教案變為導學案,開始嘗試使用“導學案”教學。
一、“導學案”走進課堂,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
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只有能夠激發學生自我學習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導學案”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案,也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案。它以學生為本,注重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主動參與、合作探究的能力。
“導學案”要求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合作者和引導者,這使教師的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實施“導學案”過程中,教師充分利用“導學案”的特點,注重培養學生自學探究的能力,注重傳授學習方法,鼓勵學生主動學習,發現疑難問題,引導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師生互動,共同交流,合作解決問題、歸納方法。這樣的課堂學生學習起來更加靈活,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融洽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關系,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宰。
“導學案”進入課堂后,我們的課堂發生了驚人的變化:教師上課變得很實在,采用小組合作交流,共同學習的方式,學生的思維靈活了,問的問題多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多了,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了。老師在課堂上講得少了,學生講得多了,一節課下來學生真正有所得、有所獲;教師的教學從形式到內容都有了創新,注重傳授學習方法,引入新的知識信息,讓學生耳目一新,學有興趣,課堂效果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二、以“導學案”為導,引領學生合作學習
“實踐出真知”這句名言真的有用,光從聽課中了解“導學案”在課堂中的運用,只了解到它的皮毛,經過自己多次的教學嘗試使用 “導學案”后,我明白了“導學案”是引領學生自學、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在實施的過程中更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案導學讓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轉變,由聽教師的講解走向學生自主學習,獨自鉆研,請教老師,請教同學,自主完成學習任務,成了學生學習活動的過程。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成了學習的主人,他們有了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不同層次的學生也有了很多發展的空間,他們更喜歡在課堂上展示自我。教師則根據學生的情況,靈活調整施教的策略與方法。隨時把握和調節學生學習的環節和節奏,適時予以幫助和點撥,進行個別指導。學生在課堂中完全自主、快樂、愉悅地學習,學習積極性特別高漲。
如何才能讓“導學案”引領學生開展合作、探究學習以及方便教師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活動呢?教師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活動,上課前要精心設計導學案,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明確重點、難點,使學生能抓住學習的關鍵點,認真閱讀教材文本,自主地進行預習,把預習中遇到問題的地方做好記錄,讓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帶著問題走向課堂,帶著問題走向自主學習,帶著思考走進交流。學生因為在課堂教學學習之前已經對學習內容有一定的理解,同時也因為有了問題急于向伙伴或教師請教,急于想解決問題,所以課堂上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
我在六年級上冊《Its Spring Festival Soon》這一課時,也運用了導學案教學,學生都能積極參與,通過學生課前自主學習,課堂中對學、群學等合作學習,使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習效果特別好。在課前我先設計好一份導學案讓學生小組自學,其中包括學習的目標,單詞、課文的預習,課文的重點問題的回答,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重點詞組、重點句,翻譯課文等。
三、導學案”凸顯學生個性發展
“導學案”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又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教學中,教師只是“拋磚引玉”,提倡學生質疑求問,允許學生各抒己見,發揮團隊集體智慧。這樣做不僅培養學生的自我個性發展,而且能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而良好的習慣和正確的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讓學生受益終生。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