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利
(遼寧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遼寧 沈陽 110122)
新建高職院校作為高職教育戰線的新生力量,一般由中職學校、成人高校等轉制升格而來,在輔導員隊伍建設中,存在隊伍建設滯后、配備不完善、隊伍不穩定、結構不盡合理、職業認同感存在偏差、職業化程度較弱等問題,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新建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因此,加強新建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實踐探索,特別是從構建輔導員培訓機制的角度進行輔導員隊伍建設實效性的研究,對新建高職院校打造一支高水平、特色化的輔導員隊伍具有積極的作用。
2013年,筆者所在的學校申報了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德育工作委員會2013—2014年度德育工作專項課題 “新建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實踐研究”并獲得批準。為做好此項課題的研究,課題組成員認真研究,反復切磋,精心設計了《輔導員隊伍建設情況調查問卷》,通過網上答題的方式收集被調查對象的基本信息。在問卷內容的安排上,共設計了40個題目,旨在真實了解新建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整體結構,進而分析輔導員在職業認同、素質提升、職業環境等方面真實的想法,為新建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提供依據。通過對調查數據進行客觀分析,筆者認為,新建高職院校在輔導員隊伍建設方面存在以下問題。
在課題組組織的《輔導員隊伍建設情況調查問卷》問卷調查中,調查對象為遼寧現代服務職業技術學院、遼寧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遼寧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鐵嶺衛生職業學院等4所新建高職院校的輔導員,有44名輔導員參與了問卷調查。其中,遼寧現代服務職業技術學院16人,遼寧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14人,遼寧衛生職業技術學院7人,鐵嶺衛生職業學院7人,分別占調查總人數的36.4%、31.8%、15.9%、15.9%;從調查對象的年齡結構來看,44名輔導員中,30歲以下的37人,占被調查總人數的84.1%,30~40年齡段的7人,占被調查總人數的15.9%;從調查對象受教育程度來看,碩士學歷占20.5%、本科學歷占77.3%、專科學歷占2.2%;從調查對象的職稱結構來看,具有講師職稱的人數占11.4%,具有助教及以下職稱的人數占88.6%;從調查對象從事輔導員工作的時間來看,有1~2年工作經歷的占63.6%,有2~4年工作經歷的占29.5%,有4~6年工作經歷的占2.3%,有8年以上工作經歷的占4.6%;從調查對象的政治面貌來看,中共黨員占70.5%,非黨人士占29.5%。對以上數據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對新建高職院校而言,因高職院校辦學時間短,輔導員隊伍建設正處于起步階段,輔導員隊伍結構不盡合理,存在年齡較輕、學歷層次不高、職稱結構較低、從事輔導員工作年限較短等方面的問題。特別是輔導員隊伍中有近30%的人不是共產黨員,他們不具備參與學生黨建工作的條件,在實際工作中會影響其對大學生政治方面的引導。
職業認同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是指個體對于所從事的職業的肯定性評價。輔導員職業認同是指輔導員對于所從事的職業的自我認可與外界社會對其認可的肯定性評價。輔導員的職業認同和價值取向,一方面,可以影響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另一方面,可以直接影響大學生的成長和成才。在《輔導員隊伍建設情況調查問卷》中,我們設置了關于輔導員職業認同方面的題目。如“您對自己所從事的輔導員職業的態度是什么”,在回答這道測試題時,選擇“樂于從事輔導員職業,打算一直做下去”的輔導員只占被測試人數的22.7%;在回答“與專業教師相比,您感覺自己的地位如何”的問題時,25%的人認為“要低得多”,47.7%的人認為“相對低一些”;在回答“假如現在你有機會和條件重新選擇工作崗位,你的首要選擇是什么”這道測試題時,選擇留在現崗位的人數只占被測試人數的34.1%,52.3%的人選擇轉向教學;在回答“您認為在當今社會中,當一名高校輔導員受人尊敬的程度如何”這道測試題時,15.9%的人認為“不受人尊敬”,47.7%的人認為“一般”;在回答“您對現在的收入是否滿意”這道測試題時,75%的人選擇 “不滿意”,在不滿意的原因中,選擇“收入與工作的付出不成比例”的人數占61.4%。從以上結果分析可知,學校對輔導員的要求高,輔導員的工作強度大,而其收入與工作的付出不成比例,特別是與專業教師進行橫向比較時,會感覺自己地位低,從而傾向于向教學崗位轉崗,加之受社會上對輔導員職業不理解以及尊敬程度不高等因素影響,導致輔導員缺乏歸屬感,出現了在職業認同方面的偏差,由此導致輔導員隊伍的不穩定性。
事實上,輔導員作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前沿的一線工作者,既要從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行為引導,還要承擔學生管理、學生黨團建設以及學生服務等方面的工作。這種職責分配使得輔導員在肩負重大責任的同時,也承受著更大的壓力,加之輔導員的工作成效不具備短期效應,從而使輔導員在事業上缺乏成就感,由此導致輔導員在自身職業認同方面產生偏差。
輔導員是大學生成人成才的實踐者和引領者,是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主導力量,扮演著學生的楷模、學生事務的管理者、學生成才與發展的人生導師等多種角色。這就要求輔導員不但要具有德才兼備、愛崗敬業、關愛學生等基本師德素質,還應該具備過硬的政治素質、高尚的道德情操、精湛的業務能力等師德修養。在課題組組織的《輔導員隊伍建設情況調查問卷》中,從調查對象第一學歷專業類別來看,管理類專業的占13.65%,思政類專業的占29.5,文史類專業的占9.1%,藝術類專業的占15.9%,理工類專業的占13.65,其他專業的占18.2%。學科的多樣化,導致輔導員專業素質的起點高低不同。從事輔導員工作年限短、工作經驗不足、輔導員整體隊伍較年輕、對自身的職業認同有偏差這樣的調查結果,也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新建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的專業素質有待進一步提升。
對于新建高職院校,要建立一支職業化、專業化、專家化的輔導員隊伍,提升輔導員隊伍的整體水平,有效解決輔導員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強化輔導員培訓是有效的途徑。
第一,強化輔導員培訓,有利于輔導員專業素質的提升。輔導員的工作性質決定了輔導員在工作過程中,既要具備較強的政治理論水平,了解國家時事及各方面的政策,也要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高尚的精神追求、良好的職業操守,更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學、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及職業指導等多學科的知識,這樣才能準確地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做大學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導師。但如調查所知,新建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的專業背景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應強化輔導員培訓,通過系統和專業的培訓,促使其更好地掌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事務管理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提高其專業素質,從而勝任輔導員的工作要求。
第二,強化輔導員培訓,有利于輔導員職業能力的發展。高職院校的輔導員集政治指導、思想教育、行為引導、事務管理、溝通協調等職責于一身,是影響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因此,強化輔導員培訓,幫助他們掌握主題教育、黨團活動、個別談心、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學業指導、社會實踐活動、危機事件應對、網絡思想教育以及職業指導等方面的職業能力,能有效促進輔導員職業能力發展。
第三,強化輔導員培訓,有利于提升輔導員的職業認同。在高職院校,輔導員具有雙重身份:其一,他們是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二,他們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然而,通過調查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因為“輔導員工作缺乏成就感”、“職業壓力太大”、“收入與工作的付出不成比例”、“社會認可度低”、“職稱待遇方面不盡合理”等因素,輔導員在職業認同方面存在偏差。因此,強化輔導員培訓,可以幫助輔導員正確認識輔導員的職責和其所扮演的角色,提升輔導員的職業認同感,從而全身心投入輔導員工作,穩定輔導員隊伍。
第四,強化輔導員培訓,有利于促進輔導員之間的學習交流。隨著時代的發展,輔導員所面對的教育對象呈現出多元的特點。因此,強化輔導員培訓,可以搭建輔導員之間的學習交流平臺,拓展思路,有利于對學生共性和個性的研討。通過培訓,輔導員有機會聆聽專家的指導,學習優秀輔導員先進的工作方法,開闊視野,增強他們對所從事職業的認同感和職業吸引力,進而激發自身的工作熱情,努力使自己具備優秀輔導員的潛質,以創新的思維和工作方法履行教育人、引導人、服務人、管理人的職責。
第五,強化輔導員培訓,有利于輔導員科研能力的提升。增強科研能力,注重學科研究,是輔導員向職業化、專業化、專家化發展的必由之路。在對輔導員“過去的一個學年,你撰寫與輔導員工作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關論文的情況”的調查中,44名被調查對象中沒有寫過的有20人,占45.4%;撰寫過1篇的有12人,占27.3%;撰寫過多篇的有12人,占27.3%。對于“您平時閱讀與輔導員工作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關的書籍或論文嗎”的調查,65.9%的輔導員選擇“偶爾閱讀”。由此看出,在新建高職院校,輔導員忙于日常事務,科研意識缺乏、學習科研理論的自覺性不足,最終表現為科研能力相對較弱。因此,強化對輔導員進行科學研究的意義、科研課題選擇的途徑、思想政治教育及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等內容的培訓,可以幫助輔導員樹立科研觀念,強化科研意識,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學術規范,從而提升輔導員的科研能力。
對輔導員進行全方位的培訓和指導,是輔導員走向專業化的基本保障,也是輔導員提高勝任力的重要途徑,更是輔導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和管理服務水平的必然要求,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具有深遠意義。因此,如何構建有效的輔導員培訓機制,提高輔導員培訓的效果,是新建高職院校面臨的重要課題。在實際工作中,筆者所在學院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實踐探索。
為貫徹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培訓規劃(2013—2017年)》,筆者所在學院從長遠角度出發,制定了《2013—2016學年輔導員培訓規劃》,把輔導員納入學院師資培訓規劃和人才培養計劃中,在培訓與進修、專業技術職務評聘等方面,與專任教師同等待遇。同時,鼓勵輔導員結合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實踐和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發展開展研究,建立了學院輔導員培訓工作的長效機制,為全面提高學院輔導員隊伍的職業能力奠定了堅實基礎。
輔導員培訓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實踐性,為提高我院輔導員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學院在切實做好校本培訓的前提下,積極拓寬輔導員培訓的形式,多渠道、全方位開展輔導員培訓。例如,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推出的“輔導員工作課程化新模式”在遼寧乃至全國均處于領先地位,我院投入資金8萬元,與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合作,充分利用其在“輔導員工作課程化建設”方面的領先優勢,對我院輔導員進行為期3年的培訓,以優質的師資和前沿的工作理念,形成了我院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的新格局。與此同時,學院還組織輔導員參加職業指導師、心理咨詢師等職業資格培訓,以達到強化輔導員專業培訓的目的;為了對全面提高輔導員的職業能力提供有力的支持,在輔導員科研能力的培訓方面,學院積極搭建培訓、交流、研討的平臺,圍繞輔導員工作專業化建設以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中的理論和實際問題開展研究,推進理論探索和工作方式創新。在中國職業教育學會德育分會2013年優秀論文評比活動中,我院上報的11篇論文中,1篇論文獲一等獎,2篇論文獲二等獎,6篇論文獲三等獎;在中國職教學會學生工作委員會2013年度職業院校學生工作優秀論文評選活動中,我院上報的8篇論文中,2篇論文獲一等獎,5篇論文獲二等獎,1篇論文獲三等獎。這些數據說明,通過培訓,輔導員的科研能力得到了穩步提升。
培訓內容是實現輔導員培訓目標的載體。精選培訓內容是輔導員培訓的核心,直接關系到輔導員培訓目標能否實現,影響到輔導員培訓的效率。在學院組織的校本培訓中,我們精心選擇培訓內容,從輔導員角色定位、素質要求、當代大學生思想特點的把握、班團組織建設、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則與方法、突發事件的應對與處理、學生工作的規律和方法、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現與疏導、如何提升科研能力、我的職業我規劃等方面精選培訓內容,既立足于輔導員工作的實際需要,也充分考慮了輔導員的職業發展,從而促進了輔導員的專業素質及科學化水平的提升。例如,新生入學教育是大學生教育的關鍵節點和重要環節,也是輔導員打開工作局面的有利契機。為此,我們對輔導員開展了“新生適應團體活動培訓”,幫助輔導員掌握組織新生開展團體活動的方式和方法,設計符合學生特點的團體活動方案,以幫助其引領學生更快地融入班集體,增加班級凝聚力,為形成團結互助、互信互尊、積極向上的班級文化打好基礎。通過培訓,輔導員不僅了解了“新生活、心起點”的新生適應團體心理訓練的整體思路,而且能夠結合自身體驗更好地理解團體活動的方式和效果。這種體驗式的教學活動方式,實現了讓輔導員體驗一次活動、開辟一個工作新思路的目標。
[1]藍冬玉.高職院校輔導職業認同分析與途徑研究[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3(5):24-26.
[2]邢麗芳.正確處理三個關系加強輔導員師德建設[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13(2):85-87.
[3]范劍秋.專業化視角下的高校輔導員培訓制度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7):225-227.
[4]劉長軍,牟茁.淺析高校輔導員科研能力提高[J].科學教育,2009(2):24-25.
[5]華秀梅.高等學校輔導員培訓需求研究[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0(5): 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