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王敬英
中國教師:李教授,您好!您認為提升教師教育質量的關鍵之處在哪里?
李子建:從教師教育的系統角度來講大概有三個部分。第一是輸入的部分。就是我們現在的學生,我們的準教師,他們的質量是怎么樣的。第二是就系統性來說,是教師教育的過程部分,需要關注的是教師教育的課程質量與教師教育的教學質量問題。第三是教學研究部分,有關教師教育相關研究的質量問題,從系統的角度來說就是產出,就是教師教育培養出來的教師的質量、維度是怎么樣的。
我認為有三個維度在做產出的問題。第一個產出是我們很關心的學歷問題,或者學歷資格的問題?,F在全世界都在談論怎么提高教師的學歷啊、標準啊。第二個產出是質量和教師、準教師的學習經歷與經驗,后者特別關鍵,因為這個質量問題最后還是要看教師在整個教師教育培養當中的學習經歷。第三個產出就是學習的動力,因為準教師也好,在職教師也好,接受教師教育的時間總的來說還是短暫的,所以最后我們教師教育要探討一個問題就是我們教師自身持續的學習動力。我們現在經常提到終身學習,但終身學習不單單是學歷的問題,也不單是學習經歷的問題,而在于有無學習的動力。若教師本身沒有學習的主動性,則如何專業發展呢?剛從教師教育產出就可劃出不同的維度,所以教師教育質量問題從輸入到過程到產出就有很多的關鍵點,要注意。
中國教師:您認為教師教育面臨的困難與困境有哪些?
李子建:現在面對的困境與困難首先是我們的輸入。我們經常談到我們能不能吸引到真的有興趣從事教師工作的學生。另外就是招到的學生,他的學歷基礎是不是足夠了,因為對未來教師的要求現在是越來越高了。還有就是他們的動機問題,將來畢業了他愿不愿意當教師。其次在教師教育過程方面的困難,主要是教師教育課程能否與時俱進,與國際接軌,以及能否配合我們國家未來的發展需求,迎合國家的需要。大家在峰會中提到了全球化的趨勢,在全球化的趨勢中我們要充分考慮我們國家的情況,不同的地方,東部中部西部的差距很大,雖然我們有很多共同的教師教育課程,但是這些是不是適合每個地方呢?中國這么大,不同地方的教師教育問題還是值得研究的。過程中還要研究教學問題,教師教育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不是還是比較傳統。還有比較重要的就是我們教師教育的研究,這些研究成果有沒有辦法反饋到我們的課程教學里面。再者,在產出部分,通過外部考試是不是有好的方法去保證我們教師教育的質量?鑒于學習經歷在教師教育培養過程中的重要性,則教師教育者,他們的經歷是不是豐富的,有沒有不同的技能去應付我們學校的變革?有沒有持續學習的動力?這些都是我們需要考量的問題。
至于解決的對策,我覺得需要通盤的認識,最后的政策還是需要從整體入手,因為教師教育是個系統性的問題。
中國教師:那您覺得現在的教師教育質量怎么樣,如何評價教師教育的
質量?
李子建:評價問題我先從產出說起。產出的話我們可能要問一個問題,我們培養出來的教師是不是能夠適應現在學校的需要。在很多國際教師教育研究中,發現新教師面臨的一個困境是課堂的管理。例如,教學如何處理學生的個別差異?我們現在談到很多課程改革,若準教師、新教師缺乏能力去配合整個課程的改革,則怎么評價教師質量呢?另外,培養出來的教師質量如何,教師教育者首先得有一個評價結果?,F在國外許多準教師的培養,大學教師先給予評價,評價準教師的學習表現、能力等怎么樣,所以這是可以評價教師教育質量的一種方法。
另外一種評價方法就是通過我們的教師教育研究,并將研究結果反饋到教師教育,促進課程與教學的發展?,F在大學提倡教學和研究的接軌,教師教育相關的研究有沒有關注教學問題,教師教育工作者他自身重不重視教學法,他的教學方法是怎么樣的,所以這里涉及一個比較敏感的問題,即教師教育者的質量問題。
:您能介紹一些當前職前教師教育的優秀理念和做法嗎?
李子建:我還是說一些新的做法吧?,F在教師教育的一個趨勢就是全球化,將一些準教師、在職教師,送到其他國家進行學習。這個學習不單是文化性的,還可理解當地的文化、當地學校的教育情況,還可做比較研究。這是值得進一步探索的一種做法。還有一種做法是利用電子檔案,把準教師或在職教師的學習過程記錄下來,幫助他們反思,就是教師的自我研究,或者說是教師自己的行動研究。
當然現在有些焦點性的教師培養需要關注,例如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培訓。因為現在很多地方有全納教育,招收很多不同的學生,教師的專業能力亟待加強。
中國教師:對于在職教師的專業發展,您認為大學能發揮什么作用?
李子建:我們首先要問在職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什么。他們需要的是他們在職的自我發展,則對于不同發展階段的在職教師,如何推動他們總結、反思、規劃、實現他們的自我發展。還有,除了專業技能,他們需要研究方式的提升、方法方面的提升。對于這些在職教師專業發展需求,大學都能發揮作用。
大學要怎么做呢?這需要伙伴計劃,需要大學和學校的配合。因為大學的理論怎么結合實際的場景,只有通過伙伴計劃才能夠發揮作用。還有就是通過大學里面不同院系的合作來提升在職教師教育能力。現在我們教師教育通常是放在教育學院或教育學部,結合其他院系專長去做的比較少。要促使在職教師全面發展的話,需要涉及學科教育,所以需要發揮不同專長院系的作用,還包括校外的一些專業人士的作用。我說的專業人士不局限于教研員,不局限于優秀教師,還包括企業里面的對社會、對教育有深刻認識的人士,還有家長等,他們可以從不同角度提供教師專業發展的意見。
中國教師:我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您提到在職教師的自我的發展、專業技能發展還有自我研究發展這三方面專業發展中,大學可在哪一方面做得更多一些呢?
李子建:我覺得大學可著重發展在職教師的專業技能。因為大學的理論研究更多一點,可體現專家的引領作用。另外,不要以大學要求的研究標準去看待中小學老師的研究。我比較傾向在職教師開展反思性實踐。我提倡的是反思性實踐,最后還是要實踐,當然這個實踐有個研究的反思性過程在里面,有一些理論的根據,也可以有一些佐證,有一些資料,幫助他進行改良這個實踐。我覺得這種叫教學研究也可以,叫反思性實踐也可以,可能對在職教師的壓力沒有那么大,具有可行性。
(作者系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研究生)
(責任編輯:林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