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機巧
普通高中的英語課程由必修和選修兩部分構成[1],并通過學分描述學生的課程修習狀況。“必修課程的目的是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英語語言能力,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靈活多樣的學習策略及跨文化的交際意識和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選修課程的目的是滿足不同學生就業選擇、升學深造以及個人興趣和發展的需要”[2]。英語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彼此不存在主次關系,兩者相互滲透、相互作用、有機統一。然而,實際操作中,卻存在著必修選修混淆、選修課程社團化、選修課程研究型化、教師觀念落后等問題。
要切實達到英語選修課程的目的,必須解決以上問題,現以高中英語戲劇選修課程ACP教學模式為例進行探討。
一、ACP教學模式
高中英語戲劇選修課程的ACP教學模式以建構主義理論和多元智能理論為基礎,將課程分為A、C、P三大步驟,其中A指Appreciating(賞析)、C指Creating(創作)、P指Performing(表演)。按照這一教學模式,1個學期16課時(每星期1個課時)的英語戲劇選修課程中,第1至第4課時為英語戲劇賞析環節,第5至第14課時為英語戲劇創作環節,第15至16課時為英語戲劇表演環節。
ACP教學模式拋棄了傳統課程的體系,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合作探究的原則和動態評價的原則。在這些原則指導下的教學,教師是學生進行英語戲劇賞析、創作和表演的幫助者、推動者,學生通過合作探究主動學習。在評價上則采取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相結合的策略,通過教師的監督、引導、反饋等手段,激發學生對英語戲劇賞析、創作和表演的興趣與動力,通過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同伴之間的評價,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二、教學步驟
ACP教學模式分為賞析(Appreciating)、創作(Creating)、表演(Performing)三部分,環環相扣,逐步引領學生進入英語戲劇學習的過程。下面結合英語戲劇選修課程中具體的ACP教學模式的實踐來展開。
1.賞析
戲劇賞析是高中英語戲劇選修課程的第一步,也是英語戲劇創作與表演的基礎。在教師主導下,學生通過教師課堂介紹,課外獨立或合作收集學習資料,小組主題討論及各組分享學習成果等方式研究英語戲劇的歷史與傳統,品讀英語戲劇中重要的作品,了解著名劇作家及表演藝術家。通過這一教學步驟,可培養學生一定的英語戲劇基礎,提高學生對英語戲劇作品的分析與鑒賞能力,開發其語言智能及辨認文化型產物的能力。
按照ACP教學模式的步驟,前4個課時為英語戲劇賞析,教師可在課堂上以文本、課件與視頻相結合的方式向學生介紹英語戲劇的歷史傳統。教師可著重介紹莎士比亞戲劇在戲劇史上的重要影響,并引導學生鑒賞與分析莎士比亞經典著作《威尼斯商人》《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以及被選入高中英語教材的其他劇目,如馬克·吐溫的《百萬英鎊》和蕭伯納的《皮格馬利翁》等。
賞析形式可分為教師介紹、小組主題討論、各組分享討論成果等。討論主題可圍繞劇情結構分析、場景主題歸納、人物分析及戲劇語言欣賞等展開。教師可安排學生在課外觀看相關戲劇的劇本、電影或舞臺表演視頻,并鼓勵學生周末到杭州武林小劇場觀看英國TNT劇院再現莎士比亞經典戲劇的演出,現場感受英語戲劇的魅力,并在上課時分享各自的觀摩感想。很多同學是第一次現場觀看英國優秀劇團的演出,身心極為震撼,對英語戲劇的熱情更加高漲,為其后的戲劇創作奠定了基礎。
2.創作
賞析是創作的基礎,也是對戲劇學習的升華。教師可引導學生集體創作一個英語戲劇作品或分組創作多個英語戲劇作品。創作過程涉及編劇、導演、演員、道具、舞美、燈光、音效、服裝等各項工作,可全面開發學生的多元智能,讓學生在合作中成長。
首先,確定主題。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創作單位,經過討論確定創作主題。該主題可以是模仿改編經典英語戲劇作品,也可以創作全新的英語戲劇。經過討論,此次選修課程全班同學(共16人)決定合作創作一個英語戲劇作品。創作主題為將印度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改編為舞臺英語戲劇。
其次,確定分工。創作英語戲劇作品需要確定編劇、導演、演員、道具、舞美、燈光、音效、服裝等分工。在分工時,可采取自主報名、民主競選試演等環節,根據個人興趣特長、能力等分配不同的工作。有時根據需要,一個學生可身兼多個工作,比如可以既是編劇又是群眾演員。
再次,確定劇本。在編劇創作的基礎上,演員、導演和編劇在排練的過程中再次創作最終確定劇本。
印度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講述了印度皇家工程學院內幾個大學生的故事,深刻揭露了應試教育的弊端,刻畫了主人公對抗應試教育、鼓勵朋友為理想而奮斗的形象。編劇選取了其中一個重要情節加以改編,定名為“The Newborn”。主要內容如下:
皇家工程學院院長Virus(綽號)為人保守固執,對待學生子女專制無情。兒子Tony因為屢次落榜抑郁而亡。他為了阻止討厭的學生Raju得到大公司的工作,企圖在畢業考時出難題不讓其畢業。Raju的好友Rancho和Farhan為了Raju偷了畢業考試卷,但Raju不愿作弊。Virus發現偷試卷之事后,將Rancho、Farhan和Raju開除。Virus回到家中,二女兒Pia告訴Virus是她將辦公室鑰匙給Rancho的,因為她痛恨父親的專制強權,并告訴Virus,他的兒子當年不是死于意外,而是因為父親給予太多壓力而自殺的。大女兒Mona即將臨盆。但此時大雨傾盆,交通阻斷,Mona面臨危險。正要離開的Rancho、Farhan和Raju對Mona施以援手,通過電話和電腦視頻,在身為醫生的Pia等人的指導下,發揮創造力,自制助產器,為Mona接生。這一夜,不僅新生了一個嬰兒,同時新生的還有Virus。他頓悟了自己確實是迫害兒子、壓制學生創造力的“兇手”。“新生”的Virus將自己珍愛的象征優秀的太空筆送給了Rancho,并取消了對他們的開除處罰。
最后,排練。劇本確定后,導演、編劇負責協調演員的排練。在背臺詞、對戲、糾正英語語音語調的過程中,全體創作人員思維不斷碰撞,創作火花不斷涌現。負責道具制作、舞美、燈光、音效、服裝的各位同學也展現了自己的才智,及時展開創作,以配合導演和演員的需要,達到整體戲劇效果。經過一個多月的反復排練,一臺精彩的英語戲劇最終誕生了。
3.表演
英語戲劇的創作成果要通過公開表演來展現。教師應爭取讓英語戲劇選修課程的學生作品有公演的機會,如在學校元旦文藝匯演上演出,在選修課成果展示活動中演出或代表學校參加英語戲劇比賽等。
此次英語戲劇選修課程的學生們爭取到了兩次重大演出機會,既給他們提供了展現創作成果的機會,也為他們鍛煉自我,提升綜合素質搭建了平臺。在學校“紅五月社團文化節”的開幕式上,“The Newborn”劇組壓軸出演,引人入勝的劇情、生動老練的演出令現場師生驚嘆不已。此次實戰演出后,劇組成員們在學校其他外語教師的建議下,對戲劇整體做了更為細致的調整,并在2012年杭州市第一屆高中學生英語戲劇大賽中取得了一等獎。
三、思考
1. 成效
高中英語選修課程中運用ACP教學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首先,結合學生實際,創設真實情境。賞析、創作與表演三大教學步驟從學生的個人經歷、知識水平和興趣出發創建真實的情境,并利用賞析、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為學生創建了多種平臺。其次,實現了對學生多元智能的開發。例如,語言智能、空間智能、音樂智能等,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養。再次,遵循了ACP教學模式的基本原則。例如,在確定演出劇目時,教師與學生共同商定內容,在角色分配及其他職務分配時,做到了以學生個人意愿為主、教師建議為輔,體現了對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與合作探究原則的尊重。
2. 問題
雖然成效很多,但仍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首先,教師理念需要更新。ACP教學模式實踐雖然提倡遵循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和合作探究的原則。但在實踐操作中,受傳統教學模式束縛嚴重,有待改進。其次,學生理念需要更新。英語戲劇選修課程的實踐中,全體學生投入了極大的熱情,但在分工確定后,出現部分學生忽視整體創作,只關注自己分工的情況,缺乏合作探究精神。這是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獨立學習帶來的負面影響,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耐心地引導,以提高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
高中英語戲劇選修課程中,注重學生的興趣特長,采用賞析、創作與表演有機結合的ACP教學模式,有利于為學生創建立體的學習空間,開發學生的多元智能,提高其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宋海霞.普通高中英語選修課實施的現狀研究—基于白下區的調查[D].南京師范大學,2011.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學軍中學)
(責任編輯:任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