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燕燕
【摘 要】本文結合導學式教學的內涵和特點,對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希望能夠為小學數學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和指導。
【關鍵詞】小學數學;導學式教學法;內涵;應用
在當前素質教育背景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使得小學數學教學面臨著新的發展形勢,應該面向全體學生,重視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這種情況下,傳統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教學的需要,對此,應用導學式教學法進行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一、導學式教學法的內涵和特點
導學式教學法,是一種以導為主線,以學為主體,強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漸進自主學習的模式,是在啟發式教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與啟發式教學相比,更加注重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學會思考、求知、探索和應用、創新,為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導學式教學中,導與學是密不可分的,兩者相輔相成,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
導學式教學法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情境導入,引導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對于教師而言,在應用導學式教學法的過程中,應該結合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設置相應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從而為教學活動的順利展開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對課程進行設計時,應該按照“問題情境、模型建立、解析、應用及拓展”的流程展開,從而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
(2)通過教師導向,引導學生正確分析問題。在應用教學情境導入問題后,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對于小學生而言,其對于自己所熟知的世界有著很大的好奇心,如果能夠從中發現問題,則會引起其解決問題的欲望。從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出發,分析問題的形式包括自主探索、分組討論、動手實踐等,在對問題進行有效分析的同時,也可以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動手能力,引導其形成自主探求的良好品質。
(3)在對問題進行分析后,教師應該采用激勵式教學法,鼓勵學生對問題進行解決,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
(4)在問題解決后,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對經驗進行總結,歸納解決問題的措施和方法,引導學生養成總結的習慣,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二、導學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導學式教學法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情境導入
教學情境的導入是導學式教學法的首要環節,是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為了實現相應的教學目標,由教師結合教學內容,運用合理有效的手段,設計出富有感情色彩的情境和氛圍。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該對情境導入環節的時間進行控制,以1~3分鐘為最佳,避免影響教學活動的順利展開。這里故事導入和實驗導入兩種形式進行分析:
(1)故事導入:在對平均數的概念進行講解時,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或者相應的教學圖片,結合白雪公主的童話故事,引入教學內容。例如,白雪公主在進入小矮人的屋子后,得到了小矮人的幫助,擺脫了困境。為了報答小矮人,白雪公主拿出了14個蘋果,請問,要如何對蘋果進行分配,才能保證分配的平均性呢?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或者到講臺上動手分配,在黑板上畫出相應的分配方案。這樣,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還能夠提高學生對于問題的分析能力及動手實踐的能力。
(2)實驗導入:在對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進行講解時,可以通過相應的演示實驗,對問題進行導入。例如,可以取兩個燒杯,倒入同體積的水,然后放入大小相同的鉛塊,讓學生進行觀察。之后,將鉛塊換為一大一小,再次觀察,然后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分析,逐步引出物體體積的概念。
2.引學新知
在情境中,學生可以發現數學元素,提出數學問題,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對新知識進行探究,使得學生可以經歷、體驗經驗的獲取過程,這也是數學知識及數學方法形成的過程,更是數學的工具價值和過程價值得以體現的過程。同時,應該結合學生的特點,選擇恰當的探究方法,如獨立探究、小組合作等,使得學生可以自由發表意見,通過討論、質疑、辨析等環節,確保教學目標的有效實現。
3.課堂小結
在教學任務完成后,教師應該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歸納和總結,引導學生對新知識進行鞏固,提升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在這節課上我們主要學習的內容是什么?難點和重點在哪里?在對問題進行解答時,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通過提問的方式,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從而對教學成果進行鞏固。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導學式教學法,可以有效彌補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確保教學目標的有效實現,因此,應該得到小學數學教師的重視,確保導學式教學法作用的有效發揮。
參考文獻:
[1]云霄.小學數學導學式教學法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2(30)
[2]藍曉燕.小學數學導學式教學法及其運用[J].知識窗(教師版),2013(05)
[3]付艷杰.淺談小學數學導學式教學法[J].生物技術世界,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