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冬
摘 要:經濟的發展對高級會計人才需求日益加大,而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含金量的提升,也吸引了眾多人報考,隨之帶來的是考試難度不斷加大,改革不斷進行,給應試者帶來了困擾,也給教學者帶來了挑戰。本文根據廣東省會計證無紙化考試的現狀,結合筆者自身的教學實踐經歷,探討了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的教學。
關鍵詞:會計證無紙化考試;財經法規與科技職業道德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422(2015)03-0091-02
收稿日期:2015-01-24
作者簡介:傅 冬(1988-),女,廣東省揭陽市高級技工學校助理講師。主要研究方向:電子商務、會計。(廣東 揭陽/515559)
一、會計專業現狀分析
以揭陽市高級技工學校為例,會計專業共三個班級,每班平均44人,考取相應專業的資格證書是獲取畢業證書的必備條件。揭陽市現階段每年有兩次報名參加考試的機會,考試一共三門,實行三科聯考,即三門科目同時通過才算合格,而《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以下簡稱《財經法規》)就是其中一門,它具有理論性、實踐性和較強的應試性,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教材分析
財經法規的教材采用廣東省會計從業資格考試輔導教材,該書分為五個章節,可以說每一章皆重點、皆考點,不僅理論性極強,法律條文較多,同時還具有實踐性,如匯票、支票、本票的填寫,計算相關稅的應納稅額等,對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不小的難度。
(二)考情分析
要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必須通過考試,考試一共三門(《會計基礎》、《財經法規》和《初級電算化》),實行三科聯考,每科時間各為一小時,三門同時通過才算合格。對于技校學生而言,一學期同時學習三門專業課較難,所以,根據我校的課程設置,學生在校期間實際考試機會不是四次,而是只有三次,也就是從第一學年的第二學期算起。學生第一次考試,教師帶著一起學習,大家在同一起跑線上,這時的學習氣氛比較濃厚,但若第一次沒有通過,對學生的打擊較大,喪失了自信心,這時又有第二學年的課程要學習,所以考試壓力會更大,部分學生在這時就已經自我放棄了。
(三)學生現狀分析
技校學生底子薄,學習能力稍弱,對自身缺乏信心,再加上會計學科專業性較強,對剛初中畢業的孩子來說,初始確實比較難于接受,很多學生在第一學期學習《基礎會計》的時候,像聽“天書”,根本不懂。若沒有及時樹立好正確的學習觀,很容易自暴自棄,那對后續的學習勢必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二、財經法規課程教學
(一)教材學習
1.通讀
通讀教材,概括體會,《財經法規》試題共計70小題,涉及考點眾多,難度增大,學生只能全面學習。
2.精讀
根據考試大綱,對于教材里面的重點難點內容必須精讀,加深理解。只有掌握這些,即常考點,才可能通過考試。
3.理解加記憶
《財經法規》并不是完全的死記硬背,但又離不開記憶知識。比如稅法部分個人所得稅稅率表、消費稅不同稅目的稅率,這些考題中會給出,不需記憶。但是,不同稅種的征稅對象、企業所得稅的免稅收入等內容則需要記憶。采用在理解的基礎之上,加強記憶,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做題方法
1.要數量
光看書死記硬背是不得要領的,一定要通過做一定數量的習題 ,把握考點的命題形式、摸清出題陷阱、掌握應試技巧。
2.要質量
題目不是做得越多就越好,“題海戰術”的時代已經過去。每做一題應有效果,要分析,總結考點,查漏補缺,舉一反三,不要被題目奴役,為了做題而去做題。因為做題只是掌握知識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3.不要“偏難怪”
不要去做偏題、難題、怪題,應跟著考試大綱走,從業考試階段,考點范圍大但不難,只要掌握基本層面的知識點已足夠,不要去深摳,鉆“牛角尖”。
三、教學思考
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是進入會計行業的“門檻”,考取“上崗證”,對于畢業及就業兩方面來說意義重大。從應試的角度考慮,幫助學生最大限度的通過考試,提高通過率是必要的。從教學目的、培養目標考慮,要學生掌握經濟法律法規,分清合法與非法,遵循基本的職業行為準則和規范,指導日后的會計工作,也是必要的。如何將兩者聯系起來,不但要找到好的學習方法,而且要與時俱進,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豐富課堂,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首堂課的必要性
學生興趣的建立與教師第一堂課的好壞密不可分,首堂課的重點不是在于講授多少知識,而是要做到足夠的引入。教師要整體把握《財經法規》這門課程,舉事例說明遵紀守法在會計行業的重要性,學好該門課程對考取會計上崗證的必要性,幫助學生明確會計職業發展的軌跡和要求,為他們進入會計知識的海洋做好鋪墊,從而激發學生學習這門課的積極性。
(二)端正學習態度
部分學生看到《財經法規》滿是文字的教材時,就已經“頭大”了,還沒有開始學習就產生了抵觸的心理。還有學生認為,這門課只需要考前死記硬背,碰運氣也許能通過,不用費什么大功夫。針對這些想法,筆者都要提前“打預防針”。只有端正好學習態度,才可以提高學習效率,扎實掌握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僅為了應試,更是為了以后職業生涯的發展,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操守。
(三)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由于該課程課時安排有限,且內容較多,既要照顧到學生的學習水平,又要完成相應的進度安排,為了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經過思考后,筆者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比如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讓學生完成從感知到理解再到提高的過程。
例如,在講授會計職業道德這一章時,搜集選用實際案例,引導學生分析,小組討論,最后教師總結點評。當看到違反法律法規的嚴重后果,學生自然認識到遵守職業道德的必要性,深刻理解了職業道德規范的內容。又如,在講授會計專業職務時,可以讓同學們暢想作為會計專業的學生,如何規劃自己的會計生涯,需要考取哪些資格證書,成為會計員的任職條件有哪些,要想進一步提升,又需要什么條件。這個任務貼近學生,易激發學習興趣,引導他們自主閱讀書本。然后請同學們發言說說自己的設計之路,從普通的會計員,到助理會計師,再到會計師,最后到高級會計師,既給他們信心,又給予鞭策。再如,在講授會計人員的工作交接時,設置交接情景,給學生分配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會計員等角色,體驗經濟活動中的會計工作,在情境中完成知識的學習。在平時,為了讓學生適應考試氣氛,消除緊張感,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筆者會定期嚴格按照考證要求進行模擬考試,一方面考察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另一方面使得學生能靈活應對考證。
(四)多方監督管理
技校學生主動性不強,自我學習能力較差,控制約束能力也較欠缺,這需要任課教師、班主任及學生家長共同配合監督管理。在課堂上,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課下與班主任和學生交流,找出問題,共同探討解決方案,及時與學生家長取得聯系,溝通了解學生的整體情況,幫助其認真學習。通過這種多方配合監督管理的方法,不僅保證課堂效果,又能了解課下動態,營造學習氛圍,建設良好的校風。
參考文獻:
楊薇.對中職《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的教學思考[J].《成功(教育)》,2013(20).
責任編輯 陳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