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比較全面地闡述了課堂提問的作用,運用提問策略時應注意的問題及相關的技巧。正確運用有效的提問策略,以期培養學生的能力和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中職英語;教學;提問策略;技巧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422(2015)03-0065-03
收稿日期:2015-01-23
作者簡介:莫麗愛(1980-),女,云浮市云城區教師進修學校英語講師,湖北華中科技大學在讀碩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廣東 云浮/527300)
提問既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門藝術。提問不僅能啟發學生的思維,及時評估學生的進步和檢驗教師的教學效果,引起學生的注意和有效地控制課堂,而且還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教師須重視課堂提問藝術,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提高其自主學習的能力,促使他們學好英語。
一、課堂提問的作用
(一)利用提問實現教學目標
利用提問引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是學習興趣,應此教師提問如果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他們就有了學習的原動力。為此,教師必須從教材和學生心理特點出發,提出富有趣味性、啟發性的問題,吸引學生去積極思維。例如,在教學英語閱讀選修課教材第一冊第11課Elephants之前,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問題或活動:What is the biggest animal that lives on land?What do you know about elephants?Can you fill in the following chart?
Elephants
Height(baby)
Weight(baby)
Where they live
Where they eat
What they can do
這些問題或活動能使學生產生獲取關于elephant信息的欲望,能引導其預測問題的答案,并且能使其享受成功預測文章內容的喜悅。
(二)利用提問傳授學習方法
1.通過提問引導學生初步理解文章的大意
不同文章有不同的寫作方式。教師可以根據文體用問題引導學生快速把握文章大意。例如,中職英語教材中有一課《A letter to My friend》,它是一位加拿大學生寫給中國學生的一封信。為了引導學生觀察筆友信的寫作格式,學會辨別寫作文體的差異,教師可以先問學生提出下列問題:What are we going to read today?A magazine article?An ad?A message?學生會回答:No,a letter.教師可以繼續問:Who wrote this letter?And to whom?How does the letter begin?How does the letter end?學生在回答以上問題的過程中,不僅能了解筆友信的寫作格式,還能學會如何去分析一篇文章,如何從其文體上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意。
2.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技能
運用提問的方法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技巧比單純地講解閱讀技能更有利于訓練學生的閱讀技能。比如,英語閱讀中的skimming(略讀)和scanning(尋讀)是兩種基本的閱讀技能。略讀訓練通常是從尋找一個段落的主題思想著手。主題思想通常是由主題句表達的。閱讀前教師可以提問學生以下問題:Please tell me what you get to know after you read this paragraph.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讀完本段落后,對主題思想也許會說法不一。教師此時可以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向主題句:What do you get to know from this sentence?然后,再運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分析其它句子與主題句之間的關系,并進一步引導學生總結通過主題句找主題思想的方法。
(三)通過提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在親身體驗和獨立思考中逐步形成的。教師應創造條件,利用提問促使學生自主學習。例如,教學Book1A Unit 10 The World Around Us之前,教師可以先提出以下問題: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e world?How are these problems soloved?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介紹一些環境問題和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之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并布置任務:Can you find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by reading books or through the Internet after class?教師布置的任務可以激發學生對環境問題的探究熱情,也能鍛煉學生收集信息、組織信息以及傳遞信息的能力。學生經過小組學習、研究和討論,確定專題資料和展示方法。在下次課上,當教師提問“Have you got any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時,學生不僅能夠提供大量的有關環境問題的信息,有些學生還能夠用圖片和錄像來展示這些內容。
二、運用提問策略的技巧
(一)調動全體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教師要面向全班學生提問,鼓勵每個學生參與回答問題。教師要用溫和友好的語調提問:與學生交流時要面帶微笑,而且眼睛要看著學生。如果學生回答不正確或答不出,教師可以讓另一個學生幫助他們。教師應先提出問題,然后再讓學生回答,否則未被點名回答問題的學生會不再關注教師所提出的問題。
教師要盡量避免按學生的座位順序提問學生。讓學生提問時,教師不應只是站在講臺前面,用“Any questions?”作為獲取學生反饋的惟一方式;而應不時走到學生中間,用親切的語調詢問學生“Do you understand everything?”等問題。
提問策略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二)提問對象的選擇
作為提問對象的學生,因其個性情趣不同,在認知方式、知識水平和能力基礎等方面都存有差異,這是教師選擇提問對象的前提。從認知方面看,對于場依存型學生,由于他們對外來信息加工的主動性差一些,并且受批評時,成績會下降,因此應多提一些方向明確,結構嚴密的記憶性問題,并多加鼓勵;對場獨立型的學生,由于他們更多用內在參照作為信息加工的依據,知覺較穩定,不易受外界的影響,應多提方向性、結構松散型的問題。從知識水平和能力基礎來看,學生大體上可分為優秀生、中等生和基礎較差的學生等。對于優秀生,應多提一些有一定難度和需要快速作出反應的問題;對于中等生,應多提一些相對適中的,有利于提高其自覺參與意識的問題;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應多提一些基礎性、激勵性問題。
(三)正確對待學生對問題的不同反應
教師可以參考以下策略對待學生回答問題時的不同表現:
1.如何對待回答問題的學生
教師要積極肯定學生的回答或提出的問題。Dannie Palmer Wolf在1987年出版了《提問的藝術》一書,其中他指出過:“如果教師的提問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就能使學生在每個階段都連貫地表現為等待、探索和行動。”這樣課堂活動就能順利高效地進行,直接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可以用語言,也可用微笑、點頭或眼神的交流等非語言形式來表達肯定的含意。另外,教師還要注意不要過分表揚每一個回答問題的學生,以免使其懷疑教師評價的真實性。
如果學生回答問題不夠完整或缺乏深度,教師可用以下問題引導學生作出進一步回答:Could you please develop your ideas further?/Can you provide an example of the concept?為使更多的學生參與,一個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可以讓另外一位學生評論他/她的回答后,例如:Zhang Ming,do you agree with Wang Qing?/Mary,does what Ann said seem true?/Tom,can you give me an example of the idea that Jim talked about?
2.如何對待回答不出問題的學生
如果學生回答不出教師所提的問題或答案不正確,教師不要急于告訴學生正確答案,而應當用另一種方式進一步解釋所提出的問題。例如:
教師: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film?
學生:(未做反應)
教師:Do you think it is a good film or a bad film?
教師也可以提供與問題相關的更多信息,幫助學生找到答案。例如:
教師:What is meant by adjective?
學生:I have no idea.
教師:How about the word GREAT?Is it an adjective?
教師還可以把問題分解成若干個小問題。例如:
教師:What role can computers play in education?
學生:(未做反應)
教師:Can you give me an example to show that computers can make our teaching more interesting?/Can you give me an example to show that computers can help with your self-study?
這樣,通過教師自問自答和學生問答等多種形式,引起學生興趣,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逐步化解教學難點。學生回答不出教師的問題也應耐心啟發,步步引導。
三、運用提問策略時應注意的問題
(一)提問時教師應有的教態
為使教師與學生順利交流,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的教態很重要。教師應認真聆聽學生的回答, 鼓勵他們繼續說下去,即使他們回答不正確,也不要打斷。學生回答完畢后,應有1~2秒的停頓以確保學生將話說完。教師還可以總結學生的答案或利用學生的回答引出新的問題。教師重點要聽學生所說的內容,而不能僅僅期待教師想要得到的答案。
(二)把握好難度和提問的時機
提問要注意難易得當。如果問題過難,學生回答不上來,提問的目的自然沒有達到,如果問題過易,學生回答輕而易舉,提問的目的同樣沒有達到。因此,所提問題要根據課堂上的具體情況而定。
同樣,把握提問的時機也很重要。在上課初期,學生的思維處于由平靜趨向活躍的狀態,應多提一些回憶性問題;當學生的思維處于高度活躍狀態時,多提一些說明性、分析性和評價性問題。
(三)不同問題交叉運用
`教師通常用提問的方式來檢查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程度。這類問題我們把它稱作檢查性問題。這類問題可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對某個單詞、短語、句子等是否理解,因此,所期待的回答不必冗長。
發揮性問題是指有些問題不希望學生只用一兩個詞來回答,而是希望學生盡量多進行一些闡述。提問這樣的問題時,應注意問題的焦點不要過于集中,或者說,要將問題問得泛一些。
(四)提問的順序及等待回答的時間
教師應每次只提問一個問題;如果一次提問多個問題容易使學生感到迷惑或產生理解錯誤。提問要先從回憶性問題開始,確保學生掌握了相關的語言知識點再提問理解和分析性問題,最后提問評價性問題。教師提問后,留給學生3~5秒的思考時間。這樣學生給出答案的正確率會明顯提高。
綜上所述,設計良好的課堂提問始終是實現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種途徑,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習者的外語水平有巨大的實際意義。重視對提問策略的運用和研究,對當前中職英語課堂教學效果有重大的影響。教師要在課堂中注重學習者的積極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激發興趣,準確把握時機,合理設計課堂問題,使提問策略能真正起到優化英語課堂教學的作用。
參考文獻:
[1]Wolf,D.P.1987. “The art of Questioning”[N].Institute for Inquiry.<http://www.exploratorium. edu/IFI/resources/classroom.html>.
[2]李菊英.英語課堂中失聲互動是教師的角色定位[J].教學月刊,2004.
[3]袁昌寰.中學英語微格教學教程[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4]范紅.大學英語閱讀技巧與實踐[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1999.
[5]徐強.交際法英語教學和考試評估[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責任編輯 賴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