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教育督導辦開展全國職業教育專項督導檢查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就職業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國務院召開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并印發了《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職業教育形成了新的發展態勢。為進一步推動各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職業教育重要指示精神、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決定》,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日前,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向各地印發《關于開展職業教育專項督導檢查工作的通知》,將于今年上半年在全國開展職業教育專項督導檢查。
通知明確,此次專項督導將從地方政府對職業教育的戰略擺位、體系建設、行業企業參與、質量提高、政策保障等五個方面入手,重點圍繞各地關于職業教育的發展規劃與體制機制創新、中高職課程體系銜接與招生考試制度改革、現代職業學校制度與現代學徒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雙師型”教師隊伍與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經費保障體系與資助政策體系建設等16項內容開展專項督導檢查。此次專項督導是2014年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后,國家首次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職業教育專項督導檢查。通過此次督導,督促各地切實落實《決定》的有關政策措施,努力改善職業教育基本辦學條件,完善院校布局,調整專業設置,提升辦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育結構,加快解決新形勢下職業教育熱點難點問題,增強職業教育發展活力,使之更好地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通知要求,各地要結合本地實際,逐級開展自查。在自查工作中既要充分總結成績和經驗,發掘先進典型,更要查找問題和差距,認真分析原因,采取切實有效措施,積極進行整改。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將根據各地自查情況,于5月下旬或6月組織督導檢查組,對部分?。ㄗ灾螀^、直轄市)進行督導檢查。督導結束后,形成專項督導報告向全社會公布。
2014年全國中職畢業生就業率達96.68%
2014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含普通中專、職業高中、成人中專、技工學校)畢業生數為577.70萬,就業人數為558.54萬,就業率為96.68%。
其中,普通中專、職業高中、成人中專學校畢業生總數為471.24萬,就業人數為454.85萬。來自這三類學校的畢業生數據顯示:在就業去向方面,到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就業的占就業總人數的55.79%,仍是中職畢業生的主要去向;升入各類高一級學校就讀的占15.32%,比例位居第二;合法從事個體經營的占14.59%,以其他方式就業的占14.30%,自主創業和參與創業開始蔚然成風。
從就業結構來看,在第一產業就業的占直接就業人數的12.45%,在第二產業就業的占33.38%,在第三產業就業的占54.17%,比例仍在一半以上。從專業大類來看,加工制造類專業畢業生數、就業人數、對口就業率均居首位;就業率最高的專業類別是交通運輸類,達97.88%,其次是加工制造類,達97.58%,信息技術類、土木水利類、財經商貿類、醫藥衛生類、資源環境類的就業率都在平均就業率之上。這表明中等職業教育主動適應經濟社會新常態,對實體經濟發展具有明顯支撐作用。
從就業地域分布看,在本地就業的畢業生占直接就業學生的63.94%;異地就業的占35.46%;境外就業的占0.60%,東中西部就業率差距也明顯縮小,表明中職畢業生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力軍。同時,超過70%的中職畢業生入學時為農村戶籍,但畢業后超過92%的直接就業學生在城鎮就業,表明中職教育每年幫助約300萬的農村青少年進入城鎮工作生活,正在有力推進以人為中心的城鎮化發展。
從就業質量看,在直接就業學生中,簽訂勞動合同的比例達88.96%,畢業生就業穩定性不斷提高。據不完全統計,畢業生就業月平均起薪在2000元以上的省區市有20個,就業月平均起薪2001至3000元的占33.93%,高于3000元的學生占12.74%,畢業生的就業薪酬明顯提高。
教育部職成教司王繼平巡視員蒞臨廣東省旅游職業技術學校調研
3月15日,教育部職成司王繼平巡視員到廣東省旅游職業技術學校的實訓場所,調研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現狀。
職成司領導仔細了解學校的校企合作運作機制,調研校企合作辦事機構的設置、企業專家駐校工作方式、產業文化進校園機制等關鍵環節,綜合考察學校改革現代職業教育的具體做法,交流探討當今職業教育改革發展進程中的遇到的實際難題。
王繼平同志和老師、學生親切互動,聽取教師在職業教育綜合改革中的心得和經驗,了解學生融入產業文化的適應情況和效果。
廣東省旅游職業技術學校董家彪校長向王巡視員介紹學校近年來深化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取得的成果,匯報學校改革觸碰的問題和遇到的難題,就實習時長安排、職業學校評價模式、能工巧匠進校園、規范校辦企業、發揮行業辦學優勢、春季招生問題等方面提出意見和看法。
(文圖/梁定寬)
百余名全國人大代表呼吁制訂《職業技能開發法》
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期間,孫寶樹、王曉初、許振超等百余名全國人大代表,聯名提出制訂《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技能開發法》的議案,呼吁國家制訂專門的職業技能開發法,以促進勞動者實現高質量穩定就業,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
目前,我國技能勞動者比例偏低且結構不合理,高技能人才相對匱乏,這已經成為新常態下制約我國產業發展和企業競爭力提升的一大瓶頸。截至2013年年底,全國技能勞動者1.5億人,不到就業人口總量的19%;高技能人才3762.4萬人,僅占技能勞動者總數的25.2%,占就業人員總量的5%。
我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2013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已超過9億人,勞動力供大于求的壓力將長期存在。與此同時,隨著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調整、技術革新步伐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勞動者技能水平與崗位需求不匹配的矛盾將越來越突出。
為此,制訂《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技能開發法》的議案建議,通過職業技能開發立法,貫徹落實中央提出的各種新要求,解決目前職業技能開發中權利義務不明確、責任主體不明確和工作落實不到位等突出問題,加快建立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技能開發制度。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對技能人才數量、質量自然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些都促使我們用法律手段,用更高的標準,更規范的動作推進職業技能開發工作?!比珖舜蟠?、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許振超說。
近年來,許多國家都把職業技能開發作為重振制造業、助推新型產業發展、加快經濟復蘇的重要手段,推出了促進職業技能開發、提高勞動者素質的國家戰略。一些發達國家,如德國、英國、日本、韓國等,還建立了較為健全的職業技能開發法律體系。而我國現在關于職業培訓和技能人才培養的法律規定,散見于《勞動法》、《勞動合同法》、《職業教育法》和《工會法》等法律中,還沒有一部職業技能培訓方面的專門法。
這一議案建議,《職業技能開發法》應規定建立健全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培訓制度,構建全體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體系,建立國家職業分類制度、職業技能水平評價制度和職業技能鑒定督導制度。同時,要加大政策支持與激勵力度,完善全國和地方行業競賽選拔、技能競賽交流、表彰獎勵制度和經費保障等措施。
責任編輯 雷順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