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
摘 要:由于國際貿易的順差會給參與國際貿易的國家帶來很大的利益,能帶動區域經濟的良性發展。但是由于一些國家的自身發展的情況,與其他國家的發展是不均衡的,國際貿易的利益很難得到,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當地經濟的發展。貿易額和對外貿易出口的商品結構是國家之間貿易順逆差的重要因素,我國在國際貿易的利益分配方面也有其劣勢。我國應根據國情的實際情況,在改變自身劣勢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密集型生產規模與質量,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符合我國國情的貿易制度,在錯綜復雜的國際貿易環境中,完善自身的不足,生產出來精良的產品,提升我國的國際貿易利益。
關鍵詞:貿易利益;分配;利益分配;因素
一、國際貿易利益分配概述
關于國際貿易利益分配的問題基本上可以分為靜態利益和動態利益兩類。
所謂靜態利益,是指在傳統國際貿易理論中的貿易比較利益:即一國通過國際貿易能以相同的代價獲得比貿易前更多的產品,或者以更低的代價獲得與貿易前相同的產品。靜態利益是開展貿易后,貿易雙方所獲得的直接的經濟利益,它表現為資源總量不增加、生產技術條件沒有改變的前提下,通過貿易分工而實現的實際福利的增長。
所謂動態利益,是指由國家分工和國際貿易所帶來的經濟增長和就業增長,由于要素流動以及中間產品貿易具有知識、技術等溢出效應強的特點,會給貿易國帶來巨大的技術進步、產業升級以及就業增加等動態利益。動態利益是開展國際貿易后,對貿易雙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所產生的間接的積極影響。國際貿易對貿易國經濟發展的作用主要就體現在其動態利益上
二、國際貿易中所存在利益分配不均的問題
由于我國的現有國情導致了出現一些問題,如缺乏自主品牌。盡管在近些年我們一直在這方面積極的準備,使其技術有了很大的提升,也發揮著很大的作用,從而是我國的技術含量型產品逐年增多,至今已經在相當長時間所占的比例一躍超過勞動密集型產品,這種發展的態勢仍然趕不上國際發達國家的發展速度,仍然從根本上改變在中美貿易中我國所處的劣勢,深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技術,不能有效的轉化其生產力。
(一)國際貿易處于劣勢。擴大密集型勞動產品也是扭轉現有困局的一種有效形式,這就要在生產規模和產品質量上下功夫,這些舉措對于提升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是很有幫助的,但是我國目前仍然延續著全球產業鏈最低端的部分,以加工和貿易為主,出口的產品略顯低端,低端的產品的附加值很少,當然會給出口企業帶來的利益也是少之又少。所以我國企業要扭轉只打價格戰的局面,生產高附加值的產品,提升自己的利潤的來源點。在現階段我國因為內外部環境的限制,還不能有效的改變這種現狀,在國際加工貿易的競爭中,要千方百計想辦法扭轉這種劣勢狀態。
(二)制度有待完善。國際貿易的成員國之間以自身制定的政策去衡量國際貿易往來,眼光狹隘,沒有全局觀。因此,對完善和提高制度的完整性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創新性也需要驅動力,使其制度與國際更加接軌。所以發展中國家要根據國際環境調整自己國家的政策,面對外部力量的沖擊拿出有效的措施來,這時候改善制度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三)技術和人才匱乏。我國的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導致了區域的教育也不均衡,再加上我國的人口基數大,造成了勞動者素質普遍低下,對技術的操作會出現偏差,進而會影響產品的質量,所以我國在發揮自身優勢的前提下,對一些落后的產業進行改革。如何破解改革的難題,當務之急就是努力提高勞動者素質。外國企業的進入給我國相關的產業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尤其是加工貿易,使本國的貿易越來越復雜,要出口的產品受到了嚴重的沖擊,之前堅持的固有分配模式也被打破,而且有了新的發展方向,多元化的方向是今后的一個發展趨勢。
三、解決國際貿易利益分配問題的相關策略
(一)改善我國勞動密集型生產規模與質量。世界上國家都知道我國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國家,在國際競爭中是其一個短板,但是我國可以在勞動密集型大做文章,在現有的勞動密集型的生產換季繼續擴大,以此實現生產規模效應,這樣企業就可以無形當中提高了生產制造能力,也獲得了很高的收益,當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順理成章的成為國際大型企業或者跨國公司;如何把密集型的勞動做的與眾不同,使其有其優勢和特色,其實有很多的手段,例如采用先進的技術在質量、交貨速度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對一些還沒有名氣的新產品及新工藝,在廣闊的市場中提升快速適應力,并能對市場信息做出快速的反映,進行有效的督導。如果我國在制造環節具備了絕對的競爭優勢,那就增加了談判的話語權,使其參加國際貿易的企業增加了一定的主動權與選擇權,在多方價格博弈以及代工方博弈中,獲取更多的代工費用,從而可以提高價值鏈分工下的靜態貿易利益。
(二)貿易技術改革創新與人才培養。技術溢出。直接投資對貿易技術的改革有其推動作用,如何有效的利用國際直接投資?這問題一直困擾著跨國企業的貿易政策,進而促進發揮出技術溢出的最大作用。國際直接投資是技術溢出的主要渠道,國際直接投資的來源在哪?其主體就是跨國企業。例如美國采取的措施,向我國的直接投資而產生的作用,使其技術溢出效應產生一定的后果。我們要兩面來看待問題,既要看到它的有力的一面,又要看到其不利的一面。這種技術溢出其實對我國來講是一個毀滅性的打擊。因為跨國公司為了維護其在本領域的地位,可能會根據它的發展戰略,主動防止技術溢出,使其自己的地位不能被撼動;本國可以通過引進的途徑進行相應的舉措,引進技術后發現先進技術的消化能力和吸收能力太弱,示范效應也得不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因此,我國要客觀認識面對的事實,既要發揮國內的強大制造業優勢,順應歷史潮流,把高科技產業作為一個好的發展方向,這樣讓它可以與跨國企業的發展戰略不會跑偏,方向一致,更能有效的促進跨國企業的技術溢出。
(三)積極創新符合我國國情的貿易制度。我國要想使自己的貿易政策再國際競爭中更加順暢,那就要求人們在現有的生產及生活環境的條件下,通過創建新的有效的制度,使人們的行為及規范體系進一步的具有可操作性,進而實現社會的持續發展,推動著我國的制度創新。如何才能實現制度創新,這是一個長期摸索的過程,在適應環境的情況下,適時的使創新主體發揮其作用,并在發展過程中進行制度上的重新安排,把之前的古板的舊的制度進行的重新調整,使其制度結構更加具有活力。完美的制度在國家貿易中將會發揮重要的作用,引進前沿技術,使價值鏈分工的參與程度越來越高,減少各種不必要的費用,從而可以促進產業發展在制度創新中。
結束語:我國在認識到自身在國際貿易交往的不足,通過“引進來,走出去”的方針,應該認真學習發達國家的市場經濟制度基本理論,可以將一個國家作為一個標桿,汲取和利用他們的制度在變遷中的經驗及教訓,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完善經濟體系,打破藩籬與束縛;同時,在制度改革的過程中,也要權衡各方面的利益,將利益進一步淡化,做好分配與補償的激勵措施,進而實現國際貿易的利益均衡。
參考文獻:
[1] 邵寧. 中國對外貿易利益分配影響因素研究[D]. 黑龍江大學 2012
[2] 景莉,曹明福. 國際貿易利益分配的比較優勢論[J]. 生產力研究. 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