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蓮
摘 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間的競爭越來越白熱化,為了穩住自己的銷售渠道,擴大市場份額,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常常需要向客戶提供信用業務,特別是賒銷。提供信用業務能為企業增加銷售,減少產品積壓但會導致大量應收賬款的產生,應收賬款的形成增加了企業經營的風險,影響到企業營運資金的周轉和虛增經濟效益,企業面臨著更大的競爭壓力。應收賬款已經成為制約企業生存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已提到企業的重要議事日程。因此有必要對企業的應收賬款管理進行研究。本文通過分析企業應收賬款的現狀、成因、影響及存在的問題,為企業提出了完善內部管理和加大應收賬款管理融資力度等方面的對策。
關鍵詞:賒銷;應收賬款;問題;對策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為擴大銷售,占領市場,增強其核心競爭力,往往采用賒銷的形式,由此產生了大量的應收賬款。它不僅僅是個往來數字,企業的銷售收入、核心競爭力、資金的周轉等方方面面都有它來牽動。應收賬款作為企業流動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特別是近兩年全球發生經濟危機,各個企業之間都在相互拖欠,形成了嚴重的三角債問題。應收賬款形成壞賬的幾率在不斷提高,一旦壞賬形成,企業遭受的損失將是巨大的,甚至會危及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企業對應收賬款怎樣管理呢?
首先,我們對應收賬款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應收賬款是企業因銷售產品、材料、提供勞務等業務而應向購貨方、接收勞務的單位或個人收取的款項。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單一現銷經營已不可能,為促進銷售,減少庫存,提高企業競爭力,提供信用業務已成主流。但又要避免由于應收賬款的存在給企業帶來的資金周轉困難、壞賬損失等弊端。因此,科學管理應收賬款,將其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是每一企業值得研究的課題。
第二,明晰應收賬款管理存在的問題:一是企業經營環境的影響。目前我國經濟受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企業間競爭更為激烈,企業要在激烈競爭市場的經濟環境中穩定和發展,就需要不斷擴大銷售,提高產品或服務的市場占有率,就要為客戶提供信用業務。其中,采用賒銷方式是最有效的銷售手段,特別是在08、09年經濟不景氣,各企業資金緊缺的情況下,采用賒銷方式是擴大銷售最有力的武器。此外,企業為開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時,也往往采用賒銷方式。致使應收賬款在企業流動資產中的比例越來越大。二是企業自身的問題。在我國的某些企業管理者和經營者缺乏經營理財的意識和觀念。只重視銷售而忽視包括應收賬款管理在內的內部管理。更有甚者“酒杯一端,合同搞定”。根本就沒有對客戶的資信進行了解,事后又不積極從法律的角度去清理應收賬款,對現有的資源和資金沒有進行有效的配置和調度,長期以來大量應收賬款資金無法收回,造成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無法開展。具體如下:(1)產品缺乏足夠的競爭優勢。由于產品沒有足夠的競爭優勢,要擴大銷售,企業不得不以賒銷或其他優惠方式招攬顧客,大量應收賬款就產生了。為提高市場占率,生產廠家紛紛打起了“價格戰”,為保產品成本和增加盈利,企業產品質量不斷瘦身,出現質量問題。于是就更加降低賒銷信用的標準爭奪批發商和零售商。如此惡性循環,應收賬款就難免被大量積壓。(2)基礎工作薄弱。很多企業在建立信用關系時,常常忽視對客戶資信的調查了解, 客戶檔案空白,工作無標準,對客戶無分析。在進行業務來往時,常常采用先交貨后收款的方法來盲目地追求市場占有率,經濟合同和相關的檔案資料保管不完善,這為應收賬款的回收帶來更大的風險。在銷售人員調離或轉崗時不追究其應負的追款責任。使得一些銷售人員有機可乘,利用工作之便侵害企業利益、侵占銷售回款。(3)企業業績考核指標扭偏。企業在設置年終目標考核指標時,往往過分強調產值、收入和利潤指標,對應收賬款的回籠和存貨占用資金的情況考核甚少,導致經營管理者盲目地追求產值、銷量及利潤。現在許多企業改為銷售部門承擔收賬職責,盡管改變了應收賬款無人管理的狀況,但實際上給企業帶來更大的拖欠風險,因為銷售業務人員的目標和能力在于銷售而不在于收款。(4)日常管理松散。財務與銷售沒有定期進行對賬,往往出現時效中斷,企業無法很好運用法律武器。審計、監察等部門監管不力;有關責任人對企業不負責任,聽之任之,造成企業的應收賬款居高不下。(5)部分領導與業務員思想腐化,利用企業管理中的漏洞,串通一氣,將收回的貨款中飽私囊,謊報款項未收。三是企業外部原因。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尚未建立,商戶信用僅在銀行內部評信,缺乏有效的社會信用監督機制。在現實生活中,要通過訴訟程序尋求債權保護,排除司法的不公正,個別法官的道德缺失外,企業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與財力。從起訴、受理、調查取證、開庭審理到判決、裁定,其道路煩瑣程度不是每個企業承受了的。到最后即便贏了官司也不見得能執行下去。種種原因使得許多企業失去信心和勇氣,不愿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第三,加強企業應收賬款管理的建議:一是優化產品,提高市場競爭力。俗話說“打鐵先要自身硬”從產品入手,充分發揮企業自身優勢,提高科技含量,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永遠走在同行業的前列,使自己的產品成為暢銷品。在激烈的經濟市場上,不是客戶選擇我,而是我在選擇客戶,減少盲目賒銷行為,最大程度減少應收賬款的占用。
二是追究領導責任管理,實行細化管理。首先建立應收款掛賬審批制度,實行“誰審批,誰負責”的辦法,并且把應收賬款回收率直接與其當年薪酬掛鉤。再次實行相關責任人定期與債務方對賬,動態掌握客戶情況,尤其對有疑問的賬款必須及時核對,加大催款力度,愈期收不回,請對方在對賬單上簽字,并加蓋單位公章予以確認。同時防止“清欠”人員與債務有關人員惡意串通,故意拖欠款項的支付與收取。
三是企業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組織人員定期做好市場調查,制定寬嚴適度的信用標準、規范合理的信用條件。對擬賒銷的客戶建立檔案,深入實地調查其資產狀況、財務狀況、經營能力、以往業務記錄、企業信譽等。根據調查的結果分析客戶資料、評定信用等級,并建立賒銷客戶信用等級檔案。根據市場變化合理確定每一個客戶的銷售政策。確保應收賬款及時回收,企業真正實現增收增資。
四是實施積極風險轉移機制。企業可以通過將應收賬款轉為應收票據來降低風險。對部分不能收回的賬款可實行風險轉移: 可通過“債轉股”,將應收賬款置換為股權;通過資產置換,將應收賬款置換為優質資產;設立清欠應收賬款公司,實現債權人和債務人雙贏;通過應收賬款證券化融資。
五是加大清欠力度,利用法律武器依法保護企業合法權益。企業應加大清欠工作力度,對已到期貨款及時追回。加強對應收賬款訴訟時效的管理,防止因訴訟時效的喪失而喪失訴訟的勝訴權。對長期拖欠貸款的客戶,要采取訴訟程序,利用法律武器保護企業的權益。
當然,要科學管好用好應收賬款,只靠企業自身建設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必須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為企業管理提供良好外部環境。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是使企業與個人的資金往來與商品交易的種種資料有據可查,一旦有不良信用記錄,在工商注冊、銀行貸款、消費貸款、個人信用卡服務以及人才聘用等方面,將受到制約。從源頭遏制不良信用的單位的個人發生,促進整個社會經濟良性循環,共建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 李祖清,強化企業應收賬款的日常管理.商業會計.(2005)
[2] 邱立萍,淺談企業應收賬款管理.當代經濟.(2009)
[3] 牟樹永,談國有企業應收賬款管理.企業家天地.(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