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濤
摘 要:中小企業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著重要的作用,然而這類企業面臨的融資難題也是不爭的事實。本文剖析了造成這一現狀的諸多原因,并嘗試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難;對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中小企業逐步發展壯大,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強。不過也應該看到,在內、外部多種因素的制約下,我國中小企業在融資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深刻剖析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找到相應的對策,將有助于中小企業不斷提高自身實力,并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大的發展。
一、“中小企業”的概念界定
(一)“中小企業”的界定標準。中小企業是一個企業規模形態的概念,企業規模的“中、小”是相對于大企業而言的。國際上在界定企業規模的大小時,一般會考慮到三個因素:一是企業的實收資本;二是企業的職工人數;三是企業在一定時期(通常為一年)內的經營額。在這三個因素中,大多數國家只采用其中的兩項,個別國家三項都采用。 而且即便考慮的因素相同,不同國家對“中小企業”所體界定的標準也是不盡相同的。
(二)我國對“中小企業”的界定。建國后,隨著我國經濟形勢的改變,我國對中小企業的劃分標準曾有過多次更改。最近的一次變更是2003年, 在這一年由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財政部、國家統計局等四部門聯合公布的國經貿中小企[2003]143號文件《關于印發中小企業標準暫行規定的通知》中,規定了以年末從業人員人數、資產總計及全年產品銷售收入為指標的新的劃分標準。此外,在《中小企業標準暫行規定》中,還根據行業的不同對中小企業的劃分標準做出了具體的規定。例如,工業中小型企業須符合以下條件:職工人數
2000人以下,或銷售額30000萬元以下,或資產總額為40000萬元以下。而零售業中小型企業則須符合以下條件:職工人數
500人以下,或銷售額15000萬元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100人及以上,銷售額1000萬元及以上;其余為小型企業。批發業中小型企業須符合以下條件:職工人數200人以下,或銷售額30000萬元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100人及以上,銷售額3000萬元及以上;其余為小型企業。
二、中小企業在融資中的常見問題
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非常有限,通過銀行的間接融資占統治地位。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是中小企業資金的主要來源,但中小企業一般很難得到金融機構的投資或借款。銀行即使同意向中小企業貸款,也會因避免高風險而加大限制條件、提高貸款利率等,所以多數中小企業都會以資金成本過高原因,往往不去申請,即而缺少用于投資的資金。
三、造成中小企業融資現存問題的主要原因
(一)中小企業運營資金管理缺位的原因。(1) 中小企業自身信用程度較低。中小企業運營方式較封閉,信息不對稱問題比較突出,信息透明度低。(2)銀行貸款政策不夠寬松。大多數中小企業是非國有企業,有些銀行受傳統觀念和行政干預的影響,對其貸款不夠熱心。中介機構不健全,缺乏專門為中小企業貸款服務的金融中介機構和貸款擔保機構,國家優惠政策向中小企業傾斜力度不夠,使之長期處于不利地位。例如,個別銀行內部還存在諸如貸款金額在一定數額以下或注冊資本金在××萬以下的企業不放貸這樣的規定。銀行放貸過程中的信用歧視限制了貸款需求以“急、頻、少、繁”為主要特點的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
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中現存問題的基本對策
(一)提高中小企業整體素質,樹立社會信譽。(1)深化產權制度改革,開展技術創新,以提高中小企業的整體實力。中小企業要想擺脫融資困境,必須從自身做起,重塑良好形象,提高資信程度。首先,要深化產權制度改革。通過改組、兼并等多種形式推動中小企業改革,使其獲得最大的自主權。其次,要強化內部管理,推行科學化管理和規范化管理。再次,要大力開展技術創新,提高科技含量,使中小企業從依靠量的擴大轉變為質的擴張。(2)提高信譽,改善融資環境。中小企業在加快發展的同時,要不斷提高社會信譽,充分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堅持信譽第一的原則,不做假賬,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提高自身的信用程度,從根本上改善企業的形象,增強銀行貸款的信心,創造良好的融資環境,拓展融資渠道。
(二)建立多元化金融體系,創新借貸機制。(1) 建立健全中小企業信貸服務的組織體系。對銀行來說,向大量中小企業貸款,可以分散金融經營風險,降低成本,防止貸款過度向大企業集中而潛伏信貸風險。因此,商業銀行應進一步轉變觀念,從根本上認識到支持中小企業與自身發展的一致性,強化對中小企業的服務意識,幫助其脫離融資困境。(2)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改善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建立中小企業擔保信用體系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重要一環,中小企業融資難主要是由于擔保難。擔保成為中小企業融資的一個障礙,因為中小企業沒有更多的能力或者說更多的渠道來求得第三方的擔保;其自身的質押品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在不同層次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是十分必要的,銀行可以根據企業的信用度核定一個擔保額度,進而在額度內進行綜合市場審查,從而縮短整個信貸流程。(3)大力發展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另一種方式就是加快和大力發展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的渠道。創業板股票市場可以為中小企業搭建一個平臺,使中小企業除了商業銀行外還可以從另外的渠道獲得資金。
(三)轉變政府職能,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有效服務。地方政府應充分發揮其職能,通過政策設計和引導,調動金融部門的積極性和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積極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幫助。通過招商引資,為中小企業引進外資,搭建好舞臺。當好企業的參謀,把決定權留給企業,從而真正幫助中小企業拓寬融資渠道。
五、結語
融資難是困擾中小企業發展的一個根本性難題,如今,這個難題在深圳率先獲得破解:全國首例中小企業債券項目——“2007年深圳市中小企業集合債券”在深圳誕生。深圳市卓識教育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等20家中小企業成為首批幸運兒。集合債券總規模10.3億元,發行期5年。
深圳中小企業聯合發債獨創了一套閉合的風險共擔體系。發行主體為20家企業,發行牽頭人為市貿工局,國家開發銀行做擔保,政策性擔保機構深圳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高新投及商業擔保機構中科智共同做反擔保,政府則通力組織協調。本次聯合發債的20家中小企業,大多是成長性好、誠信度高、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民營高科技企業。但還有些中小企業渴望的中長期資金很難從商業銀行獲得,上市融資門檻又太高,企業一時也達不到。中小企業集合債券的問世,成為緩解中小企業資金饑渴的及時雨。政府職能部門從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入手,建立中小企業融資網絡,制定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優惠籌資政策等方面開展工作,要提供一定的有財力支持、社會化服務體系的發育和成長環境。中小企業應拓寬各方面的直接融資渠道,拓展企業的生存空間,提高經營能力、競爭能力,形成自己的品牌,在中國當前貨幣政策相對從緊的大環境下,中小企業發揮出蓬勃的生機。
參考文獻:
[1] 國經貿中小企[2003]143號,2003:《關于印發中小企業標準暫行規定的通知》,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財政部、國家統計局文件
[2] 楊恩群,2001:《中小企業融資》,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3] 中國人民銀行,2004:《中國中小企業金融制度調查問卷統計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