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紅梅,王中新,葉賢偉,余 紅,張 程,劉維佳,徐艷菊,林潔如,張湘燕**
(1.貴州醫科大學附院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貴州 貴陽 550002;2.貴州省人民醫院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貴州 貴陽 550002;3.貴州省呼吸疾病研究所,貴州貴陽 550002)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以慢性氣道炎癥為特征的異質性疾病,是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關于哮喘發病率的報道國內外均不同,這可能與種族、民族、環境、經濟狀況、生活習慣等有關。貴州省居住著多種少數民族,目前關于貴州省少數民族哮喘患病情況的報道不多,本課題組于2013 年3 月~5 月對貴州省普定縣馬官鎮少數民族支氣管哮喘的患病情況進行調查,現報道如下。
選擇普定縣馬關鎮下轄的34 個行政村、居委會的18 ~80 歲的常駐少數民族人口為調查對象,共調查2 357 名少數民族村民。
1.2.1 問卷調查 由培訓后各個行政村、居委會的村醫及工作人員對轄區內18 歲以上少數民族人口進行哮喘癥狀問卷調查,對有可疑哮喘癥狀者,由呼吸專科醫師進行第2 次問卷調查,包括基本信息(一般情況、居住狀況、生活習慣及職業史、個人及家族史、吸煙狀況、寵物飼養、過敏、家族史、鼻部癥狀、咳嗽、咳痰等內容),并進行體格檢查。
1.2.2 肺功能及實驗室檢查 采用德國耶格便攜式肺功能儀進行肺通氣功能及支氣管舒張試驗,支氣管舒張試驗陽性者[1 秒鐘用力呼氣容積(FEV1)增加>12%且FEV1 絕對值增加>200 mL]完成胸片、呼出氣NO、肺功能、支氣管舒張試驗、免疫球蛋白E 等檢查。
1.2.3 診斷標準 通過2 次問卷調查和肺功能等實驗室檢測,符合下列條件者診斷支氣管哮喘:(1)曾在地市級以上醫院呼吸科診斷為哮喘且治療有效者;(2)反復發作胸悶、呼吸困難、喘息、咳嗽等癥狀,且發作時患者或家人可聽到哮鳴音,或醫生聽診肺部有哮鳴音,經藥物治療后緩解或自行緩解;發作與接觸變應原、冷空氣、物理、化學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及運動等有關;(3)臨床表現不典型,但支氣管舒張試驗陽性,且口服激素及支氣管舒張劑治療有效者;(4)除外其他肺部及肺外疾病導致的呼吸困難、喘息、咳嗽等。符合前3 條任一條并符合第4 條診斷為支氣管哮喘,若吸入支氣管舒張劑后,FEV1/FVC <70%,診斷為支氣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采用SPSS 18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患病率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次共調查了2 357 名少數民族成年村民,其中布依族1 812 名,苗族458 名,仡佬族87 名;各民族均以中老年人為主,其中40 ~60 歲930 人,60~80 歲932 人,占80.0%。發現哮喘患者71 例,患病率3.01%,其中布依族54 例,苗族14 例,仡佬族3 例,各民族的患病率分別是2.98%、3.06%、3.4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7,P>0.05),見表1。各民族、性別患病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在71 例哮喘患者中,咳嗽變異性哮喘5 例(7.04%);22 例(30.98%)合并COPD,其中布依族15 例,苗族5 例,仡佬族2 例。

表1 馬官鎮少數民族支氣管哮喘患病率Tab.1 The present morbidity of asthma among three main minorities in Maguan town

表2 馬官鎮不同年齡和性別少數民族支氣管哮喘患病率Tab.2 The present morbidity of asthma among various ages and different genderin Maguan town
71 例患者中,家中使用生物燃料做飯、取暖者67 例(94.3%);吸煙者21 例(29.6%),已戒煙者11 例(15.5%),被動吸煙者16 例(22.53%),不吸煙者23 例(32.4%);貓、狗、鳥等寵物飼養者45 例(63.4%);有哮喘家族史28 例(39.4%);有過敏性鼻炎、皮炎、結膜炎等過敏性疾病者21 例(29.6%),花粉過敏者10 例(14.1%),食物過敏者3 例(4.2%),藥物過敏者5 例(7.0%)
感冒49 例(69.1%),冷空氣40 例(56.3%)、刺激性氣味38 例(53.5%)、污染空氣31 例(43.66%)、熱空氣12 例(18.3%),運動27 例(38.0%)。
71 例患者中25 例患者既往診斷哮喘,余46例為此次調查診斷,所有患者調查期間均無急性發作,達完全控制者11 例(15.5%),36 例(50.7%)患者部分控制,未控制者24 例(33.8%)。71 例哮喘患者的治療情況見表3,此次調查的所有患者均未用過白三烯調節劑,所有患者均未規律使用吸入激素及進行肺功能檢查或呼吸峰流速監測。
我國少數民族眾多,地域遼闊,各地地理環境、氣候條件、居民生活習慣也不盡一致,關于哮喘發病率的報告也不一。貴州省普定縣馬官鎮居住著苗族、布依族、白族、仡佬族等少數民族,以布依族、苗族為主。本次調查發現布依族、苗族、仡佬族患病率無顯著性差異,這可能與各民族生活于同一地區,具有共同的生活環境、生活習慣等有關。本研究調查了2 357 例少數民族人口,發現支氣管哮喘的患病率為3.01%,高于云南[1]、新疆[2]、北京[3]等少數民族或農村地區患病率,與黔南州苗族人口患病率3.58%較接近[4],這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1)貴州少數民族農村家庭大多使用煤、柴等做飯、取暖,長期接觸生物燃料;(2)貴州地處亞熱帶地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氣候溫和,植被豐富,長期接觸各種過敏原;(3)本次調查的人群以中老年為主,而本調查也將支氣管哮喘合并慢阻肺者納入,故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

表3 馬官鎮少數民族哮喘治療情況Tab.3 The therapeutic conditions of asthma among three minorities in Maguan town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馬官鎮少數民族男性患病率3.2%,女性患病率2.8%,男性略高于女性,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從嬰幼兒到老年的各年齡段人群均可能患哮喘,本調查的各民族成人哮喘患者以中老年人為主,提示隨著年齡增加,哮喘患病率增加,哮喘的防控不能忽視中老年人。
普定縣馬官鎮少數民族支氣管哮喘發病危險因素前三位分別是接觸生物燃料、主動或被動吸煙及家中飼養貓、狗、鳥等寵物或禽類。包含生物燃料在內的室內空氣污染是引起哮喘或哮喘樣癥狀的重要危險因素[5],但Po[6]分析發現,生物燃料與農村婦女慢性支氣管炎、COPD 的發病以及與農村兒童呼吸道感染明顯相關,但未發現與哮喘相關。本調查發現大多數哮喘患者家庭曾經或調查時仍繼續使用生物燃料,生物燃料與哮喘發病的關系需引起重視。一項對4 萬多人16 年的隨訪研究發現,主動吸煙及被動吸煙都可增加成人哮喘發病的風險[7],本次調查也發現少數民族哮喘人群的吸煙(主動吸煙及被動吸煙)比例較高,提示吸煙是馬官鎮少數民族哮喘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控煙應是哮喘防控的一個重要手段。過敏是哮喘發病的重要因素,貓毛、狗毛等致敏原可能會導致哮喘的發病及發作,貴州省部分農村家庭有養貓、狗或養鳥等習慣,本次調查發現哮喘患者養寵物比例較高,應告訴哮喘患者盡量避免接觸寵物。哮喘是有一定遺傳傾向性的疾病,本次調查發現近4 成的哮喘患者有家族史,提示除環境因素外,遺傳因素在馬官鎮少數民族的發病中也占主要地位。
與目前大多文獻類似,誘發馬官鎮少數民族患者哮喘發作的前三位原因感冒、吸入冷空氣及刺激性氣味,提示在做哮喘的健康管理時,應告訴患者增強免疫力、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接觸有刺激性的氣味等。
咳嗽變異性哮喘是支氣管哮喘的特殊類型,也是慢性咳嗽常見病因之一,國內一項關于慢性咳嗽病因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咳嗽變異性哮喘占慢性咳嗽病因的25.4%[8],占全國31 省43 個城市0 ~15 歲支氣管哮喘患兒的8.4%[9],但目前尚無大規模流調報道咳嗽變異性哮喘在成人支氣管哮喘患病比例。本調查發現,在馬官鎮少數民族人群中,咳嗽變異性哮喘占全部哮喘患者的7.04%,推測這可能低于實際比例,因為部分咳嗽變異性哮喘患者主要依據支氣管激發試驗發現,而本次調查,僅進行支氣管舒張試驗檢查,并未做支氣管激發試驗,故可能導致部分患者漏診。
本次調查發現約1/3 的支氣管哮喘為既往診斷,近2/3 患者為此次診斷。按GINA 指南推薦方案,幾乎沒有患者規律使用吸入激素或吸入激素長效β 受體激動劑治療,仍有部分患者經常使用抗生素以及不知成分的中藥粉末劑治療;僅2 例患者曾做過肺功能檢查,所有患者均不知道需記錄哮喘日記、監測峰流速等。若按控制水平分級,在71 例少數民族哮喘患者中,完全控制者不到20%,80%以上患者為未控制或部分控制,這可能與少數民族地區經濟、醫療水平較落后以及基層醫務人員對哮喘的認識有限有一定關系,提示在貴州少數民族地區支氣管哮喘的宣教、防控形勢嚴峻,各級醫療機構、衛生行政部門需緊密配合,提高基層醫務人員的業務水平,針對當地哮喘的危險因素,減少接觸有害物質,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加強支氣管哮喘患者的管理,切實降低哮喘的患病率,減少急性發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趙芝煥,鄭榮,楊麗芬,等.云南省支氣管哮喘流行病學調查[J].昆明醫學院學報,2008(3):66-70.
[2]王晶,齊曼古麗·吾守爾,李霞,等.中國最低海拔維吾爾族聚居地成年人支氣管哮喘流行病學調查[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7(11):1152-1153.
[3]朱紅,姚婉貞,沈寧,等.北京延慶農村支氣管哮喘流行病學調查結果[J].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07(5):494-497.
[4]楊予,李溥,宋發友,等.貴州省黔南州農村苗族人群支氣管哮喘患病率及危險因素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雜志,2012(9):2142-2144.
[5]Jie Y,Ismail NH,Jie X,et al.Do indoor environments influence asthma and asthma-related symptoms among adults in homes?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 Formos Med Assoc,2011(9):555-563.
[6]Po JY,FitzGerald JM,Carlsten C.Respiratory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solid biomass fuel exposure in rural women and children: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Thorax,2011(3):232-239.
[7]Coogan PF,Castro-Webb N,Yu J,et al.Active and passive smoking and the incidence of asthma in the Black Women's Health Study[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15,91(2):168-176.
[8]Lai K,Chen R,Lin J,et al.A Prospective,Multicenter Survey on Causes of Chronic Cough in China[J].Chest,2013(143):613-620.
[9]賴克方,鐘南山.慢性咳嗽[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