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行達
【摘要】以往初中數學課堂,大多數教師采取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但是,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和邏輯性都極強的學科,運用這種傳統式教學手法,學生既不易理解和接受,課堂也猶如死水一般,缺乏生機和活力。所以,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的今天,我們應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認知特點,合理選擇教學方式,增加數學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既能輕松獲得數學知識,還能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關鍵詞】初中數學 ?趣味性 ?導入語 ?游戲 ?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5-0123-01
數學是一門讓很多學生畏難和恐懼的學科,真正喜歡數學的人可以說是寥寥無幾,所以,作為初中數學教師的我們,應努力挖掘數學教材內在的吸引力,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奧妙無窮、新奇多趣,從而興致勃勃地進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
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對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趣味性這一論題展開描述和探究。
一、重視導入語的設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明末清初文學家李漁曾說:“開卷之初,當認奇句奪目,使人一見而驚,不敢棄去。”課堂教學亦是如此。導入作為一節課的開始,對于調動學生聽課情緒以及整堂課的教學效果,起著極為重要的關鍵作用。若忽視這一環節,或設計得毫無情趣,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就會被其他事物所分散。所以,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要想提高數學課堂的趣味性,我們首先要重視導入語的設計,從而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以最快的速度回歸數學課堂。
比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中《用字母表示數》這節內容時,上課一開始,我就為學生播放了一段CCTV1的新聞視頻,播放完畢后,我問學生“你們知不知道CCTV1表示的是什么?”“中央1頻道”“沒錯,那你們還知道其他類似這種用字母表示的例子嗎?”“知道,ZTV3”“WTO”……學生都積極地回應著,接著,我播放了一段學生都非常熟悉的兒歌: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一聲撲通跳下水。兩只青蛙,兩張嘴,四只眼睛八條腿,兩聲撲通跳下水……中途,我停放錄音,對學生說道:“同學們,我們這樣放錄音的話,永遠都放不完,那么,我們是否能用字母表示出這首歌呢?”聽罷,學生都認真思索起來,并且拿起筆在紙上寫寫劃劃……這樣,我通過在導語環節引入學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和兒歌素材,使數學知識充滿了生命力,達到了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目的。
二、將游戲寓于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游戲是一種令人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無論何時何地,它都有著極強的吸引力。而且,初中階段學生有著好動、好玩、好勝的性格特點,若我們將游戲寓于數學教學中,就可使學生對數學新知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而且注意力會始終處于高度集中狀態。所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在講解一些單調枯燥的數學知識點時,我們就可引入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游戲,這樣,我們就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也能由此獲得提高。
比如,在學習九年級上冊中《相似三角形》這節內容時,我就讓學生玩了一個拼圖游戲:首先,我要求學生制作了兩個相似的三角形的模型,然后,讓他們以組為單位,利用這兩個相似的三角形模型組成各種喜歡的組合圖形,并能夠說出每幅組合圖形中兩個相似三角形的對應頂點、對應邊、對應角,做得越快、說得越準的小組,為勝利的一組。這樣,我通過將游戲融于數學教學中,一方面使學生輕松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各種基本圖形,深入理解了對應原理,另一方面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實現數學教學生活化,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正所謂“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作為一門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學科,已滲透于人們現實生活的各行各業。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不是單純地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而是為了運用其去更好地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所以,身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我們要注意積累存在于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學習資源,并在課堂上進行適時、合理的運用,使學生產生親切感,進而增強學習的主動性,達到對自我生活需要的滿足。
比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中《一元一次不等式》這節內容時,我就對學生說:“同學們,你們都有過假期跟父母旅游的經歷吧,在選擇旅行社時,是不是遇見過不同旅行社的收費標準相同,但是卻有著不同優惠政策的情況,那么,你們怎么才能知道哪家旅行社的價格更合算呢?”這樣,我通過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歷和經驗,使學生對本節知識產生了親切感,引起了他們極大的探索興趣和解決問題的欲望,從而以積極主動的態度進入新課的學習。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我們要依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靈活選用教學方法,以此增強數學課堂的趣味性,使課堂教學氣氛變得輕松、活躍起來,而不是像以前那樣猶如一潭死水,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愿意投入進來,才會變得樂學、善學,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參考文獻:
[1]徐懷德《對活躍初中數學課堂氣氛的幾點建議》[J]河南科技2013-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