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實施外語授課是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中國民航大學在空管本科專業試點班進行《空氣動力學》的全英文授課的教學改革和實踐,并對外教和中方教師的英文授課教學效果進行評價、比較和分析。實踐證明,該課程的全英文授課教學改革實現了預定目標,對進一步推廣全英文授課的教學模式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空管 ?專業課 ?全英文授課 ?教學改革
【基金項目】天津市高等學校本科教學改革與質量工程研究計劃“十二五綜投項目”“基于國際化空管人才勝任特征模型的培養模式優化研究”(B02-0818);中國民航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CAUC-ETRN- 2013-64; CAUC-ETRN-2013-31)。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5-0238-01
目前,中國的高等教育國際化已是大勢所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提到,要擴大教育開放,應“實施來華留學預備教育,增加高等學校外語授課的學科專業”。[1]實施外語授課是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中的重要環節,本科生專業課程可以選擇性地進行外語授課。
交通運輸專業(空中交通管理方向,簡稱空管專業)是中國民航大學的特色專業之一,空管在崗位工作中經常會涉及到行業標準國際化、航行技術國際化、以及指揮外籍航班等問題,因此對其國際化的要求更高。所以學校選取了幾門空管本科專業課程進行全英授課的教學改革,即采用全英文的教材和全英文的課堂講授方式,下面就以《空氣動力學》為例進行詳細分析。
一、《空氣動力學》全英文授課的實施概況
《空氣動力學》是空管專業的一門必修專業課,與流體力學等其他專業不同,空管專業的本門課程關注的是空氣的基本流動規律,飛機的基本氣動特性,飛機操縱性與穩定性的基本原理。本課程全英文授課是在兩個年級分別選取一個試點班以兩個輪次進行。該課程共有46學時,第一輪次由法方教師直接全英文授課,采用模塊式教學,用時一周半,周學時約為30學時;第二輪次由中方教師全英文授課,用時8周,每周6學時。兩個輪次采用的是相同的英文教材,原有的中文教材作為輔助。
二、《空氣動力學》全英文授課模式的改革
選定專業課程作為全英文授課的目標課程面臨眾多挑戰,“高校國際化是以教育要素的全球性、交流活動的多樣化、手段的網絡化為特征的”[2],在全英文的授課過程中也要做到教學要素的國際化,教學手段的多樣化,考核模式的創新性和全面性,這樣才能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一)教材的選取
全英文授課必須有配套的英文教材,試點班采用的主要是法國國立民航大學提供的英文教材,以及《空氣動力學基礎(Fundamental of Aerodynamics)》(Anderson,J.D.著,航空工業出版社出版)。兩者相比較,前者內容較為簡要明了,但部分內容不夠全面;后者難度較大,適合程度較好的同學進行拓展學習。與此同時,本專業原有的中文教材作為輔助材料。
(二)教學方法的改進
在授課過程中讓學生用英文思維方式學習和理解專業課的知識點,這就要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方法的改進方面有:單向傳輸式授課改為雙向互動式交流,讓學生在學習中處于主動地位;拋磚引玉式授課引發綜合專題式討論,鼓勵學生課堂上多提出自己的見解;課堂教材學習結合課外自主閱讀,讓學生通過多種渠道進行課外學習。總之,從各個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培養學生的自學和探索能力。
(三)考核模式的創新
過去該課程期末考試成績比重很大,致使部分學生依賴于死記硬背、考前突擊等方式通過考試。根據全英文教學的特點,對傳統的筆試考核方式進行改革。設計出有針對性的英文考核試題,以目標知識點為基準,設計擴充適量考題,并采用面試形式(學生講述、答辯教師隨機提問等),考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情況以及學生的英文表達能力。
三、《空氣動力學》全英文授課效果分析
在第一輪次的《空氣動力學》全英文授課結束后,對外教的授課效果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共設計了十個問題,主要針對授課內容、授課教師、課堂氛圍、教學效果、學生學習情況等方面,每個問題的答案在“同意,比較同意,一般,比較反對,完全反對”五個選項中勾選一個。問題如下:(1)英文授課內容安排合理,難易適當;(2)教師英文授課邏輯清楚,表達清晰;(3)教師合理安排教學活動,批改作業;(4)課堂氣氛活躍,師生有良好互動;(5)教師能清晰解答提出的問題;(6)教學效果好,完成了教學任務;(7)課堂學習中語言基本不是障礙;(8)能跟上授課進度,掌握課程內容;(9)能教學內容提出問題并得到滿意的答復;(10)經過本課程的學習,受益匪淺。
第一輪次的班級共40人,有35人填寫了問卷,針對調查結果,在第二輪次的教學過程中,中方教師對課程內容進行了修訂,并在開課前給學生提供了中英對照的專業詞匯清單。在第二輪次的班級共40人,38人填寫問卷。選取勾選“同意”的百分比來進行對比,詳見表1,可見各項調查結果都有明顯改進。
表1.十個問題勾選“同意”選項的所占比例對比
經過分析,兩次問卷體現出的差距的原因主要有:學生英語水平的不均,第一輪次的班級四級通過率約為30%,六級通過率不到10%,第二輪次的班級四級通過率約為35%,六級通過率約為15%;中外教師授課的差異,第一輪次中法方教師英文授課,帶有一定的法國口音,第二輪次是中方教師授課,學生更容易接受;課程時間安排的區別,第一輪次是模塊式教學,專題式學習能在讓學生能把學過的知識貫穿起來,但課外時間較少,學生沒有足夠時間吸收消化,不利于擴展學習。
另外,兩個班級的課程考核通過率分別為:90分以上:5%和8%;80-89分:15%和20%;70-79分:25%和30%;60-69分:48%和38%,不及格率:7%和4%,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
綜上所述,選取空管本科專業課《空氣動力學》進行全英文授課教學改革總體而言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得到了老師和學生的認可,雖然和中文授課相比有許多困難,但處在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大背景下,全英文授課的教學模式值得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L].(2010.7.29) 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 ?htm.
[2]周密,丁仕潮.高校國際化戰略:框架和路徑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 2011(9):16-19.
[3]安培晶,陳紅,胡泊.非英語國家高校開設全英文授課碩士生培養項目現狀比較分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9):73-76.
[4]邵朱勵.高校專業課雙語教學若干問題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7(6):68-69.
[5]王方石.“數據庫系統”國家級雙語示范課程建設與實踐[J].高等理科教育:教育教學研究專輯,2010(增刊):67-69.
作者簡介:
劉菲( 1983—),女,碩士,中國民航大學空中交通管理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交通運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