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杰

2013年,廈門市衛生信息中心常務副主任孫中海和他的團隊接到了一個重要任務——建設廈門市健康醫療云平臺。
這個團隊成立于2007年,當時在廈門市衛生局的指導和支持下,孫中海和廈門市各大醫院的信息化負責人聚在一起,分工合作推進區域醫療服務的“廈門模式”。
該模式在一個區域內實現了相對完整的醫療協同服務,為廈門市95%的常駐人口建立了個人電子健康檔案。一份完整的健康檔案包含了市民從出生到死亡的所有健康信息,包括門診、住院、體檢、婦幼、社區、疾控、慢病、血液等各種數據。廈門市民憑借一張卡可以在各個醫院看病,醫院調用的則是這名市民完整統一的健康檔案。目前,廈門醫療衛生機構平均每月共享3萬人次以上的健康檔案。
孫中海及其團隊的新任務是一個“野心勃勃”的計劃——不僅要將廈門區域衛生信息服務平臺遷移到云上,這朵云還要成為廈門社區醫院、公共衛生、大型醫院等機構以及相關醫療應用的數據中心,為醫療機構提供計算能力,并為市民打造大量醫療創新應用。從2013年開始,廈門市新建醫院和中小型醫療機構的IT系統全部遷移到云平臺;各大醫院的非關鍵業務和備份系統也都由云平臺提供。
健康醫療云大幅度減少了醫院信息化建設的軟硬件投入和運維成本,提高了IT資源的利用率,提升了醫院信息化體系的安全性。目前,廈門市接入云平臺的醫療機構達到了170多家,在將基礎設施云化的同時,云平臺也為基層小型醫療機構提供醫院信息集成平臺等整套IT解決方案,提升它們的運營水平和信息服務能力。
在云平臺上,面向市民就診的大量公共服務被開發出來。
圍繞“診前”、“診中”、“診后”三大環節,引入“導航式就診”創新應用,對醫院流程進行優化。其中,門診預約平臺好比是各家醫院的“排班系統”,孫中海團隊仔細梳理了各家醫院醫生每日診療、化驗、檢查等各個環節的具體時間點和時長,精確統計了所有醫院醫生的排班,并將其轉化為號源,通過電話、官網、現場自助、互動電視、微信公眾號、手機APP等多種渠道實現預約。
在孫中海看來,廈門市健康醫療云平臺的更大意義,在于讓市民在享受云平臺便捷服務的同時,更加關注個人健康的管理,從而提高廈門市居民的整體健康水平。
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治療,不僅需要花費大量的費用,而且還需要實時監控。傳統的方式是要求病人養成良好的自檢查習慣,在身體不適時,主動去醫療機構就診。對于此類慢性病,廈門市采用了與傳染病管理相似的模式,建立了慢性病登記報告制度,在云上打造了糖尿病、高血壓管理登記報告系統,只要醫院發現糖尿病、高血壓患者,立刻會將信息推送到社區衛生機構,社區醫生即可在日常及時管理市民的健康,市民也就獲得了全程的醫療、保健、康復等一體化服務。
心臟病發病時如果得不到快速的救治會非常危險。為此,云平臺上搭建了胸痛遠程監控與管理服務平臺,一旦患者撥打120,急救車接到患者后,其心電圖等身體指標就會實時傳遞至心臟中心,中心將在線指導胸痛患者的搶救,同時也為其入院提前開通綠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