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國民政府由保護主義轉向自由貿易的新李斯特主義解讀

2015-04-29 00:44:03嚴鵬
教學與研究 2015年3期
關鍵詞:李斯特

嚴鵬

[關鍵詞]李斯特;保護主義;自由貿易;新經濟思想史

[摘 要] 作為民國時期存續時間較長的中央政權,南京國民政府在成立初期,受李斯特經濟學說的影響,推行了保護主義的經濟政策,力圖實現關稅自主,并積極扶植幼稚工業??箲鸨l后,戰爭形成了天然的保護,使國統區的戰略產業能有較大發展,而國民政府也采取了一定的扶助措施。戰后,出于對美國的依賴,國民政府被迫轉向自由貿易政策,與美國簽訂了全面開放的商約.使中國成為戰后最早踐行自由貿易的國家之一,但由此帶來產業的大潰敗,并加速了政權的垮臺。這一歷史教訓深刻地說明保護主義對于后發展國家的必要性,以及主導經濟學說的選擇對于國家命運有深遠的影響。

[中圖分類號]F091. 3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257-2826(2015)03-0026-09

在民國時期,成立于1927年的南京國民政府是一個存續時間較長的中央政權,1927 1949年間,其經濟政策大體上經歷了一個由保護主義到自由貿易的轉向,而政策上的轉向與思想界的思潮轉變是同步的。然而,過早開放自由貿易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嚴重的沖擊,并加速了國民政府的垮臺,其教訓發人深省。目前,學界對國民政府在二戰后的政策轉向的基本史實已有研究,對同時期知識界的思想轉向也有初步梳理,但缺乏基于理論的解讀與批判。例如,研究者或認為戰后國民政府經濟自由化政策失敗的首要原因在于缺乏國內和平,這忽略了后發展國家本來就不適合采取自由化政策的事實。因此,本文將基于新李斯特主義學說,對國民政府的政策轉向進行新的解讀,從理論上總結本質性的教訓。

一、國民政府戰前的有限度保護主義政策

南京國民政府是國民黨右翼背叛國民大革命的產物,但該政權有限度地繼承了國民大革命的思想遺產,其中即包含當時正式傳人中國的李斯特學說。由于20世紀30年代包括李斯特學說在內的國家主義經濟學說盛行一時,國民政府在抗戰爆發前所推行的政策也呈現出一定的保護主義色彩。然而,戰前中國精英階層的經濟思想紛繁雜亂,國民政府的保護主義政策也是有限度的,其實際成效同樣有限。

鴉片戰爭后,中國受到不平等條約的束縛,進口稅維持在5%的極低水準,可謂世所罕見。因此,謀求關稅自主成為中國精英階層的強烈訴求。早在李斯特學說正式傳人中國前,主流經濟學家馬寅初就曾在不同場合的演說中,借李斯特來宣揚關稅保護的主張。而從1918年開始,北洋政府也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的地位,嘗試向列強爭取關稅自主。國民大革命興起后,李斯特學說正式傳人中國。1925年,劉秉麟撰寫了《李士特經濟學說與傳記》,具有開創意義。同年,留學德國的王開化將李斯特代表作《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譯為中文(當時書名被譯為《國家經濟學》),并于1927年出版。王開化歸國后即投身國民革命,李斯特學說無疑是被作為革命的理論武器加以引介的。李斯特學說在華傳播,為中國謀求關稅自主營造了良好的思想與輿論氛圍。

在保護主義思想氛圍下,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繼續推進關稅自主政策,分別與列強談判,修訂不平等條約。國民政府的該項政策觸犯到了列強的在華利益,遭遇到不少阻力。例如,1935年,國民政府與日本交涉稅則方案時,日方外交官經常利用日本軍隊在華北的動作對中國施壓,逼迫國民政府放棄了原定方案。可見,關稅自主在當時是一個與政治、軍事有密切關聯的國家生存問題。不過,國民政府仍然設法提高進口稅,對本國產業施加了一定的保護。經學者計算,1927-1936年中國4類商品的進口稅率水準具有如圖1之變動。

由圖1可見,1927 1936年間,中國的糧食、生活必需品、奢侈品及生產材料這4類商品的進口稅率均呈上升趨勢,充分說明國民政府在關稅白主方面取得了進展。而相關商品進口稅率的提高,對于本國相應產業的生產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據鄭友揆研究,國民政府對“競爭性進口商品”征收了高額關稅,給中國工業帶來了有利影響,尤其是1933年稅則,對當時受世界經濟危機及銀價上漲沖擊的中國經濟“提供了極為需要的援助”。因此,國民政府戰前的經濟政策具有李斯特主義的特征,對于中國的工業化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然而,國民政府的保護主義政策終究是有限度的。最為關鍵的是,白《馬關條約》以后,列強取得了在中國內地的投資設廠權,能夠以外商直接投資的形式擠壓中國的本土企業。當時,馬寅初已經看到了這一點,稱:“關稅政策,既不能見效,以外商可以移人內地設廠制造也。倘以傾銷對抗,根本無貨可以對抗?!币灾袊闹鲗Мa業棉紡織工業來說,20世紀30年代的情形恰如馬寅初所言。1918年后,日商已經開始大規模來華設廠,關稅自主政策對其影響不大。甚至可以說,正是由于日資由直接出口商品改為在華設廠制造,國民政府才能夠得到日本政府的“妥協”,提高進口棉布稅率。結果,在20世紀30年代中國棉紡織工業遭遇的全行業性大危機中,日資企業產品在內地的傾銷,成為壓垮不少華資企業的重要因素。因此,國民政府在戰前單憑提高關稅的政策,未能有效保護中國的主導產業,這也暗示了傳統的李斯特主義不能適應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新形勢。

此外,從思想上說,國民政府對于保護主義的態度也是搖擺不定的,而這與該政權內部的派系分裂有很大的關系。一方面,20世紀30年代加人國民政府的部分知識分子,具有相當強烈的保護主義傾向。例如,被蔣介石一系延聘進國民政府的地質學家翁文灝,強烈地提倡國貨,稱:“要一切盡先利用國貨,對于非必要的外貨,不問來自東洋或來自西洋,一律不用,或極力減少?!倍涛臑畢⑴c主持的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力圖效法蘇聯、德國,推進中國的重工業建設。實際上,蔣介石本人也曾在1935年說過:“我們中國要能和人家講平等,爭自由,第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我們中國能由農業國家進為工業國家。”但另一方面-當時中國的知識界還存在著“以農立國”的論調,而國民政府的某些要員,即使口頭上也支持保護主義和發展工業,實際上卻三心二意。例如.汗精衛一系的陳公博,在20世紀30年代曾當過實業部部長.任內也曾推動若干工業建設,但列強或外資稍一施加壓力,就迅速妥協。為了協調與日本的沖突,對于與國家存亡休戚相關的重工業,陳公博競認為可以“緩辦”。有如此易于屈服之部長,自然不能指望國民政府盡全力保護本國幼稚產業。因此,戰前國民政府保護主義政策成效有限,在思想上已經埋下了伏筆。

李斯特認為,關稅是建立與保護國內工業的主要手段,這一結論被民國時期的眾多經濟學家所接受,也被國民政府拿來踐行。但是,在李斯特所生活的19世紀前期,資本主義強國的經濟擴張以制成品的直接輸出作為主要方式,故后發展國家僅靠提高關稅就可以比較有效地保護國內工業。然而,在20世紀初的中國,列強可以在華投資設廠,這就繞開了關稅壁壘,使國民政府的關稅自主政策在保護效果上大打折扣。因此,從新李斯特主義的角度看,到20世紀30年代時,對中國這樣的后發展國家來說,傳統的李斯特學說已經顯得不夠用了。

二、國民政府戰時的保護主義思想及政策

1937年日本挑起的全面侵華戰爭打斷了中國工業化的“自然進程”,以蔣介石為最高領袖的國民政府遷至西部后方,成為一個戰時政權。受戰時客觀環境影響,國民政府在大后方不得不采取保護主義政策,以培植與日軍持久對峙的工業實力,而知識界的“以工立國”論也徹底戰勝了“以農立國”論。然而,由于國民政府在軍事與經濟上都極為依賴美國,戰爭后期,隨著美國全球戰略的世界主義轉向,國民政府及中國知識界也出現了擯棄保護主義的思想苗頭。

日本全面侵華后,國民政府內遷西部,保護并培植國統區[業成為最重要的戰時經濟政策之一。1937年9月5日,蔣介石面諭經濟部部長翁文灝:“(一)對日抗戰,必久戰方能喚醒各國,共起相爭,而得勝利;(二)長期抗戰,必須堅守西部(平漢粵漢路之西),以備及時反攻,因之必須準備振作西部基地的生產力量?!笔Y介石所謂“喚醒各國”的方針,暴露了他寄希望于列強協助抗日的心理。但在當時,為了持久抵抗日軍,更重要的是“振作”大后方的生產力,而這需要政府對后方企業積極協助。1940年2月18日,蔣介石在給翁文灝等人的手令中,仍稱:“輕重工業在此三年之內,務望能加一倍乃至二倍之成績,尤以煉鋼鐵、制汽車與燃料生產為必須,于此三年內能達成自立之工作?!敝档米⒁獾氖?,蔣介石專強調的三種產業均為重工業,而在戰前中國工業化的“自然進程”中,重工業因為缺乏比較優勢,發展遇到極大的阻力。因此,戰爭的客觀形勢實際上改變了中國工業的演化路徑,尤其是重塑了國民政府的動機,使其引導后方工業克服比較優勢的束縛。

在國民政府最高層的政治決策偏向于大后方工業自立的同時,此前中國思想界綿延十數年之久的“以農立國”與“以工立國”論戰也告一段落,“以工立國”派占據了上風。1939年,經濟學家周憲文撰寫了《中國不能以農立國》,旗幟鮮明地批駁“以農立國”論。而周憲文態度如此激烈,與戰時環境有密切關系,他寫道:“農業國家,只有殖民地的前途,無法走上獨立自主的道路,此所以目光尖銳的日本軍閥的御用學者,曾經大聲疾呼,主張‘日本工業,中國農業,彼此合作,共存共榮?!北緛恚钏固氐慕洕鷮W說就是一種工業化理論,早已揭示了單純的農業國無法獲得工業化所帶來的經濟、軍事、文化等各種收益。在中日兩國向西方學習的過程中,包括李斯特學說在內的德國歷史學派經濟學較早傳人日本,且對日本的影響更大.中國實際上是經由日本這一中介才得以引入德國保護主義學說。這也導致了中國的工業化落后于日本,使得日本能夠憑借技術優勢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痛定思痛,面對日本機械化軍事力量的進攻,中國知識界再也容不下“以農立國”的論調。即使當時已經出現了某種調和性的提法,如翁文灝的“以農立國、以工建國”論,但其實際上的重心仍在于工業化,因為“只有工業化才能使中國富強”。翁文灝認為工業化是一個全方位的大轉型:“由以農立國所得的消沉萎靡之狀況,變而為工商競進所發生的積極向前之氣象。此種情形,實系由物理建設而造成心理建設,亦由近代經濟而造成近代國家?!边@種觀點,與李斯特認為農業國“缺乏文化”而工業國充滿“進取精神”的思想如出一轍??傊?,在為民族爭生存權的戰爭中,工業化既成為后方政府的國策,又成為思想界的主流共識。

那么,中國要如何實現工業化呢?一些學者又想到了李斯特這一后進國工業化的鼓吹者,將李斯特所主張的保護主義視為重要手段。例如,經濟學家朱伯康提出中國“需要保護關稅”。實際上,朱伯康認為李斯特學說“將永為各民族自求經濟獨立發展之南針”。更為重要的是,國民政府的最高領袖蔣介石也是支持保護主義學說的。1943年,在蔣介石署名的《中國經濟學說》中明確指出:“中國久在不平等條約束縛之下,工業落后,不能夠與丁業發達的各國競爭,故在國際貿易方面必須采取保護政策;在工業的建設方面,必須采取計劃經濟制度?!辈贿^,由于日本侵占中國東部地區后,對地處內陸的大后方實施了經濟封鎖,這種形勢給國統區的工業造成了一種天然的保護制度,恰如李斯特所言:“戰爭造成了強迫的禁止制度,而海關的禁止制度不過是在戰爭下引起的那種禁止制度的延續?!币虼?,不待國民政府采取專門的保護措施,戰爭所造成的進口困難,已經給予了大后方的T業企業足夠的生存空間。用鄭友揆的話說:“在抗戰的最初幾年里,由于國統區是一個無外貨競爭的國內市場,冉加上通貨膨脹的刺激,工業生產穩步增長?!毕聢D為1937 1942年國統區歷年工廠新增數。

圖2顯示,自1937年抗戰爆發后,到1941年為止,國統區每年的工廠新增數是呈上升趨勢的,即使1942年數量滑落,也仍然保持在較高水平。這可以說是戰爭造成的“無外貨競爭”的結果。與數量增長相應的是國統區工業技術的進步,而這也與戰爭帶來的“強迫的禁止制度”有關。例如,大后方企業原本可以從瑞士進口水輪發電機,但因為戰局切斷了進口途徑,中國企業不得不自行研制該項裝備①,由此帶來了技術的突破與提升。1943年后,由于國統區通貨膨脹的形勢惡化,氽業經營困難,大后方的工業開始走下坡路。這時,國民政府采取了工業貸款這一扶植性政策,以“低得出奇的利率”向包括私營企業在內的后方企業提供了大量貸款,而由于物價飛漲,企業所付利息僅為貸款貶值的一個零頭。故學者認為大部分貸款“等于是直接發給私營企業的無償資助或補貼”。因此,甚至到了戰后,私營企業家面對市場波動時,還要求政府仿效戰時政策,對工業企業進行扶持。由此可見國民政府在戰時確曾采取過有效的促進工業發展的政策。

不過,由于國民政府在抗戰伊始即存在著對歐美列強的依賴心理,故其政策始終缺乏自主性。例如.1938年,經濟部長翁文灝曾明言,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是打算壟斷中國的資源,而國民政府的方針“重在門戶公開”,即不使中國成為一國勢力范圍。自然,這個表態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種期望美、英等西方列強牽制日本的策略,但在戰爭中后期,國民政府極其依賴美國的援助亦是事實。這種依賴,極大地削弱了蔣介石政權所自我標榜的經濟民族主義立場,并使得戰爭后期國民政府及中國思想界開始出現由保護主義轉向自由貿易的暗潮。但整體而言,在抗戰期間,國民政府的思想與政策均以保護主義為基調。

如前所述.李斯特對于戰爭和保護主義制度的關系有過精辟論述,而從新李斯特主義的角度看,工業化是一個嵌入于現代國家建構( state building)的進程,受到政治~軍事結構的支配。李斯特較少關注的是,不同的工業具有不同的政治軍事價值,而新李斯特主義則認為工業化可以具有“戰略性”,某些工業比另一些工業更適合于國家重點投入資源,其目的則在于維系國家的生存。在抗戰時期的大后方,國民政府積極推進重工業的自立,基本符合新李斯特主義的研判。因此,盡管中國工業化的“自然進程”被中日戰爭打斷了,但國民政府推行的保護主義政策,卻使大后方的工業化呈現出新李斯特主義特征,也為此后中國資本品工業部門的發展準備了基本條件。

三、國民政府戰后轉向自由

貿易的嘗試與失敗

由于中國自鴉片戰爭以后一直受到不平等條約的束縛,故樸素的保護主義思想深入人心。即使不少學者心儀自由主義主流經濟學,也對李斯特及德國歷史學派的學說表示認可。然而,到抗戰中后期,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自由貿易論開始抬頭,這可以說是一個結構性的變化。戰后,國民政府正式轉向自由貿易,盡管為時不長,后果卻是災難性的。

在政府方面,從保護主義轉向自由貿易很大程度上是依附于美國的結果。1943年3月,蔣介石署名的《中國之命運》出版后,因書中內容多保護主義色彩,西方觀察家普遍認為戰后中國會實行由國家全面控制經濟的體制。例如,美國駐華大使高斯(Clarence E,Gauss)向美國國務院報告戰后中國政府將會實施“只對中國有利的封閉經濟政策”,而不準備遵守“世界經濟中的自由互惠原則”。對此,美國國務院授權高斯向中國官員非正式施壓,希望使中國政府采用“自由商業政策”。當時,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已經出現勝利的曙光,而在戰爭中全面崛起的美國也開始著手規劃戰后世界。對美國而言,最迫切的問題是如何克服導致世界大戰的各國以鄰為壑之政策,故其構想之戰后國際經濟體系以自由貿易為主導,期望以此來實現世界和平。當然,對頭號工業強國美國來說,自由貿易對其工業產品占領全球市場是有利的。美國的這一反保護主義戰后方案與國民政府的建設方針在本質上相沖突。但作為依賴美國援助的弱國,中國無法公然違背美國的意愿。更何況,在國民政府中,有一批文法科背景的官員更為認可自由貿易。例如,擔任國防最高委員會秘書長的法學家王寵惠就認為,如果不遵循國際規則采取自由貿易,“足以影響美、英諸國朝野對我方之同情與協助”。宋子文則對英國人表態戰后中國“將對在華外國企業越來越敞開大門”。于是,一方面,美國對中國施加了經濟自由化的壓力,而依賴美國援助的國民政府難以拒絕美國的要求;另一方面,國民政府內部存在著一批思想上傾向于自由貿易的官員,能夠主動配合美國的戰略,這就使戰后國民政府放棄保護主義具有很大的必然性了。

與此同時,抗戰中后期,隨著美國崛起為頭號強國,中國民間精英似乎“忘記”了二戰前美國依靠一個多世紀高關稅壁壘崛起的歷史事實,而受到美國新興起的自由貿易思潮的感染,在思想上開始轉向自由主義。從世界范圍來看,由于德國為大戰中的侵略國,美英等國在道義上占據了制高點,其意識形態亦隨之勝出。戰前,具有保護主義色彩的德國經濟學猶能在世界包括美國大行其道,但隨著美國霸權的建立,美英自由主義經濟學成為壟斷性的意識形態。這導致在戰前不被中國學者普遍認可的自由貿易理論擴大了其影響力。例如,朱伯康在其撰寫的同一本書中,一面認為中國應采取李斯特式的關稅保護制度,一面主張“在不影響中國幼稚工業發展之前提下”與美國等發達國家展開自由貿易。這種主張當然是自相矛盾而無法成立的,但它反映了當時中國知識界思想轉向過程中對立學說雜糅的過渡性特征。當然,由于當時美國霸權只是剛剛建立,對中國知識界的思想轉向不能夸大。據學者研究,彼時中國知識界的共識仍然是“必須對本國新興工業實行一定程度的貿易保護政策”。但是,保護主義者朱伯康身上所體現出來的思想動搖,表明一個更加接受經濟自由化的時代已經開啟,而這也為國民政府的政策轉向創造了一定的思想輿論氛圍。

兇此,戰后國民政府斷然實行自由貿易政策,雖是國際形勢所迫,但也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思想醞釀,而其主持者正是內心傾向于經濟自由主義的宋子文。國民政府戰后的經濟自由化政策涉及一系列措施,包括開放金融市場、鼓勵進口貿易等,而其標志性的舉措則為1946年11月4日與美國簽訂《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從內容來看,《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是一個以自由貿易為基準的條約。該條約第二條規定:“締約此方之國民,在締約彼方領土全境內,應許其不受干涉,從事并經營依法組成之官廳所不禁止之商務、制造、加工、科學、教育、宗教及慈善事業。”這給予了中美兩國企業在雙方國土境內不受限制投資設廠的權利。在美國對戰后世界的規劃中,自由貿易體制乃其重要基石,但相關機制直到1947年才藉由關稅和貿易總協定予以初步確立,故《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堪稱戰后世界自由貿易體制建構之先導。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意味著國民政府放棄了自該政權成立以后長期堅持的保護主義政策,也為中國權貴資本主義集團從對外貿易中牟利披上了合法化外衣。在條約簽訂前,宋子文已經開放了金融和貿易市場,于是,中國短時期內崛起了一批進出口商行。一些與政府要員關系密切、但以民營面貌出現的商行,如宋氏家族的中國孚中實業公司和孔祥熙兒子孔令侃的揚子建業公司等,利用與美國各大財團的良好關系,以代理商身份獨家經營進口業務,賺取了超額利潤。毫無疑問,《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符合這些權貴資本的利益。而在對美國全面開放市場后,中國的對美貿易逆差極為嚴重,如圖3所示。

由圖3可見,1946-1948年間中國對美貿易存在著極其嚴重的逆差。在珍珠港事件前,美圍在中國進口總額中的比重不過占15%-21%,但到1946年比重增至61. 4%,1948年更達到66. 5%??梢哉f,在中美利益集團的合謀下,戰后中國進口市場形成了美國稱霸的局面。

然而,貿易自由化給中國經濟尤其是民族工業帶來了沉重打擊。以具有戰略性的機械工業來說,美貨泛濫既抑制了產業向價值鏈高端的升級,又擠壓了產業向價值鏈低端求生存的空間。例如,上海的新中工程公司在戰前就曾試制汽車發動機,并計劃在戰后繼續研制汽車發動機和鋼珠軸承這兩項技術復雜的高端產品。無奈戰后進口汽車發動機充斥市場,鋼珠軸承市場亦完全被外商壟斷,公司遂只能靠生產低端產品勉強維持。在低端產品領域,進口貨也對本土產品形成了極為有力的競爭。以戰時中國發展起來的普通機床制造業來說,戰后受到了沉重打擊。當時.從美國進口的4.5呎車床,每臺只賣100多美元,國產同款車床如果按同樣價格出售,只能抵消原料費,且一般用戶在同等價位下也更愿意選擇進口貨。為此,有的中國企業感到自己難以與美貨競爭,干脆退出制造業。即使在最低端的五金工具領域,美貨大量進口也形成了對民族企業的擠出效應。此可見,戰后國民政府的自由貿易政策,使中國制造業的全產業鏈都受到了進口商品的沖擊。李斯特曾指出,美國在與英國的兩次戰爭期間都不得不發展自己的制造業,而在戰后“由于外商的自由競爭,已成立的工業又兩度瀕于毀滅”。國民政府戰后的貿易自由化不過是重蹈覆轍。

在《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簽訂以后,中國輿論界一片嘩然,除極少數具有政府相關機構背景的知識分子為條約辯護外,各界普遍認為該條約帶有不平等性質。例如,馬寅初即稱:“與美國訂立喪權辱國的所謂《中美友好商約》,以壓倒我國的民族工業,忍心害理,莫此為甚,此而可忍,孰不可忍?”而在條約簽訂前,他已經警告過:“我們如果要使中國工業化,必須有關稅的保護。兇為目前我們的工業尚在幼稚時期,決不能與英美做自由的競爭。因此我們必須利用關稅壁壘來保護我們國內的工業。但是照目前的情形看來,美國貨在中國到處傾銷,一批一批不斷的運來。”條約簽訂后中國民族工業遭遇的重大打擊.證實了馬寅初的預測,也符合馬寅初所一貫倡導的李斯特學說的理論洞見。而國民政府實施自由貿易政策所帶來的惡果,不僅造成了經濟上的災難,也使工商界離心離德,最終加速了該政權在大陸的崩潰。實際上,1947年7月,國民政府通過蔣介石提出的“國家總動員”提案,已經表明當局對自由經濟政策的放棄,只是這種補救為時已晚。國民政府戰后對自由貿易的嘗試雖然短暫,釋放出的破壞力卻是巨大的,最終從經濟上瓦解了實施該政策的政權。

有學者認為,戰后國民政府實施自由貿易及其他市場開放政策的失敗具有必然性,原因在于缺乏和平穩定的環境,以及內戰引發的龐大財政開支。從新李斯特主義的角度看,國民政府戰后自由貿易政策失敗的必然性是肯定的,但其原因卻不在于國內環境是否穩定這一歷史特殊性因素,而有著更一般性的理論根源。李斯特早已通過歷史先例,指出過后發展國家實施自由貿易會帶來經濟災難,其原因在于發達國家與后進國家經濟發展階段的不對等性。新李斯特主義進一步認為,國家具有對外建立有利于本國利益的經濟關系的功能,這是自由市場根本無法承擔的重擔。戰后,有利于中國的對外經濟關系仍然必須是保護主義性質的,這是由中國工業化所處的階段決定的,因此,即使國民政府在政局穩定、財力充沛的條件下實施自由貿易政策,也一樣會遭遇“去工業化”的失敗。

四、小結

李斯特曾見證過拿破侖的“大陸體系”和“美國制造業體系”,也曾親眼目睹拿破侖倒臺后自由貿易對法國的毀滅效應,這些短時期內發生的戲劇性轉折,給予了李斯特構建保護主義學說重要的靈感。新李斯特主義同樣重視歷史的經驗教訓,而國民政府從保護主義到自由貿易的政策轉向,其時間充其量不過二十余年,卻同樣產生了驚心動魄的效應,是極為難得的“歷史試驗”,檢驗了兩種理論對后發展國家的適用性。自然,與李斯特在拿破侖戰爭前后看到的法國先例一樣,抗日戰爭對中國的幼稚工業產生了天然的保護效應與升級機制,戰后的自由貿易政策則不僅扼殺了產業升級的萌芽,更產生了全面的“去工業化”效應。而國民政府的歷史教訓,提供了李斯特生前所未見的新現象,可引申出新李斯特主義的推論: 1.自李斯特時代以來,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有新的發展,先進國家以投資設廠取代商品輸出,擠壓后進國家的民族工業,這使李斯特所倡導的關稅保護策略部分地喪失了效力,后發展國家必須采取新的保護主義手段。在抗戰前,國民政府有限度地實施了關稅自主政策,但由于外資可以直接在華設廠制造,這就繞開了關稅壁壘,使中國的主導性產業仍然受到外資擠壓。因此,新李斯特主義認為,對當前的后發展國家而言,投資保護的重要性要大丁關稅保護,甲午戰爭以后的中國近代經濟史特別是國民政府的歷史教訓證明了這一點。

2.李斯特認為,戰爭對后進國家的幼稚工業形成了天然的保護,這一點已經由抗戰時期大后方的工業發展所證實。然而,依靠戰爭來保護幼稚工業是消極的、被動的,而且社會綜合成本高昂。新李斯特主義認為,在戰爭中,國家出于生存需要對工業自立的追求,是戰時保護機制的重要動力,這一點可由國民政府的戰時保護主義思想及政策體現出來。因此,在和平時期,只要相同的動力存在,國家同樣可以保護及培育幼稚工業,而這就需要國家統治集團有危機意識,能正確認識工業自立的重要性,從而在平時也以較強的國家意志扶持戰略性產業的發展。

3.國民政府由保護主義轉向自由貿易的原兇很多,包括政權內部的思想分歧及利益集團的牟利自肥等,但最重要的原因則在于依賴美國援助,從而使本來具有經濟民族主義思想的最高領導層立場動搖,在美國的壓力下選擇了符合美國利益的自由貿易政策。新李斯特主義繼承了李斯特學說的精髓,認為獨立自主的工業化才能富國裕民。然而,獨立自主首先是一種精神狀態,由思想認知決定,這就使以“新經濟思想史”研究為組成部分之一的新李斯特主義學說,在后發展國家大有用武之地。

猜你喜歡
李斯特
李斯特第七首《匈牙利狂想曲》分析與演奏
藝術評鑒(2022年6期)2022-05-10 10:07:27
對李斯特超技練習曲版本演變的思考
樂府新聲(2019年2期)2019-11-29 07:34:30
我請鴿子來吃飯
幼兒園(2019年7期)2019-09-05 17:49:18
論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二首》的特點與演奏技巧
北方音樂(2017年4期)2017-05-04 03:40:15
芭芭拉·李斯特—辛科健康與損傷預防鋼琴教學法芻議
保持肅靜
小小說月刊(2013年6期)2013-05-14 14:55:19
納米免疫磁珠富集單核增生李斯特菌
食品科學(2013年23期)2013-03-11 18:30:07
活性氧調節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菌膜形成
食品科學(2013年23期)2013-03-11 18:30:05
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拮抗菌的分離鑒定及其抑菌活性
食品科學(2013年15期)2013-03-11 18:25:40
即食涼拌菜中單增李斯特菌生長模型的建立
食品科學(2013年15期)2013-03-11 18:25:2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免费毛片| 波多野结衣的av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色天天综合网| 免费观看国产小粉嫩喷水| 人妻中文久热无码丝袜| 91 九色视频丝袜| 无码免费视频| 网友自拍视频精品区| 日本三区视频|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观看| 有专无码视频| 成人午夜亚洲影视在线观看| 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日本手机在线视频| 欧日韩在线不卡视频|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二区| 伊人国产无码高清视频|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69综合网| 99久久精品国产综合婷婷| www亚洲天堂| 日本91在线| 在线播放国产一区| 亚洲精品777| 国产91色在线| 国产免费高清无需播放器| 91区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午夜 | 99人妻碰碰碰久久久久禁片| 在线国产毛片| 六月婷婷激情综合| 在线免费无码视频| 波多野结衣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制服丝袜国产精品| 日韩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观看| 99久视频|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久久99热66这里只有精品一| 国模沟沟一区二区三区| aaa国产一级毛片| 91无码国产视频| 国产91色在线| 国产你懂得| 91精品免费久久久| 免费国产高清视频| 综合天天色| 在线一级毛片| 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av| 一区二区无码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国产激爽大片高清在线观看| aⅴ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人与性动交a欧美精品| 91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的| 日韩精品亚洲人旧成在线| 亚洲第一区欧美国产综合| 婷婷色婷婷|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视频| 亚洲品质国产精品无码|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 国产激情第一页| 亚洲男人天堂久久| 国产白浆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国产一级无码不卡视频| 国产丝袜91| hezyo加勒比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国产欧美| 99热在线只有精品| 欧美三级视频网站| 91麻豆国产视频| 99热线精品大全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成无码网WWW| 香蕉网久久|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浓毛av| 成人在线视频一区| 欧美福利在线观看| 色天天综合| 久久黄色免费电影| 蜜芽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中文字幕日韩视频欧美一区| 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