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語] 李斯特經濟學是與社會主義、自由主義相并列的有關國家經濟發展的三大理論體系之一,它不僅對美、德、日在世界經濟發展中的后來居上產生了深遠影響,而且作為民族解放運動的思想來源之一,在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過程中也發揮了積極作用。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已經開始認識到,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實際上只是代表著壟斷資本和發達國家一己私利的經濟學說,它是與廣大人民群眾和發展中國家的利益相對立的。隨著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統治地位的日益瓦解,復興代表發展中國家利益的李斯特經濟學已勢在必然。
1925年,劉秉麟出版了我國第一本較為系統介紹李斯特經濟學說的著作《李士特(即李斯特)經濟學說與傳記》;同年5月,留德學生王開化在德國翻譯完李斯特的《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并為之作序,因此,我們今年是以這兩個標志性事件作為李斯特經濟學傳入中國90周年而加以紀念的。在本專欄的另一期(見《學習與探索》2015年第1期)中,我們通過一組三篇文章討論了李斯特經濟學在經濟學說史中的歷史地位、基礎理論的特點及其性質、在發達國家崛起中的重要作用、在我國的傳播過程以及對目前世界經濟的重大現實意義;自李斯特經濟學誕生以來的160多年間,世界經濟已發生了巨大變化,李斯特經濟學的基礎原理雖然對當代世界仍具有重要的啟發和應用價值,但一些過時的具體學說無疑需要加以修正,針對新現象也需要發展新的研究方法,提出新理論,它也有必要發展成為真正實現勞資利益和諧的新學說。本期專欄的三篇文章就著眼于此:賈根良探討了中國經濟學界為什么要創立新李斯特學派以及該學派的部分新學說,宋磊討論了發展型國家理論對新李斯特學派的啟示及其管理學基礎問題,嚴鵬分析了1927-1949年間國民政府的歷史教訓,其中討論了李斯特生前未曾見到的某種新現象。
對于一個新學派的發展來說,本專欄的三篇文章只是杯水車薪,愿有志于此的年輕學者從中有所啟迪,為之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