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穎
課堂教學評價語言是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連接課堂教學各環節之間的紐帶,是教學中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頻率最高、對學生影響最大的一種過程性評價方式。《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指出:評價的最終目的,是促使學生素質得以全面發展,實現學生自身的價值,因此評價語言必須科學,正確把握評價尺度。
縱觀小學語文教學,課堂評價語言存在這樣的問題:評價的語言重復,缺少變化;評價的語言空泛,缺少針對性;評價的語氣生硬,缺少真感情;評價的角度片面,缺乏正確引導。針對以上這些小學語文教師對學生課堂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豐富評價語言,進行有效地課堂評價,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評價語言幽默風趣,注重多樣性
蘇聯教育家斯維特洛夫說:“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的語言是一種才華,更是一種力量,學生向往的是師生和諧共處,充滿情趣的美好的境界。比如,支玉恒老師在教學《第一場雪》(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18課)時,以風趣的語言暗示學生如何通過有聲的語言把“雪的大”讀出來。當第一個同學讀時語氣比較平直、輕短,老師風趣地問同學們:“這是什么雪呀?”大家笑著說:“這是小雪。”于是再請一學生讀,讀得稍好些,大家又笑道“這是中雪”。又再請第三、四位同學讀,終于讀出了大雪。學生在書聲瑯瑯、語言交流、思想碰撞中獲得求知的歡樂。學生不僅在課堂中學習了知識,還在課堂中獲得了享受。
二、設置評價語言的層次,關注學生差異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不同個性、不同態度、不同心理、不同個性做出恰當的評價。掌握能夠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評價的表達策略和技巧。
例如,對于成績比較優異的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和希望,如“我想你應該考慮得更深刻些”“希望你在語言上更簡練一些”;對于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學生,鼓勵他們表現中值得肯定的某個部分,以此來激發他們的信心,讓他們在快樂的、成功的教育中不斷相信自我、提高自我。如“你的思路正確,再認真些就更好了”這樣有針對性的評價能接近學生期待,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思索,激發進取的積極性,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性。
三、重視激勵性評價,語言有親和力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對學生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性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語言,從正面引導。在教學過程中,評價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在課堂上,教師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理解,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學生的表述不正確,要善于從學生錯誤的發言中捕捉正確的因素,用自己巧妙,機智的語言來點撥學生。如一位教師在教學《晏子使楚》時,請一位同學上黑板板書課題,學生板書課題時,“晏子”兩個字寫得很大,而“楚”卻寫得很小。整體看起來很不協調,全班哄笑不止。但教師不慌不忙,說:“大家先別笑,你們好好想想,這位同學可是很有頭腦的,你們在預習時都讀過課文,對晏子佩服嗎?”“佩服。”學生齊答。“喜歡楚王嗎?”“不喜歡。”這位教師緊接著說:“是啊,請看,這位同學寫的課題。”很多同學馬上領悟,紛紛投去羨慕的目光,自發鼓起掌來。
四、運用發展性的評價語言,關注學生全面發展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學要以學生的“發展性評價”為導向。發展性評價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強調對學生發展的全過程的密切關注,改變了教師的育人觀,幫助教師形成對學生發展變化的正確而全面的認識。如,在《麻雀》的教學中,師:“當獵狗張大嘴巴要吃小麻雀的時候,老麻雀奮不顧身從樹上沖下來,想救小麻雀,對此你有什么看法?”生回答:“我覺得老麻雀是白費功夫,他怎么救得了小麻雀呢?”(部分同學也表示贊同)師反問:“那么,如果你遇到危險,爸爸媽媽會來救你嗎?如果他們不來救你,你會怎么想?”一生答:“我多么希望爸爸媽媽幫我一把啊,有父母的愛,我才有戰勝困難的信心!”師:“說得多么有道理啊!”教師對于學生認為老麻雀自不量力的錯誤觀點沒有放任不管,而是巧妙地引導學生采用換位思考、移情體驗的方式,讓學生置身其中,將心比心,從而感悟到老麻雀這樣做的勇氣。
發展性評價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是教學的重要內容和重要任務,教師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五、評價語言客觀恰當,注重實際
課堂評價語言,應該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以鼓勵、贊賞的評價語言為主,但并不表明,對學生課堂的評價語言要用很多浮躁的溢美之詞來修飾,而忽視了實質情況。對于學生課堂答問的情況應該給予客觀性的評價,從實際出發,恰如其分地運用評價語言,指出回答問題好在何處,應該如何改進則更好。評價語言不能盲目地夸大學生的回答,造成其學習上的混亂。例如,在教學《夏夜多美》一課時,學生在讀“夏夜,公園里靜悄悄的”一句時,用響亮的聲音大聲朗讀。雖然做到了聲情并茂,但很顯然,學生沒有感受到夏夜公園的靜謐之美,讀錯了語氣。筆者在課堂上微笑著悄悄地對孩子說:“噢,你那么讀,睡蓮會被吵醒的。你再讀一次,讓睡蓮再睡一會吧。”這樣的評價客觀地指出了學生不足,又不傷害學生朗讀的積極性,更能引導學生感受夏夜的安靜,學生的第二次朗讀自然十分到位精彩。
另外,教師要對學生實行多元評價,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激勵個性發展。教師在評價中適當地“讓權”給學生,可以變教師評價為師生、生生評價。讓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發現他們的變化與發展,通過評價使學生真正體驗到自己的進步與不足,起到互相學習,互相尊重,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的作用。
綜上所述,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努力提高課堂評價語言素養,在實踐中,靈活并恰如其分地運用課堂評價語言,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引領學生快樂地學習,積極、主動地與文本對話,把他們帶入瑰麗的知識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