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鑫
【摘 要】
教育的目的不僅是使學生獲得一定的實際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這一點在新課標的教學理念中也得到了更多的強調。為此,必須在各個學科的教學中積極融入德育內容,提高學生的品德素質。高中數學作為一門工科性的學科,在傳統教學中往往缺乏德育內容,因此,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是教學改革的重點科目之一。
【關鍵詞】
新課標 高中數學教學 德育滲透教學
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的重要時期,對人才的需求量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同時對人才的要求也有了更高的標準。除了具備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外,道德素質水平也是考查人才的一個重要方面。數學作為一項重要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尤其需要與德育進行有機的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具有良好的道德水平及綜合素質的人才,真正為國家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
1.高中數學的內容及德育的教育目標
數學的研究領域主要可以分為數量關系的研究和空間關系的研究。高中數學的教學重點是對確定關系及不確定關系的研究。在確定現象的研究中主要包括對向量、代數計算等教學內容。此外,空間關系的研究,如平面幾何、空間幾何等也屬于確定關系的研究。在不確定現象的研究中則主要包括概率統計的概念。
高中德育的目標也同樣可以分為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素質等幾個方面。在思想政治方面的要求主要是在愛國主義精神及社會責任感的培養上。具體要求是使學生正確認識到社會主義建設的形勢,并根據發展要求來加強對自身的要求。在道德行為上的要求則體現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選擇上。學生應當培養一定的集體意識,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相矛盾時應當以集體利益為主。同時還應樹立良好的學習態度和作風,培養一定的自理能力和文明意識。在個人性格心理的培養上則要求學生能夠培養健全、獨立的人格,勇于創新的精神,并學會進行一定的自我檢討和反思。
2.高中數學教學與德育的整合
2.1高中數學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滲透
為進行高中數學教學與思想政治的融合,首先應當注重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為達到這一教育目標,可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融入我國古代數學發展的光輝歷史,并通過列舉古代偉大的數學家和數學成就來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名著《九章算術》中就包含了許多先進的數學知識,許多現代的數學理論都是以其中的內容為基礎發展而來的。我國現代也有許多杰出的數學家,例如著名的數學家吳文俊院士就在拓撲學和數學機械化這兩個領域做出了杰出的貢獻。通過這些內容的教學,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了解到我國對數學發展所作出的貢獻,并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信心,將個人的發展與國家的發展有效的結合起來,通過自身的努力為國家的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
2.2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高中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對學生進行唯物辯證的教育,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人生目的。唯物辯證法的核心是辯證的看待問題。矛盾的雙方是對立統一的,世界上的任何一種事物都處在不斷的變化和運動過程中。在看待一個問題時,也應當從不同的角度入手,通過多種途徑來對問題的本質進行了解。數學也是一門充滿著矛盾的學科,只有用唯物辯證法的觀念來看待問題,在學習時才不會走入死胡同,才能真正在學習中有所收獲。
2.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教育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在不斷的發展和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多的益處,但也有自身的缺陷存在。對于中學生而言,應當積極學習市場經濟體制中有益的方面,并自覺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蝕,樹立起正確的經濟觀和消費觀。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將所學的數學知識市場經濟的相關概念有機的結合起來。例如,市場上有很多的投機行為,給消費者帶來了很大的損失,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對這些行為進行分析,并及時的揭穿,從而為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做出自己的貢獻。
3.結 語
教育被人們認為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不僅要教書,更要在教書的同時育人,特別是處于新的課改下,育人的作用更是任重而道遠。在高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抓住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切入點進行德育的滲透,在情感視角下進行高中數學德育;用數學文化進行高中數學德育,多方面展示數學的文化,在數學教學中體會數學之美;用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與方法論指導高中數學教學;讓學生了解中外數學史,發揮數學史在數學教學中的育人作用。
【參考文獻】
【1】劉美麗.淺論高中數學德育教育【J】.教育界,2011(16)
【2】劉作宏.淺談新課標下的高中數學德育滲透教學【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4)
【3】陽勇勝.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滲透德育淺談【J】.中文信息,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