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顧慧
新頒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中指出,幼兒語言的積累和思維的發展離不開閱讀。繪本,作為一種文學作品,為幼兒的語言學習提供了豐富而鮮活的素材。在此背景下,我園積極申報了江蘇省“十二五”課題《生態園區教育資源的繪本創編與多樣化實施研究》,力求結合生態園區教育資源,優化幼兒園繪本特色課程,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本文將以中班主題活動《寶貝逛青楓》為例,談談我自己在繪本創編中的實踐探索與思考。
一、主題活動產生的背景
國慶小長假過后,小朋友們最多的話題就是介紹自己在假期里的活動。在分享交流活動中,他們七嘴八舌地說著自己在公園里發生的有趣的事情。《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到,“要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事件中的教育價值,積極引導”,既然孩子們對青楓公園如此感興趣,那我們就和孩子們一起去發現、去探究,并結合我們的繪本特色,讓孩子在大自然中觀察、創作。
二、主題活動的開展
(一)結合幼兒的已有經驗和年齡特征,確立主題目標,構建主題網絡圖。中班的孩子思維模式是具體形象思維,他們的認知能力和交往能力都達到了一定的水平,他們喜歡問東問西,具有一定的求知精神,喜歡參與自主交流活動。在《寶貝逛青楓》的主題活動中,教師結合幼兒最喜歡的青楓公園的花和沙灘,開展主題活動,積極鼓勵幼兒積極參加繪本創編活動,發展創造性思維。因此,我們制定了以下主題目標。
1.通過參觀、體驗、制作、游戲等形式,引導幼兒感受季節特征,能關注青楓公園景色和人們的活動,并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
2.細心觀察、尋找、發現,能夠用簡短的句子描述自己在郊游過程中的見聞。
3.初步能選擇用畫、折、搓、貼等手段來表現公園里的見聞。
4.通過調查、參觀、表現等活動,創編具有班級特色的故事《寶貝去青楓》。
5.學會與同伴友好相處,體驗集體郊游的樂趣。
(二)主題環境創設及資源利用
1.創設“多元互動”的主題墻
環境是幼兒的第二任老師,它能給幼兒積極的暗示,說出教師未說的話。在環境的刺激下,幼兒活動更投入,也更積極。在主題活動《美在青楓》中,我們充分利用了身邊的生態資源“青楓公園”,同時在開展主題活動的過程中將家長資源作為重點資源進行了有效運用。我們預設將主題墻設計為四大板塊:
①調查表《寶貝去青楓》。(郊游前的準備、我最喜歡青楓的、我想玩的游戲)
②我在公園里。幼兒集體游青楓公園剪影,以及青楓公園親子游的活動花絮等。
③秋天的畫報。主要素材來源:通過游青楓公園,觀察公園里植物的變化,如樹葉的變化,菊花盛開等等系類活動,收集幼兒活動花絮、相關作品以及親子作品。
④《寶貝游青楓》繪本展。主要素材來源:呈現幼在主題活動中的繪本創編。
2.創設與主題相配套、幼兒樂意操作的區域環境
①閱讀區:自制繪本“寶貝逛青楓”,結合繪本閱讀特色,請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的畫報,講述自己逛青楓的故事,鼓勵幼兒互相交流。
②美工區:提供水粉紙及顏料、布團、棉簽、調色盤、抹布等,鼓勵幼兒大膽嘗試用手掌印畫、手指點畫、棉簽點畫和布團印畫的方法來表現秋天的菊花,并引導幼兒嘗試創編繪本《菊花變變變》。
③科學區結合自然角:提供菊花,供幼兒觀察。提供綠、深綠、黃顏色不一樣的同一種樹葉,供幼兒觀察討論。
④益智區:提供大小不一樣的各種實物樹葉和樹葉模型進行大小排序、和按一二、一二的規律排序。
⑤表演區:提供樂曲《秋葉》,鼓勵幼兒創編動作,大膽嘗試歌表演。
(三)引導幼兒積極體驗,開展豐富主題活動
1.參觀青楓公園。幼兒是學習的主體,他們有著不同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方式。主題活動開展前,我們先引導幼兒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寶貝游青楓》,在活動我,孩子們對青楓公園有所了解。
2.結合主題,開展集體活動。主題活動中,我們結合五大領域,開展了社會活動《花兒好看我不摘》、體育活動《運沙》、語言活動《彩虹色的花》、數學活動《花兒排排隊》、美術《菊花》等,豐富幼兒對青楓公園的植物、人們的活動的認識,提升幼兒表達表現的能力。
3.開展主題性游戲活動。①隨著親子綜藝《爸爸去哪兒》熱播后,我們開展了《爸爸去哪兒》的親子社會實踐活動,通過親子共同完成綜合游戲任務,增進父子(女)感情的機會,又巧妙的在活動中提升親子間合作、分工、分享等游戲品質。②在“參觀菊花展”活動中,孩子們了解菊花的品種、樣式和作用,并與美麗的菊花合影留念。感受菊文化,感受傳統文化的熏陶,提升幼兒的審美能力和文化內涵。幼兒在參觀活動中,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與同伴愉快交流。幼兒通過參觀菊花展,能夠用繪畫、手工等多種形式展現千姿百態的菊花,并能用繪畫方式表達本次活動中最快樂的片段,因此,我們開展了《菊花變變變》的繪本創編。
三、我們的收獲
本主題中,我們和孩子們走進了青楓,和爸爸媽媽一起走進菊花展。活動中,我們認識了菊花的種類、顏色,并觀看到了許多菊花的造型:有菊花傘、有孔雀開屏、有雙龍戲珠、有菊花扇等,孩子們被形態各異的菊花深深吸引,爆發了陣陣驚呼聲。
在對菊花的參觀過程中,孩子們對菊花的顏色、花瓣的特點、菊花的作用等問題進行了梳理和了解。通過本次活動,幼兒對菊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幼兒從自己理解的角度來發現菊花的秘密。激發了幼兒探索的興趣、表達的興趣,為幼兒的創編活動打下了基礎。
活動結束后,我們開展了親子創作活動,請家長和寶貝一起把今天菊花展中自己最喜歡的事、最喜歡的景色畫出來,并把幼兒的童言稚語記錄下來。并鼓勵幼兒把自己和爸爸、媽媽創作的作品說給老師和小朋友們聽,并把幼兒的親子作品制作成繪本《菊花變變變》
孩子們對沙灘也同樣很感興趣,我們組織了親子游戲《爸爸去哪兒》,孩子們和爸爸媽媽們一起沙灘尋寶、兩人三足、接力運沙,在體育競技游戲中,增加了親子感情,激發了幼兒愛爸爸媽媽的情感。
通過本主題的開展,我發現孩子們在大自然里學習,會激發他們無窮的想象力和生命力,一樹一花一草,都顯得生機勃勃。正如陳鶴琴老先生所說的“大自然,活教育”那樣,只有在生機勃勃的大自然中,孩子才是最放松,最自由,最有生命力的。
【本文系2013年度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 規劃課題,批準號為D/2013/02/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