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杰
北京大學俞孔堅教授的的設計理念“足下文化,野草之美”在設計界贏得一片好評。足下文化,就是關注平常人的事,關注他們的感情、他們的需要;野草之美,就是善待腳下的自然,鄉土的自然。這樣的思想贏得好評,究其原因在于他的設計不光是在設計,而是在追求“天地—人—神”的和諧統一。在教育界,我想應該也提倡這種理念,讓學生回歸到自然,讓教育變得淳樸,而不是離學生的生活越來越遠,使得學生對周圍的一切感到漠然。本文所闡述的“足下文化、野草之美”,就是讓中學地理教學要回到土地,讓學生學會尊重和善待適應土地和土地上的自然及人文變化過程。
一、 研究背景
筆者所在地區為我國經濟較發達地區,在初中的地理教學過程中也仍然存在著許多的因素阻礙著地理學科“足下文化、野草之美”的傳播。
1.地理教師師資得不到保證
地理學科作為一門義務教育的必修學科,應該是需要一定的師資保障。然而長期的應試教育體制的束縛,使得專業地理教師的隊伍建設存在著許多不足。
2.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執行存在不足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是中小學教學的依據,對于課程標準所規定的內容要有力得落實到實處。而中學地理教育呢,由于客觀存在的因素,課時能不到保證,對于部分學習的內容也同樣得不到滿足。我們都知道現代意義的地理學也就是我們所講得經典地理學階段,是在資本主義大發現時期所形成的,它主要研究的對象是我們人類從未涉及的原始河谷,森林等地以滿足人們對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從他本身的學科起源來看,帶有很強的實踐性,戰國時期荀子說過“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之而止矣。”新頒布的地理學科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地理學科的一大特征就是實踐性,包含圖表制繪、學具制作、實驗、演示、野外觀察、社會調查和鄉土地理考察等。而在現實的地理教育過程中,這些項目幾乎為零。
當然,地理教學過程中存在許多不足,但是我們通過調查與分析,我們滲透地理“足下文化、野性之美”還有許多其他學科無可比擬的優勢。
(1)良好的“群眾”基礎
地理學科在學生中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這跟地理學科特有的學科屬性有關系,地理學科的內容首先能深入到學生生活之中,對學生的日常生活有很多幫助,比如說:我們在講人口中關于少數民族的分布時,適當的介紹些關于少數民族的一些知識,比如說回族、維吾爾族信仰伊斯蘭教,不吃豬肉等一些民族禁忌知識,學生如果掌握這些知識,將有利于指導其旅游活動。第二,地理學科具有較強的思想性,對于學生環保意識的養成具有十分最重大的作用,讓學生知道環保之所以所以然。第三,地理學科研究的是我們自然界和社會系統。但是自然界和社會系統又是十分復雜的,只要我們地理教師理清思路,學生定會有種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能極大地滿足學生的好奇心。
(2)豐富多彩的內容
地理學科是中學階段唯一一門地跨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學的學科。它的里面包含著很多內容。豐富的內容讓地理學科變得十分龐大,能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俞孔堅說過:“一片林蔭,一條河流,一塊綠地,無不潛藏著無窮的詩意,保存這份詩意,他一定會讓人獲得身心再生之感。”讓學生享受學科帶給他欣賞自然的美,感受社會的變化。
二、“足下文化、野草之美”理念在地理教學中的實施
1.關注學生、了解學生的需求
“足下文化”這個足下就是要關注到我們的教學對象。我們地理課堂的教學主體肯定是學生。對于學生我們應該對他們有深入的了解。哲學上講過,運動是絕對的而靜止則是相對的。對于現在的九零后,甚至是零零后,獨一代甚至是獨二代,他們的心理狀況存在著許多差異。初中階段,作為一門學科而言,地理學科在培養學生空間思維上和邏輯思維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初一階段的新生,他們的空間想象能力還比較缺乏,在看很多的圖形時還不能有空間立體感存在。
2.鄉土的融合
中學課程標準規定,“鄉土地理是必學內容”。進行鄉土地理教學,首先應明確鄉土地理的區域范圍。“鄉土”一詞,按《辭海》的解釋,是指“家鄉、故土”,“亦泛指地方”。可見,“鄉土”是一個邊界模糊的地域概念。鄉土地理是指本鄉本土上的地理。課程標準把“鄉土地理”作為中學地理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其目的正如課程標準中所指出的:“幫助學生認識學校所在地區的生活環境,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增強愛國、愛家鄉的情感。”
3.從足下文化上升到關注野草之美
地理是經常跟大自然打交道的一門科學。學生通過我們教師的講解,了解我們身邊的自然環境,但是這樣的環境在如今卻遭遇著許多的變化。比如說,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森林面積的減少……這一系列問題的呈現,學生會不由自主地回過頭發現我們大自然的美麗在悄悄地離我們越來越遠,但是這些問題對學生來說還很遙遠。如果我們在平時的授課過程中,講解這些問題時,多引用我們周邊的環境問題,學生會對環境的變化起到一種切身的理解,從而去關注我們的微環境。通過從自身出發,保護環境,尋求自然地“野草之美”。
三、結 語
地理的教學,特別是在初中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地理問題在社會中顯露出來,地理學科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地位將會越來越重要。作為基礎教育的地理學科教師,我們應該一如既往的向學生傳遞地理的“足下文化”,使學生感受到地理的“野性之美”。當然這條路既漫長又艱難,但惟有我與你孜孜不倦的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