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菲
【摘要】聲樂是以聲音為主的藝術形式,在現代藝術體系中占據著重要位置,是最能抒發內心情感的藝術形式,喜樂悲歡等感情都能通過聲樂來表現。聲樂演唱中氣息、力度的運用十分重要,直接影響音色表現力,影響演唱效果和演唱情感表現,影響聲樂演唱的基本音樂元素“聲”與“情”。氣息與力度影響著“聲”的大小、強弱、節奏的快慢,而音色則影響“情”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在聲樂演唱中只有做到合理運用氣息、力度,正確把握音色,才能做到聲情并茂演唱。本文將這對聲樂演唱中氣息、力度與音色的表現力展開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聲樂演唱;音色;氣息;力度
引言
只有充滿表現力的聲樂演唱,才能富有感染力,打動受眾的心,使受眾產生情感共鳴。聲樂是人情感的重要表達形式,《樂記》中說“凡音之起,有人心生也”,這句話恰恰說明了人們創造音樂的初衷,就是表達內心情感,而情感傳遞才是聲樂演唱的藝術魅力所在。在聲樂演唱過程中,想要做到聲情并茂,演唱時氣息、力度與音色的表現與把握非常關鍵,只有正確把握三者關系,運用好氣息、力度及音色,才能使演唱富有情感。
一、聲樂演唱中的氣息、力度與音色
聲樂演唱是指用人聲演唱,演唱時以人聲帶為主,配合口腔、舌頭、鼻腔作用于氣息,發出悅耳有節奏的聲音進行演唱。成功的聲樂演唱離不開對演唱技巧的運用,尤其是演唱時氣息、力度、音色的處理[1]。若氣息不穩,演唱出的聲音就會發散,缺乏張力和表現力。若力度把握不當音量就會忽高忽低,缺乏藝術美感。音色把握不當不僅無法唱出優美的聲音,更無法產生以情動人的藝術效果。提升氣息、力度、音色的表現力,就算人們聽不懂歌詞依然能夠體會到演唱中傳達出的情感[2]。“聲”是聲樂演唱的載體,而“聲”的表現受氣息、力度、音色變化作用,很多演唱技巧都是圍繞力度、氣息的運用。力度變化就是聲音強弱的變化,是增強演唱感染力的主要手段。沒有力度變化的演唱,往往淡而無味,缺乏情感變化。而氣息作用于聲帶,促進發聲,所以想要發出合格的“聲”,就要學會對氣息的運用。音色則是聲音的感覺特性,不同音色會給人不同情感體現,有著不同表現力。音色發生變化演唱中傳達出的情感就會發生變化,音色是最直接觸動感官的表現手段。氣息、力度與音色有著密切關聯,氣息、力度的運用決定著音色。聲樂演唱中的氣息、力度、音色的把握值得研究。
二、聲樂演唱中氣息、力度與音色的表現與把握
通過前文分析不難看出,氣息、力度、音色在演唱中表現的重要性,成功的演唱離不開三者的有機結合,正確把握音色,合理運用氣息和力度至關重要。下面通過幾點來聲樂演唱中氣息、力度與音色的表現與把握:
(一)對音色的表現與把握
通過對音色特性的分析不難看出,音色表現與把握在聲樂演唱中所占據的重要位置,毫無疑問音色表現影響著受眾聽覺感受。例如,音色的明亮、柔和、黯淡,都能表現出不同感情色彩,音色變化是最直接的情感變化表達方式[3]。因此,聲樂演唱中對音色的把握非常重要,正確把握音色是成功演唱,賦予演唱情感,實現聲情并茂演唱的基礎。音色把握與控制中,必須結合自身演唱特征,將音色控制在能夠駕馭的范圍內。若音色超過自身能力范圍,必然造成破音,影響整體演唱效果。另外,音色變化要結合所演唱的作品要傳達的情感,從而做到真情演唱。
(二)對力度的表現與把握
力度的把握是對聲音強弱,音量大小程度的把握。不同作品對演唱力度要求不同,力度控制與把握和作品思想內容及情感表現密不可分,是演唱中進行音樂形象塑造和演唱情感表達的重要手段。通常強烈的情感用強音,柔和則用弱音。力度把握要結合歌詞,根據歌詞對力道強弱進行合理安排,以增強歌詞表現力和張力,使演唱自然流暢。實際演唱過程中不同藝術風格、不同題材作品,歌詞特點不同,力度運用特征也會不同,演唱時一定要區分好這些差異,并把這些差異演繹出來。例如,傷感歌曲與勵志歌曲,力度強弱的表現就有明顯區別,正確把握力度變化是獲得成功的關鍵。
(三)對氣息的把握
氣息是發聲之本,發聲必須用氣,所以氣息把握影響發聲,氣息把握在聲樂演唱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影響著演唱成敗。優美的歌聲離不開氣息的合理運用,如氣息運用不當聲音就會聽起來十分空洞、干澀,缺乏情感。在演唱時氣息把握中,要保持聲音的連續和穩定,根據情感變化來改變氣息的流速與流量。例如,抒情歌曲演唱時速度要慢,表達要含蓄,氣要吸的深。而熱情豪放的歌曲,氣息流速要加快,流量隨之加大。
三、結束語
在聲樂演唱中,氣息是發聲之本,力度是演唱情感變化之源,音色是演唱情感的表現手段。因此,在聲樂演唱中,想要獲得成功,做到聲情并茂的演唱,必須要正確把握和表現氣息、力度和音色,處理好三者間的關系。
參考文獻
[1]鐘斌.試論氣息、力度和音色在聲樂作品中的體現與實踐[J].戲劇之家,2014,17:131-133.
[2]魏玉亭.中國民族唱法中女高音真假聲結合的演唱技法探討[D].燕山大學,2011,11(14):132-136.
[3]陸劍.論藝術歌曲演唱中的氣息運用和藝術表現力的關系[D].南京藝術學院,2013,12(12):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