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近些年我國改革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中外文化交流也愈發的頻繁,這使得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文化藝術的交流也隨之更加的密切,這一文化發展趨勢的形成,使得古箏藝術也因此獲得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目前,我國現代化的古箏藝術不僅繼承了傳統音樂藝術,其在表演過程中還增加了一些現代化的表演形式和內容,這使得其演奏形式也因此發生了一定的改變。對此,本文以古箏藝術為研究點,通過對多聲弦制古箏自身特點的分析,從而發現其存在的文化優勢。
【關鍵詞】多聲弦制古箏;特色;文化優勢
引言:
所謂的多聲弦制古箏,其主要是由兩種弦制的古箏并置到一起產生的一種組合式古箏。這種組合式鼓掌不僅帶有傳統古箏的演奏特色,還可以擁有多種不同形式的組合方式,這使得其在使用過程中可以按照樂曲的需要演奏出不同的形式。一般情況下,演奏者可以將按照演奏曲目實際的需要,對兩個古箏的演奏區進行調試,從而使得能夠形成滿足自身需要的不同的弦制和調試形式。就目前來看,多聲弦制古箏主要有八種基本的排列組合形式可供演奏者選擇。
一、多聲弦制古箏自身的特色
因為此種新興古箏其使用的是組合式的琴體,所以,其自身特色主要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第一,對于那些只演奏傳統曲目,即五聲弦制古箏的演奏者,此種古箏則屬于兩臺古箏。但因為此種古箏其琴體長度同傳統古箏之間不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在演奏過程中,演奏者的手感和最終呈現的演奏效果不會因此受到較大的影響。
第二,對于只演奏現代七聲弦制古箏曲目,例如《狂想曲》和《華麗》等其他此種樂曲的演奏者,這種組合式的古箏則應該作為首選。這不僅是因為其音質,特別是低音部分的音質要遠遠的好于由傳統五聲弦制古箏該轉成為的C型弦七聲古箏,可以帶來更好地演奏效果,而且其采用的左面為十三弦的組合形式,還可以讓演奏者彈奏一些《柳青娘》等傳統的活五調古箏曲目[1]。
第三,如果演奏者想要以十二樂坊的形式站在舞臺上完成樂曲的演奏,也可以選擇此種組合古箏。由于此種組合箏左右兩面的古箏都可以變成五聲弦制的古箏,而如果其兩面使用的音高不同的話,兩面就會相差半個音節,這樣一來,就能夠完美的演義一些遠關系的離調了。
第四,對于那些想要創作現代形式古箏樂曲的人,就可以利用此種組合箏左面為五聲弦制古箏、右面為七聲弦制古箏的形式來將一些現代化的音調特色同傳統的古箏去掉完美融合,從而在不改變古箏傳統韻味的同時,使其能夠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
第五,如果演奏者在演奏前將左右兩面的古箏都定為了五聲弦制,那么在演奏過程中,演奏者就可以將左面古箏的音高再調高一個八度,這樣一來,整個組合箏整體的音域就會由此擴大五個八度,就能夠完成更多類型曲目的演奏。
第六,如果演奏者將兩面的古箏定成七聲弦制,也可以按照上一條所講的,將左面箏調高一個八度,從而使整個古箏的音樂能夠擴大四個八度。
二、多聲弦制古箏的文化優勢
(一)促進同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
曾經的中國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這使得中國文化也因此在世界各地廣泛流傳,無論是日本的箏,還是韓國與北朝鮮的伽倻琴,都是由中國傳入的,伴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樂器已經逐漸成為這些國家文化和風格的代表,由此可以看出,中國為世界音樂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并且,我國也是一個善于接納世界多元文化的國家,例如,嗩吶、二胡和箜篌等經常出現在現代演出中的民族樂器,都是由國外傳入中國,隨著時間的推移被中國人民改變成為我國主要民主樂器的[2]。與此同時,在我們熟悉的一些西歐音樂發展史中,也有通過改變演奏樂器和樂器的制造工藝來豐富其表現力的例子,所以,多聲弦制古箏的出現和發展,不僅對于推動中國古箏藝術同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首先,此種組合式古箏的出現可以擴大古箏曲目的數量,創作者在創作中可以結合其他國家和地區相關曲目的表現內容來進行創作;其次,多聲弦制古箏的出現使得古箏的演奏風格更加的多樣化,一些由傳統古箏無法演奏出的現代曲目和西方曲目也可以被完美的演繹出來[3]。
(二)豐富了古箏藝術的內容
無論是五聲弦制還是七聲弦制的古箏,都是世界樂器種類中相對發展比較成熟的弦制,而現在我們所講的多聲弦制古箏,就是以二者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在傳統五聲弦制演奏曲目的基礎上引進七聲弦制的古箏作品和演奏形式,不僅可以推動古箏藝術的現代化發展,還是豐富其演奏內容的重要途徑。與此同時,雖然大部分亞洲國家目前使用的箏類樂器都是由我國傳過去的,但是其并沒有完全的借鑒,而是創造了七聲弦制的演奏方法,并且,經過了這么多年的研究和發展,這些國家已經創造了很多七聲弦制的演奏作品和演奏經驗。而且,無論是五聲弦制還是七聲弦制的古箏,其無論是演奏的手法還是技法都是十分接近的,所以,在演奏過程中并不會存在受技法影響這一因素。因此,將五聲弦制和七聲弦制組合到一起形成一種新的組合式古箏,就意味著亞洲其他國家的古箏曲目也可以被我國古箏演奏者們所演奏,這樣一來,就可以是的我國古箏藝術的演奏范圍和內容得到進一步的豐富[4]。此外,雖然多聲弦制古箏使用的是組合式的琴體,但是其系統具有較高的開放新,每個演奏者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來定弦,這樣不僅不會對演奏者的技法產生影響,還可以提升樂器演奏的音色和音質。
結束語:
總而言之,自從多生弦制古箏出現之后,就受到了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這種組合式古箏形式的出現,不僅為古箏曲的創作者和演奏者提供了更多的創作可能性與演奏的途徑,還有效的豐富了古箏作品的調式和調性,擴大了古箏曲目的受眾范圍。此外,與傳統古箏不同的是,多聲弦制的古箏屬于一種新興的事物,所以其自身必然還存在這一定的缺陷,所以,相關人員在使用過程中一定要對其加強研究和檢驗,在演奏過程中盡可能的凸顯出其優點,采用合適的方法來調整和完善其存在的缺陷。
參考文獻
[1]李萌.多聲弦制古箏的特色與文化優勢[J].樂器,2009,10(10): 22-24.
[2]荊靜茹.論多聲弦制古箏的發展及演奏特點[J].職大學報,2011, 05(10):79-87.
[3]陸晶.多聲弦制古箏在現代箏樂中的應用[J].音樂生活,2013, 05(05):61-64.
[4]徐蔚茹.古箏樂曲中特殊音效的演奏技法與功能[D].中央音樂學院,2012.
作者簡介:白娟,棗莊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職稱時講師,研究方向古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