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子超
【摘要】眾所周知,京劇被稱之為“國粹”。它融入了音樂、戲劇文學、武術、雜技、舞臺美術等多種藝術手段,以高超的表演藝術和文化底蘊成為我國戲曲的代表,享譽海內外。自“四大徽班”進京以來,京劇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后經梅蘭芳、程硯秋等一代代大師們的努力,京劇儼然成為具有深厚文化傳統、實踐積累以及深厚群眾基礎的“國寶”,甚至在世界戲劇舞臺上大放光彩,在藝術成就上與西方的歌劇齊名。
【關鍵詞】中學音樂;引領學生;京劇藝術
在經濟社會環境不斷變化發展的今天,作為一名中學藝術教育工作者,如何引導當代青少年感知京劇這一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激發他們的興趣,是值得思考的重要問題。2008年2月,教育部辦公廳下發了《關于開展京劇進中小學課堂試點工作的通知》,決定將京劇藝術納入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音樂課程中。此舉充分體現了新課標所強調音樂課程的文化傳承價值和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的理念,有利于拓寬學生的審美視野,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從此中學音樂課有了一個新的使命——為學生掀起京劇藝術的“蓋頭”來。
一、“京劇進課堂”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學生接受傳統文化熏陶
京劇雖享譽世界,然而隨著流行音樂的快速發展和媒體的宣傳,充斥校園的是快男超女、RAP、搖滾等元素,京劇的魅力很難被學生發現。因此,把京劇帶進課堂,給學生一個親近京劇藝術的窗口,有助于他們認識并喜歡上這種藝術形式,從而受到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
(二)有利于學校開展思想教育工作
加強京劇藝術教育,是學校進行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又一重要途徑。在我國傳統的京劇作品當中,諸如彰顯公平正義、無私嚴明的《鍘美案》,歌頌革命精神、有勇有謀的《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等,都能在教學中通過教師良好的引導,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和啟迪。
(三)有利于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建設包括方方面面。在硬件保障的情況下,一所學校的校園文化軟實力則顯得更為重要。用安寧代替浮躁,用高雅代替平庸,用健康向上代替粗野庸俗,通過京劇審美教育,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和鑒賞能力也是加強校園文化軟實力的途徑之一。
二、在中學音樂教育中開展京劇教學的策略
談到京劇課堂教學,不少音樂教育工作者都會遇到一些困擾:如何讓京劇經典中的精華之處在當代中學生中得到共鳴,使之發揚和傳承?怎樣既不完全拋棄傳統的教學方法,又結合京劇藝術的特點在教學方式上有所創新?怎樣讓學生也參與到京劇藝術的傳播之中來?因此,教師應當尋找傳統和當代的貫通點,在新課標的指領下,探索構建全新的京劇教學模式。下面就筆者在京劇教學中總結出來的經驗談談京劇課程的教學設計。
(一)戲歌導入
京劇雖博大精深,但與學生們的距離太遠,因此,教師成功的導入并激發學生們的興趣,是京劇教學成功的關鍵節點之一。結合學生喜愛流行音樂的特點,以一首通俗易懂的戲歌作品欣賞作為導入就是一種方式。所謂戲歌,就是當代形成的一種把戲曲唱腔和通俗歌曲結合起來的新的藝術形式,這種既像戲又像歌的藝術形式,是戲曲這種傳統古老的藝術形式與當代流行元素結合的產物。歌詞內容反映當代人的生活情感,而曲調旋律用的卻是中國古老的戲曲形式,二者結合自然相得益彰,風格獨特。如《粉墨人生》、《新貴妃醉酒》等。
(二)多樣選材
在京劇教學時,僅學習教材里的幾首京劇片段遠遠不能達到普及、推廣京劇藝術的目的,這就需要教師去認真挖掘,反復斟酌,從課外選取一些既能被學生接受,又具有一定鑒賞價值的京劇作品來學習,進一步提升京劇藝術內涵對學生的吸引力。例如經典的《大鬧天宮》、《空城計》、《打龍袍》等京劇選段,還可以把這些京劇選段和文學原著進行對比指導,使學生總結出京劇和影視作品、文學作品的異同等等。
(三)唱、演結合
京劇不僅是“唱”的藝術,也是“演”的藝術。在課堂上適當加入一些模仿表演,邊唱邊演,是十分必要的。這不僅會起到活躍課堂的效果,還在不知不覺中將學生變為京劇藝術的實踐者和傳播者。
(四)學科綜合
京劇是一門綜合藝術,在教學中若能科學地將部分學科資源結合起來,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師可嘗試在京劇教學中巧妙引入美術學科的表現特點,八年級學生學習《唱臉譜》一歌后,就可以順勢介紹臉譜的譜式和色彩含義,并讓學生嘗試去創作臉譜。再如將文學和京劇聯系起來,京劇里的念白,文學底蘊豐富,它是以一種介于讀與唱之間的音調,是將語言戲劇化、音樂化的一種表現手法,教師可引導大家感受念白特點,理解念白的含義,并一起學讀幾句京劇作品的念白,加深印象。另外,很多傳統的京劇往往是根據歷史上一些故事情節改編創作的,教師適當引導,也能加強學生對歷史學科部分知識的掌握。
(五)音樂創作
教師可指導學生利用鼓、鑼、镲等京劇中常見的伴奏樂器,結合京劇伴奏的特點,創編一些節奏型進行表演,并請另一組同學隨鑼鼓點做京劇武斗場面。這樣的京劇創作嘗試能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參與性,也讓學生做到了學以致用。
當然,想要高質量地把京劇藝術引入課堂,還需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搞好相關培訓學習,提升教師的基本功素質。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必須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中學音樂課堂上廣泛開展國粹(京劇藝術)的傳播,以多種途徑靈活生動地開展立體化京劇教學,使學生了解熟悉進而喜歡京劇,熱愛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這才是京劇教學的真正意義。為了讓京劇這一國粹深入下一代的心中,讓我們音樂教師和社會各界攜起手來,使京劇這朵奇葩在校園中越開越亮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