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高中學音樂教學評價工作的合理性,是開展中學音樂日常教育活動中的重點,改良音樂課堂教學行為的評價方法,設置科學的學生音樂課堂行為觀察表,不僅對于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激發學生感性思維的創造活動也有中要的幫助。中學課程教學活動中的音樂教學,應該重點針對學生的“識譜能力”和“演唱能力”等音樂教學中的基礎性知識技能進行培育,本文根據中學音樂課程教育的實際評價策略改進方法展開討論,提出幾點培養學生學習音樂興趣、提高自身音樂鑒賞能力的可行性措施。
【關鍵詞】中學音樂;多元評價;有效運用;教學活動
前言:
評優活動一般可以設置為三個等級,本著以鼓勵學生的音樂學習積極性的角度出發,可以將評價特設為優秀、良好、一般三個等級。在評價的過程中,如果獲得良好的同學學習態度不夠端正,教師應該指導其與成績優秀的同學加強合作和交流,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尊重其他同學的意見,積極參加小組的討論活動,服從分工并且與同學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一、多元評價在中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價值
在針對學生的個人特點開展興趣音樂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體現出對于學生個人欣賞能力表達和個人音樂表現水平偏好的理解和尊重。對學生的評價不應該僅僅從筆試成績出發,而是應該從學生的日常行為評價入手,體現出多元化。評價具體還應該包括對于學習態度方面,如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較強的自覺性,學習時注意力比較集中,那么,教師應該對其提出表揚。如果他們對于音樂的學習沒有產生濃厚的興趣,那么中學教師的很多教學工作就將難以開展。在對中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最終評定時,應該參考其在日常的學習活動中有無積極地參與各種音樂活動,如果同學在日常的學習活動中能夠積極地投入到音樂活動中去,教師應該及時地給予其贊許,在學期末日常考核學分評定的時候給予課堂表現良好的同學高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提高教學活動中多元評價運效率的方法
(一)對學生課堂表現進行評價,鼓勵其對經典音樂進行賞學
在鼓勵學生積極感受音樂魅力的活動中,教師可以提供簡單音樂器材,讓學生從模仿開始,對中國的傳統名曲《白毛女》、《二泉映月》、《紅河谷》等作品進行唱學,有樂器表演基礎的同學可以在一旁參加伴奏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
中學音樂課程教育本來就是一種對于“旋律美”和“節奏美”的追求,也是一種建立在學生興趣基礎上的能力培養工作。一個民族音樂素養的高低,間接體現了這個民族審美能力和審美水平的高低。《茉莉花》這首歌曲是中學音樂教材的經典曲目,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合唱的方式引入課題。為了讓大家更好地了解《茉莉花》這首歌曲的創作歷程,可以制作小報并且打印出來,讓學生對這首歌曲的創作歷史,以及它在國內的流傳范圍和世界受歡迎程度進行介紹,從而在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對于這首作品的喜愛。運用多媒體網絡教學設備,組織學生收看頂級藝術表演團體的演奏節目,從而加深經典作品對于學生的熏陶教育。
(二)對學生小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考察合作效率
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四個到五個小組,小組之間的學生在課后獨立收集不同類型音樂作品的相關材料。每一個小組的成員控制在6-9人,可以針對“中國傳統音樂作品欣賞”、“現代音樂作品鑒賞”、“西方音樂經典曲目賞析”等多個單元,開展分組研究和作品介紹的相關問題篩選工作。老師可以在多元化的評價方法推行過程中,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組長的當選工作采取“自薦制”,如果有想要當組長的同學,他需要負責整個小組音樂各類素材、音頻和文獻內容的整理工作,當然,當小組長的同學,在每一個學期的年末考核活動中,可以安排其獲得額外的加分。小組中學生代表發言,不僅會得到教師的點名表揚,還會得到口琴等小獎品的鼓勵,如果學生在課堂活動中參與積極性一直比較高,教師可以將其記錄到年度學生的優秀評價中。通過學生之間的帶動和感染作用,讓學生感受到音樂學習的快樂,在快樂的學習過程中,體會到音樂欣賞作品的快樂和美好。教師可以采取“寓教于樂”的辦法,將學生的音樂熱情激發出來,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加深其對于優秀作品的記憶能力。
(三)對學生音樂學習態度進行評價,鼓勵其終生學習
可以安排學生自己去制作各種視頻課件,讓后參與在閱讀了音樂理論介紹之后,參與到音樂的講學活動中去。首先,學生應該自主展示精品音樂曲目,然后根據老師的中學音樂領域的發展與建設,需要老師和學生之間開展廣泛的合作與交流,才能夠實現高中教學計劃的有效推進,對學生音樂學習態度進行評價,鼓勵其終生學習。由于音樂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情感表現力,現代音樂的推廣已經成為了現代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部分。雖然部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接受能力比較差,學習的速度比較慢,但是,教師應該改變傳統教學活動中以學習結果為唯一參考依據的評價方式,而是應該考察學生在音樂作品賞析的過程和學習歌唱的過程中注意力是否完全集中,應該看到學生付出的現實努力。比如,在外國經典英語賞析的活動中,由于歌詞和旋律的理解難度比較大,教師應該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自信心和自主性,允許學生有自己獨特的音樂學習方式。
結束語:
開展英語教學工作中的多元化建設,需要在學生興趣方面加強建設,通過觀察學生的課堂行為,確定針對于學生具體的評價策略。在激發學生興趣方面,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手段相結合的方法,采用課堂音樂鑒賞的方法,讓學生能夠感受到音樂作品的旋律和節奏的美感,從而加深其對于經典音樂作品的感悟能力和記憶能力,進而有效地提高教學工作的具體效率。
參考文獻
[1]任赫.論素質教育背景下如何發揮中學音樂教學的實效性[J].音樂時空,2012,(8):114-115.
[2]丁芒.現代流行音樂影響下的中學音樂教學策略分析[J].音樂時空,2015,(6):154-154.
[3]石淑菊.中學音樂教學中引入流行音樂的可行性研究[J].音樂時空,2015,(20):161.
[4]于麗.論以人為本在中學音樂教學的實施途徑之一——合理運用流行歌曲對于提升中學音樂教學的重要作用[J].大眾文藝,2012, (3):232-233.DOI:10.3969.
作者簡介:朱艷(1983—),民族:漢,籍貫:貴州省六盤水市,學歷:本科,職稱:音樂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