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音樂治療與亞健康干預性的認知研究基礎上,從生理、心理兩個方面對亞健康的具體特征進行歸納分析,進而構建音樂治療的干預性方案和具體實施措施,全面的理解和把握音樂治療與亞健康的關系,以便更好的探究音樂治療對亞健康干預性的價值思考與發展前景展望。
【關鍵詞】音樂治療;亞健康;干預性;有效性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活質量也逐一提升,但由于人們的生活節奏相對較快,工作壓力相對較大,一定程度上使人們的生活環境時常處在一種緊張、焦慮等諸如此類的亞健康狀態中。因此,亞健康的種種表現也隨之呈現并困擾著人們的日常生活,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和思考。音樂治療作為心理治療的一個分支,對亞健康狀態的干預性有著積極的作用和意義。
一、音樂治療與亞健康的認知
音樂治療作為一門邊緣學科,其內容涉及面相對較為廣泛,隨著人們對音樂學科專業的理解以及需求的不斷擴大,音樂治療作為其內容衍生的一部分逐漸在人們的生活中所接受和認識。與此同時,隨著人們文化修養的提升和對生活質量的積極認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方式。有鑒于此,筆者對于音樂治療與亞健康相關領域的研究就成為我們值得關注的課題。
(一)概念的釋義
1.音樂治療的概要
作為新興的治療學,音樂治療并沒有統一、權威的定義。不同的國家、地域、人群對音樂治療的解釋都不一樣,所以可以得到以下觀點:音樂治療就是用音樂來緩解、調理和改善亞健康狀態的人群;音樂治療師運用一些音樂素材和音樂活動等方式來醫治、刺激、引導病人向理想的身體狀態發展,幫助人們獲得健康。
2.亞健康的界定
要了解亞健康我們需要先知道什么是健康。“世界衛生組織”①曾對健康作了以下定義:(1)精神煥發,在正常的生活環境和工作中能沉著冷靜的應對外在的變化;(2)為人處事樂觀積極,勇于承擔責任;(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外界環境的各種變化;(5)能夠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傳染病;(6)體重得當,身材均勻,站立時,頭、臂位置協調等。
了解了健康,那么我們該怎么理解亞健康呢?首先亞健康不是病,同時又不屬于完全健康,是處于健康和病態的中間狀態。它不可能好端端的就突然停轉,只有經過長時間運轉、摩擦、生銹和時間的氧化才會壞掉。
(二)選題研究現狀綜述
筆者閱讀了很多關于音樂治療與亞健康方面的資料,其中就有張鴻懿教授寫的《音樂治療學基礎》(中國電子音像出版社,2000年出版),這本書全面論述了音樂治療學的發展概要情況以及心理學的基礎,還有在治療時適應的癥狀,同時還論述了心理與音樂治療的關系以及音樂治療的方法和技術等。還有一些學者進一步研究了老人、兒童以及精神病患者的有關音樂治療的措施,開啟了我國音樂治療在教育上的特殊領域。目前有關音樂治療的研究還是比較缺乏的,能達到一定深度的原創作品更是不多,這正說明我國音樂治療學的研究尚且處在初步階段。
二、亞健康的表徵與音樂治療的干預性措施
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一下音樂對我們心理的作用。我們喜歡聽好聽的、自己喜歡的音樂,因為這樣的音樂能讓自己感覺到輕松愉悅,好的音樂有時候真的會很神奇,它能讓我們減輕壓力,暫時的忘記痛苦。筆者親身經歷后更是肯定這一說法,這就應了一句話:好的音樂是慰藉心靈傷口的良藥。
(一)亞健康的具體特征
要真正的認識亞健康,我們需要從它的表現來了解,亞健康主要分為兩大類,即生理亞健康與心理亞健康。
1.生理亞健康
在這個生活節奏很快的社會環境下,人們通常會面臨外界帶來的各種問題和壓力,從而使整個人經常處于緊張的狀態而得不到及時的調整,久而久之就會使機體失去平衡,導致機體無法適應外界的各種變化,最后出現了一些生理亞健康。主要表現可以分為以下:
(1)失眠。偶爾的失眠會在以后的睡眠中很快補回來,對人的健康沒有太大的影響。然而經常睡眠不好的人們就需要注意了,就會給人們帶來一定的影響,最直接的就是精神不振,疲倦乏力,嚴重的甚至會出現頭暈頭痛,免疫力下降等危害。
(2)嗜睡。嗜睡正是一種身體進入亞健康狀態的有力表現,它是由肌體營養欠缺,甚至是人體內臟功能低下所造成。
(3)食欲不振。食欲不振會使人的營養攝入嚴重不足,容易讓人疲倦,還會導致人的免疫能力下降。因此食欲不振者,通常體弱多病,長期處于亞健康的狀態。
2.心理亞健康
心理亞健康是指:由于受天生和基因因素的影響所形成在心理上的一些特性,并在一定條件的影響下所造成的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為:
(1)抑郁。人的一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有的事情會給我們帶來負面的影響,心理素質差或者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弱的人們就無法正確的面對這些事情。比如犯了錯誤就會深深自責、內疚不能自拔,對自身的外在條件以及處事能力悲觀失望,漸漸會感到與他人之間有距離,最后孤獨、失落而又自卑。
(2)焦慮。焦慮是人們最常見的一種負面情緒反應,通常都會杞人憂天,害怕會有某些不好的事情發生,表現出異常的緊張、多疑、擔憂或恐懼,經常提心吊膽。引起焦慮的原因可以是真實的外在事物,也可以是憑空捏造的想象,歸根結底都是自己的內心在作祟。
(二)音樂治療的干預性方案
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時如果不能及時調節,就會產生不良反應,甚至發展成為病態。音樂對亞健康狀態的改善和調理功效已被中外許多學者所公認,很多音樂都能使人放松心情,忘卻煩惱,促進身心健康,是緩解和改善亞健康狀態很好的選擇。那么如何實施音樂治療干預性的措施呢?
1.情境創設
對于經常失眠的患者,首先要為其創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并在睡覺前選擇聆聽帶有鎮靜性舒緩的音樂,所選的樂曲一般具有以下特點:節奏平穩緩慢,旋律輕柔,曲調婉轉動聽,音色抒情悅耳。如經典的輕音樂《夜的鋼琴曲五》,旋律仿佛溪流,仿佛輕風,像水,像詩,似夢,讓人隨著音樂不知不覺進入夢鄉,讓大腦更快的休息好,在一定程度上對嗜睡的人群也有很大的幫助。
2.心理調節
對于那些心理亞健康的人群,應該讓音樂與他們的心理達成一定的共鳴,通常適合選用帶有消慮性和解郁性的樂曲。這類樂曲容易讓人心情放松,旋律起伏較大,節奏歡快活潑,速度中等,音色清新明亮,表達出一種愉快、向上的情緒。如我國民族管弦樂曲《春江花月夜》《彩云追月》等音樂,此類音樂旋律平緩,悅耳動聽,讓聽者感覺神清氣爽、賞心悅目。讓人們從音符與音符之間就可以感受前所未有激情和向往,對抑郁、焦慮等心理的改善有著很好的作用。合適的音樂才是最好的音樂,要學會根據自身的亞健康狀況來選擇對自己有幫助的音樂。
(三)音樂治療與亞健康的關系
音樂治療與亞健康有著一層很微妙的關系。音樂治療學科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人們對各種音樂需求的不斷擴大,更重要的是因為人們身心狀態的不理想,這就導致人們對許多治療學科領域的不斷探索,最終讓音樂治療慢慢的發展起來。隨著音樂治療越來越被利用在治療學,它與亞健康之間的關系也變得越來越緊密,從當代人們的生活條件與節奏來看,音樂治療非常適合用來干預當代人們的亞健康狀態,從音樂治療的性質和優點來看,它很適合長期運用在人們的亞健康狀態中。
三、音樂治療對亞健康干預性的價值與展望
音樂治療在我國日益得到重視,其應用亦漸漸深入,隨著理論體系的逐步完善,它在亞健康干預性中的價值也慢慢被人們所發掘、運用。
(一)理論形成與實踐價值
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醫典籍《黃帝內經》的《靈樞·五音無味》等篇章中,就將五音:角、徵、宮、商、羽,分別與人體的五臟:肝、心、脾、肺、腎對應起來,認為五音與五臟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禮記》中也有記載:“樂者音之所由生業,其本在人心感于病也。”②當時就已經注意到了音樂能干預治療疾病,只是那時候并沒有較完整的體系,不能算作學科。
隨著音樂治療的發展,漸漸體現出了它的價值。經濟價值是一個大的方面,音樂治療首先成本低,并且容易施展,健康無副作用,又沒有時間的限制,這就節省了很大的一筆醫療開銷,也讓音樂治療有了全民實施的必要性。這對促進完善音樂治療有著很大的作用,甚至于對國民經濟和國家生產力的發展都有著巨大的好處。
(二)思考與展望
由于社會的快速發展及人類文明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相對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快節奏的生活讓身體各方面都出現了不同的問題,這就使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重視,對亞健康也越來越了解,也促使人們的思想在不斷的發生變化。目前,由于音樂治療有許多局限性,所以應用范圍并不很廣泛,但是,由于音樂無處不在,音樂治療的應用領域還是十分廣泛的,這就讓拓展音樂治療的領域成為必要的趨勢。我們不僅要從基礎理論的層面去認知和把握,而是要在進一步探究有關音樂治療理論體系的構建基礎上全面把握其實踐價值和發展方向,為音樂治療在亞健康干預性的研究中奠定理論基礎和實踐意義。
注釋:
①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WHO)是聯合國下屬的一個專門機構,只有主權國家才能參加,是國際上最大的政府間衛生組織,現有194個會員國。
②丁鼎.禮記[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29-33.
參考文獻
[1]陳菁菁.《音樂治療學的定義、形成及其在中國的發展》[J].音樂探索2004,(03).
[2]魏育林,劉偉.亞健康者---音樂治療帶給您福“音” [J].中老年保健,2004,(03).
作者簡介:姚宗華(1979.12—),男,漢族,河南省沈丘縣人,碩士研究生,周口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音樂理論、中國當代流行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