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鋼琴教學作為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的有效性主要在于學生能夠在學習后將自己的內心情感用鋼琴演奏的方式表現出來。從鋼琴教學的有效性我們也可以看出,音樂情感對于鋼琴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人的生活和情感經歷越來越豐富,與此同時情感體驗更加豐富。情感是人類珍貴的無限資源,重視情感在鋼琴教學中的作用,正確發揮情感在鋼琴教學中的功能能夠有效提高鋼琴教學的有效性。文章較為系統的介紹了情感在鋼琴教學中的各種功能,并就如何培養學生健康的音樂情感進行了相關分析。
【關鍵詞】音樂情感;鋼琴教學;功能
引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音樂的追求也在不斷的提高。現代人們要求音樂不僅要動聽悅耳,而且要能夠演繹出演奏者的內心世界。鋼琴教學作為音樂教學的表現形式之一,對學生們的音樂素養和音樂情感的要求較高[1]。只有當學生能夠將自身豐富的內心情感以鋼琴演奏的方式演繹出來,才能夠說明該學生已經取得了較好的鋼琴學習效果。事實上,現代人的生活經歷和閱歷較以往的人們更加豐富多彩,與此同時他們的內心情感也更加豐富。這種豐富的情感體驗和情緒是人類在追求音樂的道路中的寶貴財富,鋼琴教師應該采取有效的措施,充分挖掘學生內心豐富的情感,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學會如何將情感應用于鋼琴演奏中。目前,大部分的鋼琴教師已經認識到情感在鋼琴教學中的功能與作用,但是如何正確如何培養學生健康的音樂情感成為了鋼琴教學的難題之一。
一、鋼琴教學概述
鋼琴教學是一項較為復雜的音樂教學。首先它需要演奏者對鋼琴的音色和音量把握到位,音樂要準確,虛實結合、明暗結合[2]。其次,鋼琴演奏同時需要演奏者各部分肢體和內心的協調,包括手指、手臂、腳部、腦力和情感等[3]。只有當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能夠同時將這幾部分做好,做到協調一致,收放自然,才能夠將一曲鋼琴曲演奏到到位。一曲鋼琴曲的時間并不是十分長,學會彈奏一曲鋼琴曲也并不難,但是要演繹好鋼琴曲卻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加強鍛煉,協調各部分肢體,提高鋼琴演奏技巧,并學會將情感融入其中。
二、淺析情感在鋼琴教學中的功能
(一)情感在鋼琴教學中的調節功能
調節功能指的是情感人們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對人們具有增強或者降低的作用。根據國際上部分心理學家的調查研究發現,情感對人們的認知有著較大的影響,但是這種影響并不是說是單向影響,而是雙向的。心理學家根據人類情感的強度和情感的性質來對情感的調節作用進行分析,葉克斯的道德森定律[4](YerkeF—D0dsonhw)向我們揭示了:當人們產生中等強度的情緒時,該種情緒對人們的操作和智力活動起著推動作用;但是當人們的情緒波動強度過大或者過低時,此時的情緒對于人們的操作和智力活動會產生負面的影響。除此以外,實驗還證明,愉悅的心理情緒對于人們的智力活動和操作是有益的,而憤怒、煩躁、痛苦、悲傷等負面情緒對人類的智力活動和操作則同樣起著負面作用。鋼琴教學屬于研究范圍內的智力操作,根據研究內容顯示,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最適合學生學習的情緒為中等強度的正面情感。這對鋼琴教學是較好的啟發。因為在實際的鋼琴教學中,教師會發現,學生需要掌握的學習資料和學習內容太多,在不斷接受和吸收知識的過程中,學生很容易就會產生情緒的變化,如煩躁、疲憊等。大部分學生在學習初期能夠保持較好的心情和學習熱情,但是時間久了以后這種學習熱情就會下降,負面情緒會隨之暴露出來。這對學生的學習是不利的,教師應該改變教學模式,在課堂中不斷調節課堂氛圍,盡量使學生保持最初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
(二)情感在鋼琴教學中的動力功能
情感在鋼琴教學中的調節功能指的是情感對人們的學習和認知過程有著推動或者阻礙的作用。鋼琴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恰當把握學生的情感,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但事實上是,教師在鋼琴教學中經常讓學生在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演奏[5]。這種硬性的規定不僅對學生產生了較大的壓力,而且學生在短時間內無法把握體驗足夠的情感,最終降低學生的學習動力,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不利。正確的做法是,教師在課堂中要重視學生的情體驗,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充足的動力。教學在進行鋼琴教學時,不僅要教導學生把握正確的鋼琴演奏技巧,更加提高學生對鋼琴曲中的音樂情感進行體會[6]。例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將單純的技巧教學放下,讓學生放松身心感受自己為他們準確的一曲或者幾曲鋼琴曲,使學生感受音樂給人帶來的情感體驗。通過這種放松學習,學生能夠更加了解到將情感融入音樂中的重要性,對于提供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
(三)情感在鋼琴教學中的感染功能
情感在鋼琴教學中的調節功能指的是人們在認知過程中能夠通過自己的情感宣泄感染其他人,使他人也產生同樣的情感的作用。人類具有社會屬性和群體屬性,人類行為、表情等都會對周圍人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為了更好的適應社會環境,人們都會對自我情緒進行控制和調節[7]。簡單的說,人們從對方的面部表情、眼神等可以看出一個人此時的情緒變化甚至是情感體驗。在交流層面來說,語言固然可以幫助人們更急清晰的表達某些事,但是表情卻比語言更加能夠體現一個人的內心情感,且表情比語言具有更加強烈的感染力。具體來說,情感的感染功能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通過情感的感染力,使觀眾也獲得情感共鳴,即以情育情。當人們感受到演奏者的情緒,人們的情緒也會不自覺產生變化。另一種是以情動人[8]。以情動人指的是演奏者通過鋼琴表演能夠感動其他人,使他人的情緒高漲。事實證明,激動的情緒要比低落的情緒更容易引起他人的共鳴并為他人所接受。因此,鋼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要讓學生多感受優秀鋼琴家的作品,使學生能夠被鋼琴家們的音樂情感所感染,激發出學生內心豐富的情感,從而促使學生將情感與音樂作品相結合,形成自己獨具一格的音樂風格。
(四)情感在鋼琴教學中的信號功能
情感在鋼琴教學中的感染功能指的是情感具有通過表情進行信息傳播的功能。表情是人類情感的外在體現,其具有先天性、慣性、可控性等眾多特點[9]。將情感在鋼琴教學中的感染功能應用于教學中能夠很好的幫助學生了解教學內容和理解音樂的內涵。因此鋼琴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要注意兩方面:第一,平時多注意觀察學生的面部表情和動作行為,方便以后矯正學生的表情以更好的表現出音樂的情感;第二,教師在教學中要適當的就面部表情和行為動作進行教學,教授學生必要的肢體技巧。此外,教師教學中應該盡量多的為學生進行形象化的教學內容講解,提高學生的音樂想象力,幫助學生正確理解音樂的內涵,提供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教學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行為、語言表達等。這是因為,輕松的表情、語言、行為等能夠在心理上緩解學生的壓力,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和演奏。試想,在進行舞臺表演時,如果臺下的觀眾皆是非專業人士,那么表演者發揮出來的水平就會較高;相反的,如果臺下的觀眾是專業的鋼琴、音樂人士,那么表演者肯定會感覺十分緊張,擔心臺下觀眾會看出自己的表演缺陷,影響正常水平的發揮。因此,學生在課堂演奏過程中,充當觀眾的教師的表情也需要控制在適度的范圍內。
三、培養學生健康的音樂情感的對策
(一)給予積極的心理暗示
前面我們已經說了,積極的心理情緒如開心、愉快等對學生的學習熱情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培養學生健康的音樂情感,首先需要教師給與學生積極的心理暗示。自信是做好任何事情的致勝法寶,相對的,悲觀的、消極的情緒對于人們的行為有著阻礙的作用。人如果長期情緒低迷,這對自己就是一種否定,而這種否定將會使人們不敢嘗試,更不用說嘗試成功了。因此人們應該常常對自己說:“我能行!”鋼琴教師在教學中就應該經常對學生說:“你能行,我相信你。”自然,積極的心理暗示并不一定意味著隨意夸大,只有符合客觀事實的積極的心理暗示才能夠產生效果[10]。也就是說,積極的心理暗示需要以適度要求為前提。演奏者只有正確估量自己的能力,在能力范圍內鼓勵自己“能行”才有可能獲得良好的效果,否則過高的要求容易打擊自己的自信心,同樣不利于提高演奏水平。
健康的音樂情感同一般的行為技巧一樣,也是能夠通過訓練加強的。在演奏中如果一味強調演奏的每一個音符都必須準確無誤,對演奏者來說將是莫大的壓力,不利于演奏者發揮出正常的音樂水平。因此,鋼琴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一定要培養學生這種錯誤的觀念。要讓學生學會忘記之前失敗的演奏,專注于這次的表演。教師要教會學生,在演奏中即使出現了個別錯誤也不需要過度計較,繼續演奏下去,不然演奏者的注意力分散后將會造成更多的錯誤。
(二) 逐步強化實戰訓練
鋼琴表演是個人表演,在正式場合表演時,整個舞臺只有演奏者一人,而臺下還有眾多的觀眾。對于實戰經驗較少的演奏者而言,他們經常會在舞臺上怯場、緊張,導致表演效果不佳。因此,為了提高學生在舞臺上的表現力,鋼琴教師必須要加強對學生的實戰訓練。但是這種訓練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逐步將學生從個人演出轉變為公開演出,只有這樣才能夠幫助演奏者在正式表演的場合中放松心情,發揮出正常的演奏水平。
一個人在鋼琴房練習有了較好的效果之后,再讓她(他)在教師面前演奏一遍很有可能就會出現彈奏錯誤。這就是演奏者對演奏環境不適應加上緊張的表現。因此,教師在給學生進行實戰訓練時可以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例如,第一天讓學生獨自一人在鋼琴房練習,在練習的差不多的時候,第二天或者第三天讓學生邀請她最好的朋友進鋼琴房陪練,第四天再增加幾名同學,第五天再增加幾名同學,最后將教師請去一起聽她演奏。這樣的演奏效果必然會優于一般形式的訓練,學生在演奏時的人出錯率必然會明顯降低。用這種方式逐步將演奏的場景轉換為小型的音樂廳、大型的音樂廳、正是的演奏舞臺等,可以明顯降低學生對演奏環境的恐懼和擔憂,幫助學生發揮出正常水平。
(三) 充分重視準備工作
許多學習鋼琴的學生由于缺少實戰經驗,總是認為自己已經練習的十分熟練了,可以在舞臺上有驚艷的表演。但是在實際的表演中卻會發現自己總會出現這樣活著那樣的問題,實際上這是因為學生的準備工作不夠充分。學生并沒有發現,當手中的鋼琴不同、環境不同及觀眾不同時,人的情緒波動會在無意識中對演奏的效果產生影響。因此,即使認為自己心理素質很高的學生在正式的場合中也有可能失手,出現少量演奏失誤。因此,學生在演奏之前應該要充分重視準備工作的完成,要在心里默記曲譜、曲譜中的重點和難點等,并可以在腦海中想象在鋼琴面前演奏等。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演奏者才能在正式場合中發揮出正常水平。
四、結語
綜上,情感在鋼琴教學中具有調節、感染、動力和信號功能,培養學生健康的音樂情感需要給予其積極的心理暗示,逐步強化實戰訓練并充分重視準備工作。
參考文獻
[1]肖成英.淺談情感教育在鋼琴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3,03:144-145.
[2]吳瓊,朱珍玨.情感啟發在兒童鋼琴教學中的作用論析[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3,03:142-144.
[3]劉美環.情感在鋼琴教學中的功能[J].音樂時空,2013,06:109+121.
[4]劉三暉.情感在鋼琴教學中的功能[J].黃河之聲,2013,11:101.
[5]高莉莉.情感教育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音樂時空,2015,06:177.
[6]宋鈺琦.情感語義下的鋼琴教學淺析[J].大眾文藝,2013,24:250-251.
[7]姚嘉.音樂情趣、情感與素質培養在鋼琴教學中的體現[J].樂器,2014,01:68-69.
[8]李一嵐.鋼琴教學中音樂思想情感表達的探究[J].大眾文藝,2014,04:242.
[9]初冠楠.淺析師范??茖W校鋼琴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音樂時空,2014,11:123-124.
[10]胡海燕.論如何在鋼琴教學中調動左右腦功能[J].音樂時空,2014,15:142.
作者簡介:常慧(1977—),女,漢族,籍貫:寧夏,北方民族大學,職稱: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鋼琴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