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緒強 劉文革 趙勝杰 何楠 朱紅菊



摘要:統計了2001年種子法頒布至今13a(年)期間農業部及各省市審定、鑒定、認定的西瓜品種累汁l142個,其中農業部審定、鑒定品種95個,占品種總數8.3%;省級審定、鑒定、認定1047個,占91.7%。其中有67個品種在不同省份進行同時審定,扣除該部分品種,13a中各育種單位參加審定的品種1075個,其中有籽西瓜品種849個,占全部品種數量的79.0%;無籽西瓜品種226個,占21.O%。從品種的審定年度、審定省份、選育單位結構類型3個方面進行分析,總結出我國西瓜審定品種現階段存在的問題,并提了出建議。
關鍵詞:西瓜品種;審定;數據分析
西瓜既解渴爽口,又營養豐富,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也是世界其他國家人們所鐘愛的果菜之一。中國是西瓜生產與消費第一大國,根據西甜瓜產業體系優勢產區調查,2012年我國西瓜優勢產區種植面積達到114.13萬h㎡,其中山東、河南、江蘇、安徽、廣西、寧夏等6個省區西瓜優勢產區的種植面積都在6萬h㎡以上,總計超過60萬h㎡,其他優勢產區包括新疆、湖北、河北、浙江、湖南、遼寧、黑龍江、陜西、內蒙古等9個省區,種植面積也都超過3萬h㎡。今后隨著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增加農民經濟收入的需要,西瓜在經濟作物生產巾的位置日益突出,而優良品種在生產中的應用又是提高生產水平和效益的重要基礎,因此本文對2002-2014年我國農業部及各省市審定、鑒定、認定的1142個西瓜品種數據并進行分析,并對我國西瓜品種審定工作的現狀及西瓜產業發展趨勢進行闡述,為西瓜選育、推廣及政府主管部門的工作提供參考。
1 我國西瓜品種審定的歷程
國家西瓜品種區域試驗最早是20世紀80年代初,根據國家種子生產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為促進新品種的試驗推廣,由農業部和中國農科院的主管部門發文,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負責主持實施。當時的全國西瓜品種試驗主要是露地栽培的中晚熟品種區試,以2a區域試驗和la生產試驗為一輪品種試驗確定結果,在全國9個省市區設立10多個品種試驗點近20年共組織了露地西瓜品種試驗7輪,其中無籽西瓜品種試驗l輪,參試品種60多個,通過審定的西瓜品種11個。由于200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的頒布實施,根據有關法規在國家實行品種強制審定的7種農作物巾不包括西瓜,因此該運作方式實施的全國西瓜品種試驗在2000年結束。
根據2001年頒布、2004年修訂、2013年第2次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第十五條規定,主要農作物品種和主要林木品種在推廣應用前應當通過國家級或者省級審定,申請者可以直接申請省級審定或者國家級鑒定。2001年國家實施“種子法”后,在新的農作物品種牛產應用推廣形勢下,先后有北京、河南、廣西等12個省、市、區政府農業行政部門將兩瓜作為省級實行品種強制審定的農作物,未經過同家或所在省審定的西瓜品種在這些省I x推廣應用屬于違法,因此從2002年開始,這些省區開展了西瓜品種區域試驗及審定程序。雖然西瓜不屬于國家審定的主要農作物,但國家對西瓜品種的管理采取“不放棄、不放松”的原則,為了更好的協調各地農業部門對西瓜品種種子的管理工作,促進優良新品種在各主要產區的有序應用推廣,農業部主管部門開展了新一輪的同家西瓜品種區域試驗,并將西瓜作為非主要農作物品種進行鑒定工作,2002-2014年的13a中國家西瓜品種試驗在26個省、市、區設立了90多個試驗點,參試品種達300多個,有30多個單位的95個品種通過了國家品種審定、鑒定二同時上海、安徽、甘肅等省、市對表現優良的西瓜品種采取專家鑒定、認定、登記新品種信息發布等形式向廣大生產者、消費者宣傳推廣新品種,促進了我國西瓜產業的發展
2 我國審定(鑒定、認定)西瓜品種概況
據不完全統計,2002年至今全國共審定西瓜品種1142個(包括已退出品種),其中國家審定或鑒定品種95個,占品種總數8.3%;省級審定、鑒定或認定1047個,占91.7%。在上述統計的西瓜品種中,有67個品種在不同省份進行同步審定,扣除該部分重復品種,13a中各育種單位參加計審定的品種1075個二已審定品種中,有籽兩瓜品種849個,占全部品種數量的79.0%;無籽西瓜品種226個,占21.0%
2.1 各年度審定(鑒定、認定)西瓜品種情況分析
在2001年種子法頒布之前,農業部、北京、陜兩等已經開展了兩瓜品種的審定工作,本文只統計2001年種子法頒布實施之后各年度的西瓜品種審定情況,其巾2014年部分省份尚未公布審定結果,2014年度審定的品種數量統計只按照已公布的確定(圖1)。
由圖l可以看出,種子法實施最初的2002年農業部及各省、市集中審定了一批兩瓜品種,保證和促進了存“種子法”實施后全國西瓜生產的穩定發展和各種子經銷單位的運營,隨后全國西瓜品種審定數量呈現逐年下滑并趨于穩定的趨勢,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雖然我國西瓜產業的發展迅速,西瓜栽培面積整體在逐步擴大但近年略有起伏,西瓜新品種的選育逐漸進入調整期,各省、市、區兩瓜品種審定等工作逐步走向正規,審定品種數量趨于穩定;二是各省、市、區在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將兩瓜作為主要農作物進行審定或非主要農作物進行鑒定、認定的省份有所減少,例如江西、天津等省、市近2年未公布審定數據。
2.2 國家和省級西瓜品種審定(鑒定、認定)數據分析
對從2002年至今西瓜品種審定的數據進行分析,農業部及各省、市審定、鑒定的品種數量具體分析結果見表l,廣西、河南、北京3省、區審定數量都超過100個,遠超過其他省、市、區,其中廣西壯族自治區13a共審定西瓜品種數量185個,平均每年審定14個。國家西瓜品種審定、鑒定分別于2002年、2006年集中審定一批,其后每隔一年發布一次鑒定報告。廣西、河南、北京、湖南、湖北、山西、天津、新疆等省、市、區自2002年以來一直把西瓜作為主要農作物進行審定,隨后浙江、江兩、江蘇等省陸續開展了西瓜品種審定工作。伴隨著西瓜產業的發展,上海、黑龍江、安徽、甘肅、山東、福建等省、市將西瓜作為非主要農作物進行鑒定、認定工作,極大地促進了西瓜產業的發展。由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天津、江西、黑龍江等省、市近幾年暫無西瓜品種審定、鑒定、認定工作。
2.3 審定西瓜品種的選育單位結構分析
在2002-2014年全國審定的1075個西瓜品種中,涉及育種單位300家左右,平均每個單位審定品種3個。選育單位包括4個類別(表2),第一類為科研及事業單位,共選育西瓜品種352個,占總數的32.7%,其中審定品種數量超過20個的單位有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湖南省瓜類研究所、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天津科潤蔬菜研究所、開封市農林科學院、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第二類為高等院校,共選育品種45個,占全部西瓜品種的4.2%,其中河南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審定西瓜品種數量分別為26個與12個,占此類總數的84.4%;第三類為種業企業,共審定641個品種,占總數的59.7%,但是各企業間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審定品種超過10個的單位有8家,其中排名前3位的企業為合肥豐樂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博達隆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廣西大壯科技有限公司;第四類為個人審定及引進品種,共有37個品種,占總數的3.4%。
3 西瓜品種審定中存在的問題
3.1 品種同質化現象嚴重
西瓜品種的選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豐厚的資源基礎及技術沉淀,盡管育種家采取1年3季試驗等各種措施來提高育種速度,但是從育種目標的確定到組合的選配、組合篩選、試種直至品種審定,至少需要花費4-5a的時間。受西瓜種子經營利潤的誘惑,不少單位或個人開始想盡一切辦法加快育種進程,直接拿現有品種進行分離,捉純復壯親本后組配成一個新的品種;有的直接拿別人的親本來用,換個名字就成為新品種;個別單位甚至直接套牌其他單位品種名稱直接銷售。查詢西瓜審定品種數據庫中發現,僅名字中包含‘黑美人的品種就達18個之多,‘新一號系列品種多達23個,這就造成我國現有西瓜品種相似性太高,農民在購買西瓜種子的時候往往辨認不清,既損害了農民的利益,也對育種家的工作積極性造成嚴重打擊。
3.2 西瓜審定品種數量與優勢產區栽培面積不完全成正比
在統計中發現,部分省份審定品種數量與栽培面積不完全成正比。根據西甜瓜產業體系優勢產區調查,山東、河南、江蘇、安徽、廣西、寧夏等6個省區西瓜優勢產區的種植面積在6萬h㎡以上,與審定數量相比較就會發現,僅有廣西、河南2省、區審定晶種數量與栽培面積成正比。西瓜品種的審定數量與政府主管部門政策密切相關,同時與各省、市、區西瓜產業栽培模式也有很大的相關性。以北京市為例,2000-2012年,平均生產面積為8286.7h㎡左右,平均667㎡產量穩定在3095.00kg左右,處于全國前列,這主要是因為北京市西瓜牛產以保護地栽培為主,為提高單位面積產值需要更加優秀的西瓜品種,因此北京市13a間共審定西瓜品種120個,在全國省級西瓜品種審定數量中排名第3,極大地促進了當地西瓜產業的發展。
3.3 審定品種與主栽品種不匹配
通過與西甜瓜產業體系優勢產區調查數據相對比,發現在各優勢產區都存在很多主栽品種未經過品種審定就已經有很大的栽培面積或品種審定過后很難成為主栽品種。例如‘超級冬春、‘全美2K、‘全美4K等品種在全國范圍內已經推廣一定的面積,同樣在各省份沒有看到審定報告,一旦種子質量出現問題,種植戶成為直接受害者。
3.4 品種審定政策與品種營銷矛盾突出
2001年種子法頒布之后,北京、河南、廣西等12個省、市、區政府農業行政部門將西瓜作為省級實行品種強制審定的農作物,未經過國家或所在省審定的西瓜品種在這些省區推廣應用屬于違法該項政策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農民的權益,同時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西瓜產業的發展《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規定新品種需要經過2-3a的區域試驗、1-2a的生產試驗后才能提交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整個流程至少需要3-4a。各優勢產區對西瓜優良品種都有很大需求,由于各省對品種管理政策的不統一且缺少國家層面統一的政策規定,一方面,品種營銷如果嚴格按照審定區域進行推廣,則會出現許多產區瓜農無法種植到一些表現優秀的品種;另一方面,大量兩瓜品種跨省、區域(審定區域與非審定區域)推廣,導致品種種植風險加大,如若出現種子質量問題,將會給種植戶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
3.5參審單位結構復雜
在2002-2014年全國審定的1075個西瓜品種巾,涉及育種單位300家左右,平均每個單位審定品種僅3個。其中各級西瓜育種科研單位、高等院校數量40家左右,占育種單位數量的13%,選育出超過40%的品種;在200余家種子企業中,審定品種數量超過10個的僅有8家,部分中小企業審定數量甚至在1-2個;以個人名義申請審定通過的品種有15個。這些數據表明我國西瓜品種審定門檻較低,對育種單位資質無具體要求,參審單位層次不一。西瓜品種的選育需要豐厚的資源基礎及技術沉淀,如果育種單位基礎薄弱很難選育出過硬的品種,這就造成西瓜品種“見光死”的現象,審定過后1個品種炒作一兩年就銷聲匿跡,這樣非但不能促進西瓜產業發展,反而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
4 關于西瓜品種審定的建議
4.1 嚴格品種審定制度,強化品種退出制度
嚴格品種審定制度,在審定過程中引入DNA指紋圖譜構建和比對程序,可在一定程度上市十絕同物異名現象的發生。有關西瓜DNA指紋圖譜構建的研究在技術上已經獲得突破,同家蔬菜研究中心的許勇研究團隊在西瓜全基因組測序的皋礎上,通過大規模標記篩選,發掘出23對西瓜核心SSR引物,構建了100份西瓜材料的DNA指紋,往此基礎上建立的西瓜DNA指紋圖譜鑒定技術標準已通過國家審定。范建光等利用這23對西瓜核心SSR引物組合,分析了西瓜DUS測試指南中24份西瓜標準品種的遺傳多樣性與核酸指紋;趙勝杰等利用23對核心引物用于無籽西瓜品種指紋圖譜的構建,其中8對引物可以將鄭抗系列15個無籽西瓜品種完全區分開,在對全國范圍內征集的27個通過審定的無籽西瓜主栽品種進行分析時發現除無法區分‘鄭抗無籽1號與‘雪峰花皮無籽外,其余25份品種均能一一區分開。以上研究結果表明利用核心SSR引物鑒別西瓜品種真實性、構建品種DNA指紋圖譜是可行的。
實時更新對照品種,選取在本區域內已通過審定的各項指標優良的主栽品種作為對照,提高審定品種準入門檻,同時強化品種退出制度,對于存在明顯缺點的不適合本區域種植的品種堅決予以退出。
4.2 優化審定程序,加快優良品種的審定進度
優化審定程序,同一品種在各省、市、區同步進行審定時可借鑒農業部或相鄰省、市、區該品種區域試驗數據,設置品種審定綠色通道,可以實行在一次區域試驗綜合性表現狀優秀后生產試驗與推廣同時進行,在推廣過程中進行監控,適度延長監控年限,如在生產上的出現問題馬上取消審定資格一如此可節省品種審定成本,加快優良品種在本區域內的推廣進度。
4.3 提高審定門檻,嚴控申報單位資質
為了突出科技創新引領種業發展的精神,嚴格控制品種審定單位資質,只有擁有良好育種基礎條件的企事業單位才能夠參與審定,提高西瓜品種檔次
4.4 加強政策引導,使品種審定與推廣緊密結合
實行品種審定與品種推廣捆綁式制度,該品種的推廣應用只能由審定單位或審定單位授權的單位進行,其他一切私下營銷行為均屬違法,這樣也有利于種子出現問題時的責任劃分。同時為避免品種審定“見光死”現象的發生,在嚴格審定的基礎上加強政策引導,出臺一系列的優惠、扶持政策,加大新品種推廣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