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仁吐雅
【摘要】我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國家,每個民族擁有獨特的藝術魅力,而民族舞蹈則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以民族風格為核心,在舞蹈表現內容、藝術價值以及舞蹈形態特征等方面具有濃烈的民族風格。為此,本文針對民族風格在民族舞蹈中的作用以及多樣化創作加以分析。
【關鍵詞】民族舞蹈;民族風格;多樣化創作
引言
民族舞蹈是民族長期勤勞智慧的結晶,是一個民族性格特征、審美意識、文化底蘊、傳統觀念等組成。而民族舞蹈的創作則受到了民族風格的影響,摒棄了民族風格,民族舞蹈將不具有民族特色。因此發展民族舞蹈離不開民族優秀文化以及民族傳統。
一、民族風格在民族舞蹈中的多重作用
民族風格具有民族性、發展性及繼承性。而因為地理、文化、審美情趣、風俗民情、歷史等方面的影響,每個民族均擁有獨特的民族風格,且異于其他民族。這也使得民族風格在民族舞蹈中有著不同的作用,如下:
其一,動律:其是民族舞蹈風格的構成要素之一。因為每個民族自身的生活方式并不相同,所以在舞蹈力度、幅度、性格、情理、氣質以及感覺等方面并不相同,所產生的舞蹈效果也不同。例如:傣族舞蹈的動律集中在腿部,主要通過膝部曲伸來完成整個舞蹈動作;東北秧歌,也是通過雙膝曲伸完成舞蹈動作,因此東北秧歌具有俏、顫、哽等特征,在踢步的舞蹈動作中,以快踢、速落為主,從而形成了“單短雙長”的舞蹈節奏;維族舞蹈的動作具有維族特色,在變換舞蹈動作的瞬間要微顫,動作銜接自然、優美柔和[1]。
其二,韻律:其是形成民族舞蹈風格的核心。韻律指的是貫穿在整個舞蹈動作中的身、心結合、外在和內在結合的總稱。一個民族舞蹈如果沒有韻律,就不會具有民族風格。例如:朝鮮族的民族舞蹈因自身韻律較為獨特,所以具有極大的舞蹈魅力,在整個舞蹈動作中貫穿了“韻”、“氣”,并構成朝鮮舞蹈的韻律核心,呈現出起伏、含蓄、謙讓、張弛等審美特點。
其三,舞姿:其是舞蹈民族風格形成的基本要素,包括了靜止造型及動態姿勢。任何民族舞蹈動作,觀眾都會從視覺上分析是否屬于某個民族所特有的動作。例如:蒙古族的舞蹈具有狂放、粗狂等風格,在舞蹈動作中常見馬、雁、鷹等舞蹈形象;而傣族舞蹈則具有細膩、柔美等風格,其中以模仿孔雀為主;彝族舞蹈的風格則是古樸、奔放為風格,以排列變化、腿部跳躍、腿部伸踢為主。
由此可見,民族風格不同,民族舞蹈也會呈現出不同的動律、韻律及舞姿,并形成異于其他民族所獨有的民族特色,最終創造出風格迥異的舞動文化[2]。
二、民族風格在民族舞蹈中的多樣化創作
要想發展民族舞蹈,首先要求符合觀眾的審美要求,其次還要求符合藝術發展基本規律。而生活質量的顯著提升,使得人們的審美觀念也逐漸發生改變,而民族舞蹈的多樣化創作,從舞蹈的“根性”入手,結合現代意識,理解、借鑒、學習其他優秀舞蹈作品,為民族舞蹈風格注入新的元素。
例如:《壯族大歌》,是以富有壯族特色的山歌音樂作為舞蹈背景,以壯族人的生活情景為舞蹈基礎,以塑造鮮活、生動的藝術形象為手段的一種壯族群舞藝術,其反映的是黑衣壯族人創業的艱辛。該壯族舞蹈融入和壯族民族特色及壯族人的生活,同時借鑒了現代舞的基本結構原理,場面恢弘,氣勢磅礴。該舞蹈作品的成功之處則是作品鮮明真實的原創性,該作品滲透了人性光輝以及堅強不屈的民族風格,打破了民族舞蹈創造的傳統思維方式以及傳統思想觀念,讓觀眾耳目一新。
因此,筆者認為優秀的民族舞蹈因符合時代發展,同時還要求不斷創新。中國正處在改革開放的關鍵階段,許多國外文化逐漸融入中國,使得我國民族舞蹈的發展面臨著嚴峻的形式。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民族舞蹈創作者摒棄民族風格,盲目追求外來文化,過分追求民族性以及地域性,忽視了各個民族所生活的時代以及對舞蹈作品的特殊要求,使得已有的民族舞蹈素材在動作力度、空間以及時間等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缺乏了民族風格。這就要求,民族舞蹈創作者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在創作過程中,繼承以及發揚民族風格,弘揚民族傳統,加強創新。
其一,在生活中尋找素材。民族舞蹈的創作源于生活。要想真正掌握某個民族舞蹈,就要求深入至該民族的日常生活中,明確某個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活形象,然后對原生態動作加以提煉,最后用舞蹈動作呈現出來[3]。
其二,借鑒民族舞蹈發展信息,充分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以及民族傳統。所有民族舞蹈的多樣化發展,都依靠各個民族舞蹈間的相互影響,例如:《云南映像》充分吸取了現代舞蹈技巧;《秋天的記憶》則充分運用了朝鮮族的呼吸元素以及動作元素,使得舞蹈動作更具韻味。
其三,民族舞蹈創作應符合時代發展規律,在繼承原有民族舞蹈風格的基礎上,加強創新。藝術的發展要求不斷創新,沒有創新則無法促進藝術的發揮在那,但是創新只是藝術發展的一種方式。在民族舞蹈的創作,并加強藝術創新。此外,民族舞蹈的創作應符合時代發展規律,既要繼承民族文化傳統,又要充分借鑒現代藝術創作特點,深刻把握民族風格及時代觀念,利用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形式,表現出各個民族的生活事情[4]。
三、結語
風格是一個人、一個流派、一個民族以及一個時代的文藝作品所展示的主要藝術特征及思想特征,而民族風格則是一個民族所擁有且異于其他民族的思想特征及藝術特點。在民族舞蹈的創作過程中,融入民族風格,加強創新,順應時代發展,則能夠促進該民族舞蹈藝術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郭青.淺析傳統文化在中國民族舞蹈走向市場中的運用[J].現代婦女(下旬),2014,11(12): 455-456.
[2]平原.植根于華夏文明土壤中的奇葩——談民族舞蹈的藝術魅力[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09,12(01):332-333.
[3]陳鳳珍,石儉.創編健身健美操融合民族舞蹈因素的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 2009,11(02):766-767.
[4]劉湞.舞蹈:作為一種儀式的存在——廣西特有民族舞蹈的生態呈現[J].科技信息, 2009,02(05):3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