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華欣
【摘要】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幾十年來一直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而國家新課程標準的正式頒布實施,為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音樂課程的價值在與為學生提供審美體驗,開放學生創造性發展潛能,提升創造力,增進對世界音樂文化豐富性和多樣性的認識和理解。隨著課標的改革,我們的音樂課堂教學也應隨之改革,因此,探索新的音樂課堂教學模式也迫在眉睫。
【關鍵詞】音樂課堂;教學新模式
一、重視課堂實踐 加強審美體驗
小學音樂課是實踐性很強的教學活動。無論是音樂演唱,還是歌表演、音樂欣賞、演奏,都與學生的動嘴動手息息相關。因此,在音樂教學中,必須讓學生參與到演唱、演奏、創作、鑒賞等活動中來,讓學生切身體驗音樂,繼而感受、理解、鑒賞音樂。如在學習《我的家鄉日喀則》時,為了讓學生能體會和感受西藏,我簡單介紹了西藏,同時出示了一組西藏風景和西藏服飾的圖片,當學生真切的看到藍天白云時,禁不住發出了“啊”的感嘆。接著,在《卓瑪》的音樂聲中,我跳了一段藏族舞蹈,而且要求學生跟著老師和音樂一起跳起來。學生雖然舞姿笨拙,但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通過自己在音樂中的舞蹈實踐,感受和體驗了歌曲音樂的特色,并通過動作的表現,對西藏音樂有了更深的了解,有了學習歌曲的強烈愿望,也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節奏是音樂的脈膊,是組成音樂的基本要素之一。任何音樂都離不開鮮明的節奏。在學習唱歌舞蹈等活動中,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好音樂的節奏,恰到好處的運用節奏,才能很好的演繹好一首歌曲。而學生往往對節奏訓練略感枯燥,對簡單的“噠噠”聲不感興趣,因此在節奏訓練中我就加入了一些有趣的歌詞進行訓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練習附點四分音符的節奏時,我就把歌詞加入節奏“走,走,走,走,走,我們一起向前走”,特別強調附點四分音符“我”字,學生邊拍擊節奏邊讀歌詞,能一下子掌握附點四分音符,拍擊節奏時也非常準確了。又如學習《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這首歌時,我在末尾的“一二一”加入擊掌拍擊節奏,整整齊齊的節奏聲配合著歌聲,不僅學生唱得很帶勁,也能起到一種非常好的演唱效果,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了唱動結合的樂趣,也體現了音樂課堂的實踐性。
二、鼓勵音樂創新 開發創造潛能
音樂是一門極富創造性的藝術。音樂課程中的音樂創造,目的在于通過音樂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我們應根據課程內容,設定一些相符的情景和形式,同時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對音樂課堂進行創新和創造。同一首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演唱,效果也不同,同一首樂曲,聽的角度不同,理解的方式也就不一樣。
(一)為歌曲自創動作
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因此在學習歌曲之后加入一些表演的動作,是深受學生喜愛和歡迎的。學生在學習了老師編排的動作后,如能啟發學生自己創編動作,是音樂課堂新模式的一種嘗試。在教唱《螃蟹歌》這一課時,我首先讓學生回憶螃蟹走路的樣子,然后進行想像,創編動作。由于跟生活息息相關,學生很快就創編出了五花八門的舞蹈動作:有的伸出兩個手指模仿螃蟹的大夾子;唱“橫呀嘛橫上坡”時,有的盤著腿橫著走;而唱到“求求你呀螃蟹哥”時,學生雙手合十,露出愁眉苦臉的表情,一副可憐的模樣,將歌曲的意境表達得淋漓盡致。學生對自己創編的動作很上心,不但記得牢,而且表演非常認真,任由學生怎么笑,都一板一眼將每個動作做到位,絕不含糊。因此這種運用學生自己的智慧進行創造的方法還是非常奏效的。
(二)為歌曲改編歌詞
教學中歌曲的歌詞一般都是固定的,都是由詞作家經過精心思考而創作的。為了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音樂課堂的興趣和實效,同時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歌曲改編歌詞是一個不錯的嘗試。如改編《我們學校亞克西》這首歌時,我將學生分成四個小組,啟發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結合周圍的環境進行改編。學生經過討論,改編出了很多版本的歌詞:有唱我們老師亞克西;有的唱我們的家庭亞克西;有的唱我的書屋亞克西等等。由于都是自己創編的,學生非常有興趣,爭先恐后的上來演唱,生怕自己這組被比下去,這就極大的刺激了學生的創作欲望,也讓音樂課堂的模式得到了又一次升華。
(三)自制樂器為歌曲伴奏
為歌曲伴奏也是學生們最喜愛的一個音樂活動。孩子們特別喜歡這些樂器發出叮叮當當的聲音,當這些聲音與歌曲湊成一幅和諧的篇章時,學生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但打擊樂器如沙錘、雙響筒的數量的有限的,不能讓每個孩子親手來伴奏,因此,我鼓勵學生自己動手,開動腦筋,自己設計制作,或回家請教父母,嘗試用生活中的物品制作打擊樂器。學生們帶來的“樂器”真是琳瑯滿目:有用礦泉水瓶子裝了綠豆、黃豆或沙子當做沙錘;有把瓶蓋用線穿起來當做串鈴的;有拿了一個小盤子,外加一根筷子敲擊,當做特殊的自制打擊樂器的;還有的將報紙撕成一條條,用膠水粘在一起模仿大風吹的……當學生們用這些樂器為歌曲伴奏時,情緒是高漲的,效果是明顯的,這種音樂課堂新模式也是可行的。
總之,音樂課堂的教學是隨著新課標的實施而應該不斷改進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將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為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