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聲樂,是指用人聲演唱的音樂形式。音樂,是人類用來抒發情感的一種藝術方式。在人類歷史文化的不斷發展中,音樂的形式和種類豐富多彩起來,也逐漸的成為高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我國高校優生教育呈現偏西洋化趨勢,而本土的民間傳統文化卻被忽視。本篇文章就是帶大家探討如何讓民間傳統文化重新得到傳承與重視,如何把高校聲樂教育與民間傳統文化相融合。
【關鍵詞】高校聲樂教育;民間傳統文化;融合發展
在全球化趨勢不斷發展的影響下,中西方音樂在相互的碰撞交流中互相學習和借鑒,在把我國民族聲樂推向世界的同時,也吸納西方音樂的優勢,取長補短,從而得到更高層次并且呈現多元化趨勢的發展。然而,在現代全球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民族聲樂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在西洋音樂文化的影響下,民間傳統音樂文化逐漸丟失,民間音樂意識又很低,高校教育越來越傾向西洋音樂,使我國高校的聲樂教育受到極嚴重的影響。現如今,我國的經濟實力與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發揚民間傳統音樂文化,確立以民間傳統文化為主題的高校聲樂教育,是當下高校聲樂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任務。
一、發展民間傳統文化的前提是要先了解民間傳統文化
要想讓傳統的民間聲樂文化得到更好地發展,那么就必須讓老師和學生去深入的了解民間傳統文化。民族聲樂不僅僅是一種歌唱藝術,一種音樂形式,它也在另一個層面上傳承著我們民族的精神面貌及生活狀況。因此,在高校的聲樂教育中,要培養學生的民族文化意識觀念,引導他們去自覺去學習了解民間傳統文化,把學生民的民族文化認同感激發出來,感受豐富多彩的特色民族文化所放射出來的魅力。只有深入的了解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了解文化歷史的發展,才能真正的建立屬于自己的文化體系,在我國民族傳統聲樂文化與西方音樂的不斷接觸與交流的過程中,在汲取西方音樂優勢的同時,也要發揚屬于我們民族自己的、優秀的東西,維護我們本土的民族傳統文化,而不是借鑒西方文化的同時摒棄了我們自己的民族傳統文化。因此在高校聲樂教育中,老師們應當鼓勵學生們去了解、接觸民間傳統文化,激發學生學習民族傳統文化的熱情和傳承中華文化的責任感,真正的把屬于我們自己的東西重視起來。
二、在高校聲樂教育中把民間音樂作為主體
在高校聲樂教育中,要使其與傳統民族音樂文化相融合,首先必須要確立民間音樂在高校聲樂中的主體地位,因為民族音樂并不像現代的很多精品音樂一樣顯而易見,也不具備很高的知名度和人氣,想要了解民族音樂就需要師生到各地收集,這樣才能把民族音樂融合到現代的高校聲樂教育中。因此,必須要確立民間音樂在高校聲樂中的主體地位。另外,高校也可請一些民間音樂藝人來學校為學生講課,讓學生真正體驗和接觸純正的民間傳統音樂文化。民間音樂在現代音樂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只有讓民族音樂在高校聲樂中占據著主導作用,并把二者有效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民族音樂在高校聲樂教育中的主體地位確立起來。
三、教師必須深入學習民間傳統文化并通過情景教學讓學生得到學習
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群體,知識的傳播主要就靠老師。對待傳統的民族文化,學生既沒有太大的興趣去學習,也沒有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而且多數學生對民族文化持不夠重視,卻較偏向西方文化,這給老師上課帶來不小的難度。老師作為學生的引路人,只有深入的、從根本上理解傳統文化,才能在上課時更加得心應手。但現實是,很多老師對民間傳統音樂文化的了解是不夠深、不夠透徹的。帶著一知半解的民間傳統文化知識給學生上課,注定是找不到適合的教學方式的。教師們必須從自身做起,主動積極地尋找民族傳統文化的根源,通過自身民族文化知識的不斷補充與更新,發現并解決之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并及時改進,才能有更好的教學效果。
四、要注重激發學生學習民族傳統音樂的熱情
人們經常說,興趣是最好老師,對高校學生學習民間傳統文化來說當然也不例外。在高校聲樂教育中,只有不斷激發出學生對民族音樂學習的熱情與興趣,才能讓學生積極的投入、參與到民間傳統音樂教學中來。民間傳統音樂的教育也能得到更好的滲透。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首先需要在課堂植入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東西。如在欣賞民族樂曲時,老師可以引導同學們在欣賞的同時也要注意思考,除了觀察演奏動作或者音色變化外,也要注意去挖掘樂曲中的內涵與精神意義,學生有疑惑不解的地方,要鼓勵學生大膽的說出來,并讓同學們一起討論,讓他們不斷開發自己的思維大膽想象與創造,要避免過于打擊學生。只有在不斷地肯定與鼓勵中,他們才會逐漸建立起學習民族傳統音樂的興趣,從而更愿意去學習。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熱情就大幅提高了。
結語
在現代我國高校聲樂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有一定的阻礙作用。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高校的老師和學生們一定要從自身做起,扎根于民族傳統文化,積極地、深入的去了解、學習我們的傳統文化,在與外來文化相融合的同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把我們的民間傳統文化繼承并不斷發揚光大,使我們的中華民族更加的繁榮昌盛。
參考文獻
[1]徐皖閩.論音樂教育中本土音樂文化的傳承[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4).
[2]李偉.傳統音樂可持續發展與高師音樂教育[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03).
[3]董彥剛.傳統音樂在我國音樂教育中的現狀分析及發展對策[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01).
作者簡介:常艷妮,1980年6月出生,女,漢族,山東煙臺人,本科學歷,講師職稱,現任教于貴州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研究方向:聲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