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濤
【摘要】在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已有了很大變化, 如果要保證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就必須提高教師課程執行能力。提高教師專業知識,及時更新教育理念;開展提高教師課程執行力的活動。
【關鍵詞】教師課程;執行能力;策略
提到教師課程執行能力,首先令人想到的是其含義。什么是教師課程執行能力?在現今的新課程背景下,教師的課程執行能力是指落實新課程標準的能力。也就是在課堂上高效的去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并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通過遵循教育規律用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來改善課堂教學模式從而達到“輕負擔、高質量”的教學要求。
在近幾年的課程改革中,如果要保證課程改革的順利,就必須提高教師課程執行能力。多年的課程改革使學校的課堂教學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首先,表現在課堂教學的目標確立上,從過去強調“雙基”到現在提出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轉變。 其次,在教學內容上,除了必須的基礎性的學科知識外,還加入了與現實生活相聯系,強調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并達到學科綜合的這一效果。再次,在課堂教學方法上,從以前的“授——受”式的單一教學方式,到現在課堂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從以前的以老師為主的課堂變為現在以學生為本的發展理念,讓教師能在課堂上更多關注學生的參與性,讓學生從被動的學轉化到現在主動學的過程中來。所以應該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師的課程執行力,讓所有的教師都能擁有高效的教學課堂。所以提升教師執行能力迫在眉睫,是與當下的教育觀分不開的。
那么教師如何提升自己的課程執行能力呢?
一、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及時更新教育理念
思想是行動的指揮者。教師的教育理念是教師教育思想的核心。它指導著教師在教育中的一切實踐活動,只有適應了新的教育理念,才能從教學中得到啟發,用有效教學手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更新教育理念,不僅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對教師來說也是一次嚴峻的挑戰,更是一次自我發展的機遇。傳統的教育理念只是填鴨式的把知識硬性的灌輸給孩子們,從而忽視了孩子們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和實施,還有這幾年的教學實踐讓我感受到在教學中老師應當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完善我們的知識結構和教學觀念。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當前的教育觀念,從而提升自己的課程執行能力。從而讓教師自身得到提高,達到更好的課堂實效。
二、開展系列提高教師課程執行力活動
(一)加強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開展常規性教學研究活動
常規性的教學研究活動對于我們教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研究,那么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教齡的不斷增長,最終也只能成為一名經驗型教師。作為學校和相關的教育部門應當采取措施讓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更加深刻,并讓教師把所學的理論和教學實踐聯系起來,提高其在課程執行能力中解決問題的能力。總之,教師是課程的主導者,課程的理念、課程策略和方法都需要靠教師去完成和落實。所以教師應多參加培訓教育科研活動,在自身的教育過程中不斷積累、反思和總結經驗,在更新知識水平,提升工作能力的同時,提高教師的課程執行能力。
(二)進一步深化特色備課組活動
針對教研組、備課組的活動缺乏實質和內涵,缺少互動、缺少交流和溝通、缺少研究學校中、學生中、教學中的熱點、難點;缺少找準那些具有研究意義的真問題等狀況,學校提倡各備課組提前安排研討主題的做法,要求教師關注:
(1)十個性:教學目標的貼切性、教案設計的合理性、教學過程的邏輯性、內容演繹的科學性、教學環節的銜接性、教學策略的靈活性、教師語言的規范性、提問設計的挑戰性、板書設計的條理性、作業設計的層次性。
(2)備課環節:形式上規范,內容上優化,過程上提升。總而言之,教師必須帶著思考來,解決問題去。只有不斷的發現問題才能讓老師在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發展,才會加深思考,會圍繞備課組活動的主題,廣泛地查閱資料,認真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與別人一起交流,在備課組活動中產生思維的碰撞。
(三)開展“同課異構”教學展示活動
“同課異構” 是指同一課內容,由不同老師根據自己的實際、自己的理解,自己備課并上課。由于老師的不同,所備所上的課的結構、風格,所采取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這就構成了同一內容用不同的風格、方法、策略進行教學的課。它是一種實現尊重教師個體經驗,通過平等交流,個人反思與后續實踐的建構性學習。“同課異構”活動重在從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入手,問題不在于大,而在于小,不在于深,而在于實,不在于寬,而在于具體。
教師們通過共同探討教學中不同的教學策略所產生的不同教學效果,不同的教師對同一教材內容的不同處理;探討教學的藝術、交流彼此的經驗、共享成功的喜悅,這種多層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討,打開了教師的教學思路。提升了教師的課程執行力,加速了教師專業成長,從而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四)開展期末測評活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課程評價改革成為了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各學科的教學評價也因此成為了新的關注點。就音樂學科來講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音樂課程的評價應充分體現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精神,著眼于評價的教育、激勵與改善的功能。而每次的測評活動都可以作為評價中的一種有效手段,能更好地督促老師在平時課堂中要嚴謹和規范教學,并能有效提高老師的課程執行力。
總之,教師是教學的執行者,是教材的實施人,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傳遞者,是知識的播種機。教師應在每一天的教學實踐中,在每一堂家常課上,真正樹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才能提高自身的課程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