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興敏 張月苗 田如男等
摘要以南京林業大學為例,采用問卷調查法對插花藝術公選課的選課學生進行調研,深入了解學生的選課目的和興趣,并結合該課程的教學特點,考慮選課學生專業差異大的特點,提出了插花藝術作為公選課程的教學思路和改革方式,以期提高林業院校中插花藝術課程的教學效果,進一步弘揚我國的插花藝術,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素質。
關鍵詞林業院校;插花藝術;公選課;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S-0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5)28-373-02
插花藝術在我國源遠流長,按照廣義的范疇理解,插花藝術起源于民間習俗。早在公元前11世紀民間已有原始的插花形式出現,這在《詩經》和《楚辭》中可以得到證實。經過隋唐、五代的快速發展,宋朝進入鼎盛期,我國傳統插花藝術的風格基本形成,明朝進入成熟期,清代開始曾一度沒落[1]。現在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插花藝術也開始再度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我國傳統插花藝術于2007年入選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插花藝術是民眾寄情花木、以花傳情、借花明志、裝點生活的重要載體。在綜合性大學當中開設插花藝術課程非常必要,對弘揚我國傳統插花技藝和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南京林業大學作為一所以林科為特色,以資源、生態和環境類學科為優勢的多科性大學,對園林、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等專業的學生開設了盆景與插花藝術、插花藝術理論的本科生與研究生課程,同時,于2009年面對全校本科生開設了插花藝術公選課程,每年選修學生都在200名以上。針對選修學生專業背景差異較大的情況,筆者在調研的基礎上,充分考慮選課學生的興趣,在林業院校的大林學學科特色的背景下,分析插花藝術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提出了今后的教學改革方案,以期提高插花藝術課程的教學效果,進一步弘揚我國的插花藝術,提高大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生活情趣。
1插花藝術課程的教學定位
1.1站在學生的角度,引導教學思路
在綜合性高等院校開設插花藝術課程,其目的主要在于弘揚中國傳統插花藝術,對學生進行藝術熏陶,提高大學生綜合文化素質[2-4],有利于啟發思維激發想象力[5]。但插花藝術作為一門公選課程,選課人數眾多,學生專業背景差異大,其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與職業技能學校有很大差異。職業技能高等院校插花藝術課程的教學目標是提高學生的插花技藝[5]。將插花藝術課程的能力培養目標設定為插花基礎技能、插花作品制作能力和花店營銷能力3大能力模塊,其最終目標是為了培養應用型人才。筆者對2015年選課學生(193人)的選課目的做了調查,結果表明,21.2%的學生希望通過插花藝術課程的學習,能夠自己動手插花;233%學生認為選修插花藝術可以提高個人素質,但沒想過動手插花;44.6%的學生表示對插花感興趣,就是想聽一聽;57%的學生表示純粹為了學分;其他個別學生表示出于對植物的喜愛,對插花并不了解。由此可見,大多數學生對選修該課程抱有明確的目的。
1.2插花藝術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該課程針對全校學生開設,選課學生學科涵蓋面廣、專業差異大,專業多聚集在園林學院、人文學院、藝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除了農林類學生,其余學生大多缺乏樹木學、花卉學、植物學及栽培學等學科基礎知識,使得任課教師無法控制教學內容深度,增加了教學難度。此外,由于選課人數多、專業差異大,課時少(32學時),很難安排實踐環節,作為公選課程,插花藝術課程的教學不同于高等職業技校或園林相關專業學生的教學。因此,在以提高大學生綜合文化素質為主要目的的前提下,需充分考慮課程性質和學生專業差異大等因素,調整教學思路和方向。
2改革措施
2.1立足大林業背景,普及常見插花花材的基本知識筆者認為畢業于林業院校的學生應該比其他綜合性院校學生多了解一些植物知識。南京林業大學新莊主校區占地1 257畝,校園內植物種類豐富,配置形式多樣化,是很好的植物認知科普基地,校園內大量種植著海棠、桂花、臘梅、桃樹、玉蘭、紫荊、菊花、繡球、蝴蝶花、石蒜、蔓長春等觀花植物,垂柳、紅楓、雞爪槭、棕櫚、散尾葵、八角金盤、黃楊等觀葉植物,南天竹、火棘、枇杷、無刺枸骨等觀果植物,都是很好的插花材料。另外,學校周邊分布數量眾多的花店、花卉公司、苗圃基地,普通切花數量多、品種齊全、新品種層出不窮、銷量大,為學生參觀實習提供了便利。因此,在插花藝術課程中,除要求學生能夠掌握花店常見的切花品種外,還要求學生能夠識別校園中常見的優良切花材料,要求學生至少掌握50種以上花材,并了解這些花材分類、花材選購要點和基本保鮮方法等。稍高于部分非農林院校插花藝術公選課程對學生的要求:要求學生掌握30種以上的花材,了解常見花材分類、花語及一般花材的選購和保養方法[6]。
2.2更新教學多媒體課件,嘗試開通網絡教學
插花藝術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對藝術美感的領悟能力,優秀作品實例的展示和賞析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5]。因此在教學環節中,應及時更新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古今中外的優秀插花作品、花型的插制步驟和一些名家點評,開闊學生眼界,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圍繞插花藝術作為公選課程的教學目標,嘗試編寫新的教材,在大學生當中普及和弘揚插花藝術。正如袁宏道所說“此雖小道,實為藝術之一種,有學問在焉”。并且插花藝術與多門古典藝術密切相關,涉及的內容相對廣泛。在32學時的教學過程中,很難面面俱到。因此應該嘗試開通網絡課程,將增補內容和插花技藝視頻放在網絡上,也可以建立插花藝術網絡論壇,定期更新有關插花藝術的帖子,并鼓勵學生積極踴躍回帖,同時建立插花藝術微信公共平臺,張貼公眾賬號二維碼,讓學生隨手掃描訂閱,并利用微信公共平臺可以群發文字、信息及語音等內容的特點,及時向學生發布課程、實踐活動的最新動態、花材賞析、作品點評等內容,以供感興趣的學生在課余時間學習,動手插制。
2.3理論教學為主,重視實踐教學插花藝術是高等農林職業院校園林技術專業的一門重要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理實一體教學模式,非常重視實踐教學[7]。實踐教學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當中,提倡在實踐教學中點點滴滴地滲透理論知識。該校對園林、園藝2個專業的學生也開設了48學時的盆景與插花藝術,該專業學生有著較好的植物和造型藝術理論知識背景,在深入講解理論知識的同時,詳細講解基本技藝,并相應增加實踐環節。但插花藝術作為公選課程,學生專業背景差距大,同時選修學生人數較多,教學實踐難度加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強調理論教學,詳細講解插花藝術的起源與發展,中、西方式古典插花與現代插花的藝術特色,點評作品,讓學生充分了解插花藝術,提高學生對插花藝術的鑒賞能力和藝術品位。同時,結合優秀作品,講解插花藝術造型的三要素(形態、色彩和質感)及造型原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明確指出:“公共藝術課程是我國高等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公共藝術課程教學是普通高等學校藝術教育工作的中心環節。”大學的美育教育基本內容都以“賞析”為主。但“插花藝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以理論為主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會覺得內容空泛,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因此在實踐教學環節中,可通過帶領學生進行校園、花卉市場、花店等教學實習,增強學生對插花花材的認知能力,結合多媒體教學,在講解花材修剪整理、彎曲造型與固定基本技藝的同時,介紹一些基本花型的插制方法,并安排學生動手實踐。讓學生自由組合、自購花材,為減少學生上課成本,相應增加小組人數,8~10人一組。以學生插制、教師示范、學生互評,教師總結的形式進行實踐和學生作品考核。另外,在教學過程中,發現部分選課學生也是學校插花藝術社團的成員,對插花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動手能力也比較強。因此可以考慮把插花實踐環節與學校社團活動結合起來,鼓勵學生參加插花比賽、考插花員職業資格證書,讓學生多一些實踐和交流機會,提高他們對插花藝術的興趣。
2.4調整教學模塊,考核以理論為主
張虎等[5]把插花技能項目分成插花基礎技能、插花作品制作和花店營銷三大模塊。目前筆者將插花藝術分成插花藝術作品賞析、花材基本知識和選購,插花技藝、日常保鮮技術及花店營銷等主要教學模塊,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調研,學生可以單選和多選。調研結果表明,52%的學生對花材感興趣,并且主要對如何選購花材感興趣;47.2%的學生對插花技藝感興趣;33.7%的學生想聽教師講解如何賞花,對優秀插花作品賞析感興趣;32.1%的學生對花材保鮮感興趣;8.2%的學生想了解花店營銷;對花語、干花制作等感興趣的學生分別有3~5人。在調查的基礎上,結合課程的教學定位,筆者認為插花藝術作為公選課,教學內容應重點放在切花花材(包括基本認知、分類、花材選購和日常保鮮)、優秀作品賞析和插花基本技藝等方面。借鑒吳麗君等[8]對插花藝術課程的考核方式,并考慮插花藝術作為全校公選課程的特殊性,理論考核采用課程報告的形式,為主要考核方式,并參照學生課堂實踐作品進行綜合考核。
3改革成效
公選課成為高校拓寬學生知識面,實現學科滲透、文理兼容的重要教學手段[9]。除插花藝術外,很多高校還開設了環境教育、中國樂理、影視賞析等公選課程。這類課程的選課人數眾多。但高校的公選課程存在著教學體系不完善、學生選課目標不明確等問題,這需要進一步地采取有效措施,深化改革[10]。與羅凱華[9]的分析相類似,筆者在多年教學中也發現很多學生在實際選擇課程時,關心的往往是如何更快地獲取學分,而不是通過公選課來豐富知識開闊視野,使公選課偏離教學初衷,失去了綜合素質教育的根本意義。插花藝術公選課通過上述改革探索,教學效果有了明顯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學生對插花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很多學生踴躍參加學校插花社團,在課下自己動手插花,在課堂上積極分享。
插花藝術看似簡單,實際上融合了植物學、繪畫、書法、室內裝飾、建筑等多種元素,尤其是中國傳統插花藝術尤其重視“意境”,追求詩情畫意,對插花藝術教育者有著很高的要求。但目前我國的插花藝術師資明顯不足,或理論缺乏,或實踐不足,存在實踐與理論脫節的現象,應重視插花藝術師資力量的培養,強化師資力量建設,綜合提升插花藝術教學環境,有效促進我國插花藝術的有利傳承,促進插花藝術文化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蓮英.中國插花藝術發展簡史[J].中國園林,2006(11):44-48.
[2] 謝婕.淺談在師范院校中開展《插花藝術》教育[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3):208.
[3] 汪勁松.談在大學生中開設《插花藝術》課程 [J].高等函授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13(5):55-57.
[4] 姚霆.綜合性大學開設藝術賞析公選課程的重要性[J].課程新思路,2013(12):35-36.
[5] 張虎,孫莉,吳冬.《插花藝術》項目課程改革的探索[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36):18301-18303,18318.
[6] 袁菊紅.多科性大學中插花藝術課程教學探索與實踐[J].安徽農業科學,20139(20):12627-12628.
[7] 胡軍,張淑梅,張詠新.《插花藝術》課程教學的實踐與探討[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報,2010,12(1):55-56.
[8] 吳麗君.《插花藝術》課程教學和實踐改革探討[J].中國園藝文摘,2012(4):184-185.
[9] 吳鐘鳴.高校公選課程的問題與對策探討[J].高教高職研究,2011(30):202-203.
[10] 羅凱華.確立公選課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的科學地位[J].吉林教育學院學報,2010(1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