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絨波
【摘要】在高中音樂的教學中,主要是以鑒賞為主,而鑒賞的主要內容又是以聽為主,可想而知“聽”在我們的教學中是如此的重要。本文從聆聽在高中音樂教學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的聆聽兩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高中音樂;音樂鑒賞;重要性
音樂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培養學生興趣愛好;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增強創作意識;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新課程改革將音樂課程的內容分為六大模塊,分別是音樂鑒賞、歌唱、演奏、創作、音樂與舞蹈、音樂與戲曲表演。原則是優先開設有利于面向全體學生的基本性模塊——“音樂鑒賞”,以保證學生獲得參與現代社會生活應具有的音樂文化素養。在此基礎上,大力開發課程資源,逐步開設其他模塊,積極為普通高中學生學習提供更大的選擇空間。”[1]因此,在高中階段,高一年級就開設了“音樂鑒賞”課。
一、音樂欣賞強調聆聽,音樂鑒賞強調鑒別
音樂鑒賞有別于音樂欣賞,欣賞強調的是聆聽,通過聆聽獲得心理的感受,不同的音樂會喚起不同的情感,因此,欣賞是停留在心理層面的聆聽。
鑒賞就聆聽的角度來說比欣賞的程度更深,因為鑒賞更多的強調“鑒”,通過對照、比較,鑒別出事物的不同點。音樂鑒賞在獲得心理感受的同時,還要鑒別出這是一種什么樣的音樂,因此,鑒賞強調的是聆聽后的鑒別,音樂鑒賞相比音樂欣賞更能培養和提升學生的鑒別能力。
二、“聽”是音樂鑒賞的前提與基礎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在備課過程曾經走入這樣的誤區:我往往過多的關注了音樂的外圍內容,通常在文字方面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拿到一個作品首先去找哪些資料是跟這個作品相關的,而忽視和偏離了音樂的本位,如和聲、音程、旋律進行等等。
廣東廣雅中學的宋蔓蕾老師曾講過:“我感覺要拿到一個音樂今天要去講,那我必須反復聆聽很多很多遍才可以。我記得在園丁班的時候,周興昌老師曾經跟我們講過:“你們備課的時候你們備的是什么?”他說:“比如你要去講京劇,可能你就要去學唱京劇。”這樣備課可能才是一種真正的備課。”這樣的例子北京八中的李存老師也講到過:“給學生一個作品,告訴他們實習的時候要講這個作品,比如貝多芬的第五(命運)交響曲,有的學生就去查大量的資料,又要教參又要復印,這些文字材料都有了,將什么他都會講,但是就是沒有在聽的方面下過功夫,所以就來問我:“李老師,這第一樂章的展開部和呈示部到第幾小節啊?”我回答:“這個問題我如何回答你呢,這樣吧,今天是周五,這個周末你回去聽20遍,下周一再來問我。”然后周一來了,那學生就說:“李老師我不問您了,我知道了”因為你要講的是一個聽的作品,你自己要聽明白才能給學生講。自己沒有聽或是聽的不透,都不行。”西湖區教師進修學校的鄔淑穎老師在桐廬圓通小學開展 “與文本對話”的講座中也講到:“聽作品,從音樂作品本身出發,不要過多的去關注文字的內容,要把作品放在文化的背景中去體悟音樂。我們要將教給學生的作品聽的熟,把作品真正從音樂的角度去分析的透徹,才能更好的去教授學生,使學生在音樂方面對作品有更多、更深的理解,更好的幫助學生在音樂學習的道路上,對作品有一個真正音樂上的理解”。鄔淑穎老師舉了這樣一個例子,跟我們講述了全國音樂課堂評教學評比中來自新疆的武娜老師上了四年級上冊的《打字機》這一課,在最后點評的時候,全國新課程改革中心的王斌老師讓武娜老師唱一下《打字機》的旋律,武娜老師隨口就來,當時在場的老師都為武娜老師鼓掌了,后來武娜老師說:“我已經把就《打字機》聽了很多很多遍了,有一次開車也在聽,差一點闖紅燈呢,太投入了,所以《打字機》的旋律已經深深的印在我的腦袋里了”。
筆者于2011年9月至12月參加了全國中小學繼續教育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的學習,通過學習我更深刻地意識到“聽”在音樂鑒賞課程的教學中的重要性,“聽”是音樂鑒賞的前提與基礎。北京市第八中學音樂特級教師李存老師說了這樣一句話:“我很少看教參,當我每拿到一個作品時,我都讀總譜,聽音響”。的確,教參帶給我們的僅僅是理性的話語,而音樂需要感性的體驗,只有教師仔細聆聽,切身體驗,才能將作品變成自己的。也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中真正感動學生,正所謂:“只有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
(一)聆聽音樂,感受美感
筆者認為聆聽音樂的第一個階段即是感受音樂的美感,這一階段是純粹為了感受音響帶來的樂趣,在這個階段聆聽者不需要任何方式的思考,可以無意識的隨時隨地的打開音樂進入到音樂的世界中。這樣我們就在很自然的情況完成了音樂聆聽的美感階段。
(二)聆聽音樂,分析要素
聆聽音樂的第二階段分析要素的階段。一首音樂作品是由各種音樂要素構成的,當我們聽到一個作品總會很自然的記住作品中主要的旋律,除了旋律之外注意到的很可能就是節奏,強烈的節奏也是我們記住音樂的主要要素之一。我們在聆聽音樂的同時應該加強對音樂素材及其發展情況的認識,有意識地聆聽旋律、節奏、音色和和聲等要素,最為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懂得一些音樂曲式的原理,這樣才能更好的追隨作曲家的思路,更好的理解音樂。
三、聆聽音樂,感受意義
音樂是表達人的內心情感的藝術,每一個音符、每一條旋律、每一種速度都具有某種意義。因此,感受音樂作品的意義是聆聽音樂的第三階段也是最高級的階段。從音樂各要素出發,分析音樂、理解作品真正感受音樂的內涵與意義,才能為教導學生如何感受音樂打下良好的基礎。
除此之外,筆者強調要多次聆聽,反復思考,結合譜子。教師應該養成沒有聽夠20遍,不能上講臺的習慣。
總之,“聽”是高中音樂鑒賞教學和學習的首要階段和任務,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將“聽”放在首位,教師在備課時要將備音響放在首位,只有這樣才能體現音樂藝術的特點:聽覺性。學生在音樂鑒賞過程中也要重視聆聽,只有聆聽才能真正感受音樂,真正理解音樂。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