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軍令
松下“傍上”特斯拉
也許有媒體人對下面的場景依舊記憶猶新,那是在2014年9月,特斯拉創(chuàng)辦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對來自世界各地的媒體說:“特斯拉的心臟就在日本!”而當時站在他旁邊的,便是日本松下(Panasonic)副社長山田喜彥。
在電動汽車產(chǎn)業(yè)全球炙手可熱的今天,特斯拉無疑是那顆最耀眼璀璨的新星,執(zhí)行業(yè)發(fā)展之牛耳,其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面對馬斯克如此謙遜的話語,人們不僅折服于大企業(yè)的謙遜恭讓。不過仔細想來,謙遜背后,其實馬斯克此言不虛,因為特斯拉電動汽車的心臟,無疑是它獨特的動力電池系統(tǒng)。而目前為止,特斯拉純電動車的電池幾乎全部由松下獨攬供貨。舉個例子來說明,特斯拉ModelS就是采用了數(shù)千節(jié)松下某型號的鋰電池,才保證了其續(xù)航里程。其中,特斯拉自身解決的主要是電池管理環(huán)節(jié),而電池本身特斯拉則依賴外部合作伙伴。
關于特斯拉、松下合作伊始,據(jù)悉,當年特斯拉是在對市面上超過300種電池進行試驗后,才最終認定了松下。在特斯拉電池技術總監(jiān)Kurt Kelty的心目中,松下動力鋰電池能量密度更大并且穩(wěn)定性、一致性更好,能為特斯拉電動汽車提供合格的動力來源。
于是就有了,在2013年10月,雙方簽署了為期四年的鋰離子電池供應合同,松下將在2017年前向特斯拉供應20億節(jié)鋰電池。這也成為后來大家關注較多的事件。當時,彭博社新能源行業(yè)分析師AliIzadi-Najafabadi分析稱,合同中的電池將主要為特斯拉的ModelS和還未投產(chǎn)的SUV運動汽車ModelX提供動力,價值約70億美元,這份合同將鞏固松下在電動汽車電池行業(yè)的老大地位。殊不知,這并不是彼此的第一次合作,松下方面的發(fā)言人曾經(jīng)介紹,松下在此之前的2年內,也就是從2011年開始,雙方就已經(jīng)開啟了合作,松下在此期間向特斯拉供應了近2億個鋰離子電池單元。
2014年的時候,雙方的合作更近一步,特斯拉宣布與松下將聯(lián)手合建一座超級鋰離子電池工廠Gigafactory。這間工廠將會用于生產(chǎn)特斯拉EV等汽車所搭載的電池,通過大量生產(chǎn)來降低成本,特斯拉希望能以此降低EV的價格,提高銷量。其中,特斯拉將負責準備、提供和管理土地、建筑及公用設施,而松下則負責生產(chǎn)和供應鋰電芯,以及投資機械和工具。英國路透社今年6月份還報道稱,日本松下電器集團今秋起將派遣數(shù)百名員工前往特斯拉汽車美國內華達州超級電池工廠,為2016年該廠投產(chǎn)車載鋰離子電池做好準備,合作貌似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放長線釣大魚
松下鋰電池在成就特斯拉的同時,可謂也成就了自己。一輛特斯拉電動車便需要數(shù)千塊小電池。現(xiàn)如今,借助特斯拉掀起的全球熱潮,松下成功占據(jù)了動力鋰電池的霸主地位。這家過去靠著精密家電產(chǎn)品,與索尼(Sony)競逐日本消費性電子品牌霸主地位的97歲老企業(yè),看準契機,“押寶”成功,天時地利人和,竟然搖身一變成為了電池霸主。更值得慶幸的是,松下結束了多年的虧損狀態(tài),終于在2013年年底成功迎來了首度盈利。而在此之前的2011年與2012年,對松下來說可謂是艱辛而陰暗的時期,連續(xù)兩年虧損超過7500億日元,然而2013年卻演出驚人的反彈,其中關鍵,據(jù)分析,除了CEO津賀一宏大刀闊斧改革,包含退出等離子電視面板、智能手機等賠錢領域,出售半導體芯片業(yè)務之外,最重要就是把能源技術開展到智能家庭、電動車與B2B(企業(yè)對企業(yè)的商業(yè)模式)等新市場。
有數(shù)據(jù)顯示,在截至今年3月31日結束的2014財政年度,松下銷售收入達到7.715萬億日元(約合643億美元),其中旗下包含鋰離子電池在內的汽車及工業(yè)系統(tǒng)(AIS)收入占到2.7825萬億日元(約合232億美元)。更有最新消息稱,在今年10月29日公布的松下今年上半年(2015年4-9月)財報中,在高端電視機、安保攝像頭的強勁銷售和重組效益的推動下,第二財季營業(yè)利潤達1239億日元(約10億美元),同比增長31%,較分析師預測的平均目標高出16%。作為重組計劃的一部分,松下已將業(yè)務重心轉移到高科技汽車配件和節(jié)能家電系統(tǒng)。松下計劃在本財年向汽車業(yè)務投資5億美元,特斯拉超級電池工廠Gigafactory也包括在內,該廠總造價約為50億美元,其中松下將承擔約30%的投資。此外,松下將以2.5億美元的價格把鉛酸電池業(yè)務出售給電池廠商湯淺公司(GS Yuasa Corp),以后將專注鋰電池業(yè)務。
現(xiàn)如今的姣好局面,大家都嘖嘖稱贊松下的魄力。可是又有誰知道,剛開始最先與特斯拉合作時,松下其實是在賠本賺吆喝。有傳言稱,當年松下為了拿下特斯拉的訂單,松下甚至不惜賠錢賣電池給特斯拉。那么問題來了,松下為什么會愿意以低于成本價向Tesla供貨?
業(yè)界普遍認為,那便是放長線,釣大魚。這恰恰也反映了日本人做生意的精明之處。因為松下知道,當新興領域成長起來以后它仍然有機會賺取足夠的利潤。而且后來,當特拉斯發(fā)展得如日中天的時候,根據(jù)相關報道來看,松下貌似也沒有按捺住利潤的誘惑,開始“趁熱打鐵”,趁機提高電池的價格,當時的特斯拉也只有“吞掉了牙齒,往肚里咽”,不得不接受他的坐地起價。
誰動了我的奶酪?
雖然合作中的紛爭在所難免,不過只要兩者能夠獲得自己的那一份想得的利益,總是還能化干戈為玉帛。畢竟找個情投意合的合作伙伴也并不是那么容易。不過這時候假如出現(xiàn)個第三者,那么事情貌似就變得復雜起來。最近頻有媒體報道LG化學將供應電池給特斯拉之事。大致內容是這樣的,韓國LG化學今年10月27日就向純電動汽車(EV)廠商美國特斯拉汽車供應鋰離子電池與對方進入了最終調整,或向特斯拉供應電池。評論認為,如果最終敲定LG化學向特斯拉供貨,LG化學在全球市場的存在感將進一步增強。并且分析指出,特斯拉之所以將LG化學作為另一家電池供應商的初衷在于“穩(wěn)定電池供貨以及促進供應商間的競爭以提升價格和產(chǎn)品性能競爭力。”具體說來,就是希望能夠保障電池供應的穩(wěn)定性,同時加大供應鏈的競爭,以獲得更具競爭力的價格以及更好的產(chǎn)品質量。受此影響,當?shù)貢r間10月28日早間,韓國LG化學公司股價大漲8%。
此消息一出,松下社長津賀宏一有些坐不住了,居然有人“敢動我的奶酪”?據(jù)路透社報道,在近期10月29日舉行的財報說明會上,津賀宏一針對有媒體報道LG化學將供應電池給特斯拉一事,特別做了說明,他表示,松下已獲得來自特斯拉方面的說明,特斯拉向LG化學采購的電池是為目前已經(jīng)停產(chǎn)、于2012年停止售賣的Roadster電動超跑更換電池所用,LG化學不會供應目前正在出售、或以后計劃上市的特斯拉電動車用電池。津賀宏一并重申,松下與特斯拉的合作關系沒有任何改變,公司與特斯拉的合作正在順利推進,超級電池工廠Gigafactory將在明年按計劃投產(chǎn)。特斯拉與LG化學的合作并無新意。
他的意思,無怪乎急切地表明自己的地位并未撼動。不過越解釋,可能表明自己越在乎。估計LG化學的“介入”肯定給松下上了生動的一課,畢竟天下電池非松下一家獨大,而且松下和特斯拉的合作也并非固若金湯。并且上面也提到過,伴隨特斯拉的風生水起,松下供給特斯拉的電池價格后來也可謂進行了水漲船高,而這想必在特斯拉的心目中也埋下了不滿。
據(jù)調查公司Techno Systems Research統(tǒng)計,車載用鋰電池的全球市場份額中,松下居于榜首,排名第二的是日產(chǎn)汽車和NEC的合資企業(yè)汽車能源供應公司(AESC),LG化學排名第三。不過,LG化學的供貨對象包括美國通用汽車(GM)和法國雷諾等20多家公司。對于松下與特斯拉的合作,在明眼人看來,突出的問題之一便在于價格,當全球電池市場占有率第三的LG出現(xiàn),如果以較低的價格提供優(yōu)質的電池給特斯拉,特斯拉何樂而不為?不久前電池供應商LG化學便和通用宣布合作,LG將從2016年開始向Bolt車型提供電池組,雙方還將合作建造電池工廠。據(jù)了解LG提供給通用公司電池價格每kWh只需要145美元,大約1元/Wh左右。加之今年10月28日,LG化學在中國南京的工廠竣工,年產(chǎn)能在2016年可滿足5萬輛電動車使用,并計劃在2020年達到20萬輛。LG的擴張速度如此之快,對于老大哥松下很是有沖擊力,未來市場格局改變充滿無限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