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飛
【摘 要】
童話,用簡潔的語言,描繪出形象的任務,勾勒出情節曲折的場景,用其夸大的想象映射豐富的內涵。童話是兒童的天使,它所勾勒出的奇妙世界包容著兒童的種種天馬行空的想法,深受兒童的喜愛。童話是低年級乃至小學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童話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種。本文就童話的基本特征、進行童話教學的必要性及對童話教學的相關建議進行了簡單的分析。
【關鍵詞】
小學語文 童話教學 必要性與策略建議
語文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實踐時間較長的有實踐法、練習法、講授法、因材施教法等,童話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童話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學習掌握詞匯,在童話中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對學生進行語文的啟蒙,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
一、小學語文童話特征介紹
提到童話,我們首先浮現的就是篇幅的簡短、語言的精煉;情節的曲折、形象的夸張等,本文將其具體總結如下。
(一)語言簡潔,活潑易懂
童話的受眾是一群心智處于發展階段的兒童,語言風格要兒童化。簡潔、活潑、易懂是基本的要求。《做什么最快樂》一文中,青蛙、水牛、啄木鳥、蜜蜂等不同動物角色之間的對話都是圍繞“做什么最快樂”來展開,語言簡潔又富有生活氣息,讓小學生讀之即懂。
(二)情節曲折,形象生動
童話是兒童的主要讀物,情節完整曲折,“人物”形象生動鮮明是重要特征之一。在讀到《青蛙看海》時,我們會以為在聽到青蛙失望的感慨出“我沒有一雙像你一樣有力的翅膀,也沒有四條善跑的長腿,怎么上得去呢?”這句話后會放棄看海的愿望,可后來又出現了松鼠這一轉折性的人物,帶來了情節的轉折,鼓勵引導青蛙一步一步爬向山頂,離愿望更近。文章雖然簡短,可也是情節具有曲折感,抓住小學生的好奇心理,也在行動與對話中突出了青蛙的形象——從望之畏怯到腳踏實地。這些情節讓人讀之不忘,生動的正面形象也能激發學生模仿學習的欲望,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三)幻想奇特,想象夸張
兒童的世界充滿無數的想象,或許不能被大人所理解,卻能在童話中找到同伴,獲得想象的宣泄點。童話世界有最奇妙的幻想,最夸張的想象。在小學語文課本中的童話,多數運用了擬人手法,想象了動物和植物的世界,《小鷹學飛》《狼和小羊》《烏鴉喝水》等是通過夸張的想象向人展示了它們的日常,讓小學生讀者在這些人為的幻想世界培養自己的審美觀等。
二、進行童話教學的必要性
(一)激發讀書興趣,提升學習欲望
童話就像是為小學生量身打造,語文課本中所選取的也都是能適合兒童各個階段易讀的童話,語言活潑歡快,用講故事的方法來對學生進行循循善誘,進行教育。童話教學能迎合小學生的喜好,減少死板閱讀教學的枯燥,讓學生愛上閱讀,也在無形中將這種閱讀的興趣正向遷移到小學各個學科的學習中,提升學生學習的欲望。
(二)豐富想象力,培養創造力
兒童的想象天馬行空,而這些想法在現實生活中卻很難得到認同或是正確的引導,對小學生進行童話教學能填補這種空缺,讓兒童的想象在童話這個幻想的世界得到認同感,進行童話教學能讓學生的想象力得到教師系統正確的引導,在想象與想象的碰觸中培養形成自己獨特的創造力。
(三)加強審美辨識,培養審美能力
童話由最淺顯的文字描繪并不復雜的場景,卻是蘊含著最豐富的寓意。進行童話教學能將童話蘊含的寓意在最恰當的時機展示在學生的眼前,能加強學生的審美辨識能力,豐富學生的審美情感。
比如,在《做什么最快樂》中通過動物間的對話講述了每個人的快樂來源并不一致,定位準確做對別人有用的事才能獲得快樂;《青蛙看海》向我們展示成功離我們并不遙遠,腳踏實地,步步攀爬就能實現;《小鷹學飛》在描繪小鷹向著老鷹定的不同目標步步前進的同時,讓學生明白學無止境,要不斷進取,奮力攀爬。童話故事中的善與惡都會通過夸張無限放大在紙上,童話教學能讓小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
三、進行童話教學的策略建議
(一)把握課文,傳授基本學科知識
小學生世界的五彩繽紛,需要教師通過不斷的知識傳授教導才能初步形成。教師在進行童話教學時,除了教導學生新字詞,還要讓學生在最表面的語句中發現生成性的資源,掌握其他學科的知識。
類似《做什么最快樂》中,從啄木鳥的回答“捉蟲最快樂”,水牛的回答“耕地最快樂”到蜜蜂的回答“采蜜最快樂”等,這些都展示了每種動物所對應的的“特長”,教師可以在童話教學時適當的延伸,讓小學生了解到這些動物的習性等,豐富自己的科學知識。
(二)創設課堂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小學語文中童話的選取多以對話場景居多的故事為主,在進行童話教學時,創設情境,進行人物的角色扮演,不同角色的分飾會讓學生對文章的學習產生興趣,在扮演的過程中也能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加深對文章背后含義的理解。
(三)挖掘引導,感受深層內涵
小學生的理解能力畢竟有限,很多時候只有通過教師的引導才能領會童話故事背后的深意,教師在進行童話教學時要因材施教,引導不同理解能力階段的學生都能展開想象,感受到深層的內涵。
教師通過運用續寫的方法讓學生努力去挖掘文章中的深意并理解。在續寫的過程中必定要先了解文章的內涵并結合自己的理解才能完成。教師在進行童話教學時一定要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深層挖掘童話故事的寓意。
【結 語】
教師要善于把握利用童話的特征來進行童話教學,通過童話教學來“呵護”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培養學生的正確審美,在小學階段就初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童話教學的不斷完善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教師與學生的雙方協調配合才能完成。
【參考文獻】
【1】孫建龍.小學語文童話體文章閱讀教學簡論【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S2)
【2】徐振聲.在童話王國里張開想象的翅膀——指導兒童寫童話的一些體會【J】.江西教育,198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