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娟
隨著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電教媒體已越來越廣泛地運用在各科教學中。尤其在語文教學中,電教媒體的運用更為普遍。電化教學的特點是直觀、生動、形象、感染力強,直接表現各種事物和現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所學教材有深刻感知,思維活躍。它可把抽象的東西變成直觀形象的內容,使學生易于理解,變苦學為樂學。因此,語文教學中科學地運用電教媒體,為改革傳統的教育思想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實踐證明,使用電教媒體進行教學已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手段。由于電教媒體的運用,使得語文教學的組織形式、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材處理都發生了變化,使課堂結構得到了優化,語文教學質量有明顯的提高。但電教的運用不是盲目的,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電教手段,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
一、利用電教 創設情境
語文教學是形象思維和再現表象的過程。小學生的形象思維優于抽象思維。只有在影象上較完整地把表象再現出來,才能激發出應有的情感效果,從而深刻領會內容。因此在配制影象上要充分體現它的直觀性,使直觀的形象和語文很好地結合起來,就能喚起學生大腦變質兩種信號系統的協同活動,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更好地理解教材內容。如教學《花潮》時,配制一張投影上既有圓通公園里的亭、臺、池、榭、花、樹、鳥、獸,又有到處盛開著的海棠花,還有人們賞花時的喜悅情景。用這幅投影一下子就把同學們引到了美麗的圓通公園,順利地引導學生進入了情境,產生了身臨其境之感。又如展現自然景物,包括自然現象的電教媒體,可以發揮其在教學中創設情境的作用,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如觀賞《瀑布》《海底世界》《富饒的西沙群島》幾課中的景物錄象,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如臨其境、 獲得真實感受,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興趣盎然,急切地要知道詳細內容,這樣,學生學習心理進入最佳狀態,為整個學習過程的優化創造了條件。
二、精選影象 增強理解
在教學過程中,不論采用何種媒體,教師都處于主導地位,起著主導作用,各種媒體是為教師教學所用的,教師要成為教學的設計者、 主持者 、示范者和評價者,要根據教學目標 教學實際需要精心選擇 恰當地運用媒體,增強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如《繁星》一文的第三段,講巴金在海上觀星空時的感受,是文章的重點。在講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制作了一段多媒體電腦動畫:“在星光閃爍的夜空里,在茫茫的大海上,在緩緩行駛的船艙中作者躺在艙面上仰望滿天繁星,你們覺得這是什么樣的星空呢?”同學們不約而同地看著這段動畫說:“看到的是滿天懸著無數半明半昧的星”。并在教師的啟發下解釋了“半明半昧”的意思。最后教師對同學們說:“現在請大家邊看動畫邊聽錄音,就好像你現在也在船艙上仰望繁星,你一定會有作者一樣的感受。”這樣同學們情不自禁地閉上了眼睛,會心地笑了。
又如教學《琥珀》一文,講琥珀的樣子時,就出示了這塊琥珀的投影,使學生清晰地看到琥珀的樣子,并充分認識它的特點,從而對這塊琥珀的形成過程產生興趣。講松脂球的形成時,教師先出示一下“蒼蠅停在樹上”的投影,再慢慢移動“長腿的蜘蛛”的投影,在蜘蛛剛好撲向蒼蠅的瞬間,停止移動。同時滴了一大滴松脂包住它們,這樣學生對抽象的事物有了形象的認識,深刻地理解了課文,輕松愉快地學到知識。
再如《鯨》一文的教學,教師播放了一段錄象,學生看了錄象就很形象地、直觀地、理解了鯨的大小,鯨怎樣吃食、怎樣呼吸、怎樣睡覺等內容,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三、把握時機 突出效力
在語文教學中實施電教手段,其主要目的是引入學生入情入景,隨筆者的情感起伏領會掌握內容。因此要把握時機,在具有情感前提下及時投放,才能發揮應有的效力。如教學《小珊迪》一文時,先說明了小珊迪無依無靠,一無所有的貧寒狀況,并讓學生同自己的生活相比,使學生產生了憐憫悲傷的心情。當講到珊迪要死的高潮時,教師即時投放了珊迪躺在床上,邊撫摩弟弟邊留淚的投影片,并配有凄涼的音樂和珊迪臨死前說的:“我快要死了,可憐的小例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辦呢?”這樣一下子就把學生引入了悲哀的高潮點,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和教育,突出了效力。
利用電教媒體把握時機在教學中走個來回,也會收到意外的效果。如教學《白楊》一文,一開始就揭示課題,教師就播放錄音歌曲《小白楊》,讓學生說出播放的這首歌歌頌的是什么?從“和我一起守邊防”這句可以看出還歌頌了誰?(邊防戰士)。接著讓學生認真閱讀課文《白楊》,思考:這篇課文僅僅寫了白楊嗎?你是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通過學習,同學們都理解了作者不僅贊揚了白楊頑強的生命力和堅強不屈的高貴品質,還贊揚了具有白楊精神的邊疆建設者,讓我們跟著錄音機再來唱一唱白楊,唱一唱具有白楊精神的人們,這時,優美的旋律再次在教室里回蕩,師生共唱《小白楊》。本課教學以歌曲《小白楊》揭題,有又以此歌結課,在電教手段的使用上走了一個來回,以歌曲揭題,新穎,活潑,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并為下面的教學做作了一個很好的鋪墊。以歌曲結課——師生共唱《小白楊》,營造了一個和諧,活潑的課堂氣氛,高亢悠揚的歌聲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此時的歌,既是“唱歌”的“歌”,又是歌頌的“歌”,緊緊扣住了文章的主題——歌頌具有白楊精神的人們,效果最佳。
總之,電化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課堂教學直觀、生動、形象 活潑。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在深刻地理解電教特點的基礎上,根據語文學科及所選用的電教手段的特點,結合學生實際,科學運用電教媒體,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結構,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以達到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