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青
【摘 要】
本文從解讀教材內容入手,逐步從善用教材,提升學生主體地位;整合教材,培養學生探索能力;微整教材,讓學生體驗數學樂趣;尋求資源,拓寬學生學習渠道等幾個方面來闡述,希望通過這些策略,讓學生們的數學學習更加容易,并促進數學課堂效率的提升。
【關鍵詞】
教材 樂趣 渠道
精心選取數學素材,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科學安排教學內容,合理建構知識體系;呈現形式豐富多彩,有效改善學習方式,這是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修訂的宗旨。作為教師在感受教材的獨特視角的同時,著眼自主探索,創設學習情境,注重在交流、互動中引導學生感悟知識,經歷知識形成過程。為學生的發展提供良好平臺和廣闊空間。既能“入教材”,也能“出教材”。
一、善用教材,提升學生主體地位
學習過程需要學生親身經歷,學習結果需要學生內化總結,實踐操作需要學生獨立完成。然而學生學習條件的不同,學生所處環境的差異,造成了學生認知的差異,接受事物能力的差異,因此我們在使用教材時需要根據教學條件及學生情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改造現有教材,合理使用教材。
如六年級上冊《體積》一課,教材是安排學生做一個實驗,用杯子和水測試桃子、荔枝、小西紅柿誰的體積大。試圖通過將等量的水和三樣被測物體分別放入規格同樣的三個杯子中,以求通過水位的高低看出三個物體間體積的大小差異。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想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做出力所能及的猜想和嘗試,就可以不為學生提供杯子和水,讓學生自己想辦法去測試,教師只提供學生想要的工具。實踐證明學生的聰明才智遠高于我們的想象,他們中有一部分已經想到用水和杯子就可以測試出結果。因為“阿基米德測皇冠的故事”已經為學生們所熟知,而本節課的實驗也是與之原理類似,差別只在一個是測質量、一個是感知體積大小,因而學生們想到例題中所安排的方法也不奇怪,教師只要為其提供實驗所用的工具,實驗就可以順利展開。在實踐中學生才能真正的感受到體積這個比較抽象的概念。
二、整合教材,培養學生探索能力
教師必須了解學生已有知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對數學教材進行加工。選擇具有現實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己探索和合作交流過程中理解和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如五年級上冊《找規律》一課,課的例題部分安排了一幅旗子圖,圖中的旗子都是按照一定的規律排列的。在“練一練”中教材安排了串珠子的情境圖。教學中“悟”來自于“疑”,“疑”源自于“引”,“引”的最佳方式是讓學生“動”。相對于例題,教材中安排的“練一練”卻很具有操作性,不僅工具是孩子們生活中常玩的珠子,連串珠子的過程也是孩子們所熟知的。所以教師在教材此處做出大膽的處理,將“練一練”中的串珠子調入開頭作為例題,原本例題改為“練一練”。由此可以安排學生在課的一開始就分組嘗試合作按規律串珠子游戲,在游戲中,學生出現疑問,從而在小組內大膽猜想,通過互助操作嘗試解決問題,在實踐中感悟“規律”的奇妙之處。
三、微整教材,讓學生體驗課堂樂趣
小學生對活動非常感興趣。依據“做中學”的理論,教師要把教材上抽象的、靜態的前人積累下來的數學知識經驗,設計成有趣的、形象的、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讓學生在活動的情景中發現、探索、體驗挫折與成功,親歷知識的產生、發展及形成的過程,理解數學的思想方法,為學生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如六年級上冊《分數四則混合運算》中的簡便運算,教材的安排是由簡單的應用題入手,將簡便算式穿插進例題中,從而在學生解答例題時發現簡便運算從而再教授簡便方法。實際教學中教師對這部分教材進行了改編。首先是安排了男、女生口算對決,比一比看誰算的又快又正確。課的一開始,就是比賽,這樣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隨后激烈地爭奪開始。整個教室上空的空氣像被煮沸了一樣,學生們激情萬丈,你爭我奪,爭先恐后。然而比賽的結果是女生歡喜,男生愁。此時有人高喊比賽不公平,一石激起千層浪,為何不公?如何不公?這便是教師改編教材的真正用意所在。簡便計算在極其自然的狀態下被學生自主感知,體驗簡便計算魅力之旅由此開始。
四、尋求資源,拓寬學生學習渠道
信息化社會教師在設計數學教學方案時應注重聯系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注重從學生的實踐活動、課外閱讀、電視廣播、互聯網中尋找適合學生學習的數學素材。設計出富有挑戰性與開放性的學習材料,使學生在生活這個大課堂中培養多元化自我提升的能力。
如三年級下冊《分數加、減法》一課,教材在例題中安排了學生購買冷飲的情境圖。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提前一天布置學生去超市抄貨品名字和相應的單價標簽。在新課開始前,將學生分組,每組布置成小型超市貨柜,組內自主分配營業員、收銀員和顧客,課一開始學生就開始模擬購物。這時的教室真是熱鬧非凡,學生們選擇想要的貨物,進行付錢。在活動結束后貨品被一掃而空,每個學生都帶著前所未有的滿足感。之后環節就是讓學生介紹自己的購物品種和貨物價格,營業員就介紹自己實際得錢和找回錢的經過。看似簡單的介紹蘊含著本節課的所有的知識點。省去了老師的說教,省去了刻板的教學。
教師學會對教材進行創造性使用已成為時代的需要,其最終目的是改善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方式,具備創造未來的真才實學。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數學.北京師范大學
【2】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江蘇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