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方平等
柳方平(本次評課seminar主持人,徐州市侯集中學教師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江蘇省特級教師):剛才我們聽了王全德老師的課,大家對這節課有什么看法,請簡要地談一談,最好不要面面俱到。
孫峰臣(徐州市高中語文教研員):我先說兩句。我覺得王老師的這節課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調動學生的方法和策略。
我們知道上評優課和公開課時開課老師對文本的準備都非常充分,也各有特色甚至是高招、絕招,但課堂實施時則常有不盡如人意之處甚至是敗筆,根本原因是,課堂上是學生在學習,學習的效果主要取決于學生,教師只能是促學、導學、助學,他不能把學堂變成講堂,他唱主角,讓學生配合他表演;我們看到不少課堂也是熱熱鬧鬧、轟轟烈烈的,但是明眼人應該能夠一眼看出學生被牽著、拽著甚至是拖著走的痕跡,這種熱鬧透著假,學生心底也是很不情愿的,這種表面的水花四濺的潭水底下則是死水。
《學記》強調:“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也。”“喻”即啟發式教學,《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也都強調啟發式教學,可見啟發式教學是為學習而教,或者說是為學生的自主建構而教。
就本節課而言,有幾處很好地體現了啟發式教學“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的精髓。如導入環節,教師引導學生說成語、文學知識、狐貍形象等而不拖拽學生,即“道而弗牽”,師生關系就融洽,氣氛輕松愉快,學生愿學樂學,此之謂“和”;“聽猜情節”環節,教師明確要求,認真督促而不強制,即“強而弗抑”,學生信心十足,學習則變得容易;概括故事情節時,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而沒有直接端出答案,學生果然在略微思索之后給出言簡意賅的答案“我們捉放狐崽”,非常精彩。
朱海波(江蘇省沛縣中學年級主任):我想從用任務驅動來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方面談一點體會。
一節課里可以有幾個(一般不超過3個)指向相對明確而集中的問題或問題群(組),用問題組塊,安排課堂教學流程,把課堂分解為3—4個單元,每個單元集中解決一個問題群(組)。問題應該是來自學生小組預習交流后難以解決的有傾向性的,經教師、學生共同篩選的、能夠貫穿文本的真問題。教師可以把這幾個問題作為課堂研討任務,以導學案的形式印發給學生,并指導學生在課堂上細讀文本,思索,再以學組為單位進一步探討交流這些問題,最后在班級展示,師生共同形成答案,完成任務。
王老師讓學生聽故事猜情節的環節即屬于任務驅動,我們看到在任務的驅動下,學生聽得認真,記得準確,說得合理,交流得充分,學習熱情得到充分的激發。如果王老師能夠讓學生在聽過故事后自主提出問題,老師再整合這些問題,精選出2—3個問題群作為探究任務,是不是效果會更好呢?
汪敏(銅山區高中語文教研員):我說說對學組活動、和諧交流這方面的一些看法。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強調:“合作學習有利于在互動中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應鼓勵學生在個人鉆研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討論及其他學習活動,善于傾聽、吸納他人的意見,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協作和分享。”《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也倡導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要幫助學生學會學習。這說明國家在課程和政策層面上要求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合作學習(也可以叫協作學習)應該成為重要和主要的學習方式。在實際操作中,協作學習首先要求建立學習共同體即學習小組,現在一般要求是4—6人,實行異質分組,即基礎、能力、興趣、個性、背景等各異的學生分到一起,組內有差異,組際大致相同,分工明確且任務輪流,機會要均衡,以實現學組的協作和分享。
在課堂教學板塊二“猜情節”中,老師先了解班級的學組及大致情況,接著明確了任務(猜情節)和要求(結合老師講的故事,結合生活經驗),我們看學生在交流時,因為基礎不同、關注點不同,記住的故事也會有差異,這是教學中值得關注的衍生資源。學生的社會經驗各異,想象力和分析、聯想的角度不盡一致,推測的結果也有差異,就能形成迥異的甚至是針鋒相對的觀點,這又是交流探討的前提和重點內容。學組內部和組際之間出現了活躍的爭論氣氛正是這種一潭活水的體現。
昝愛民(徐州市侯集高級中學高二備課組長):公開課一般都注重學生活動的充分,講究學生學習主動性、創造性的發揮,講究課堂氣氛的和諧,講究凸顯合作學習等等。王老師的這節課就很好地體現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協作學習、協同提高的特點,效果不錯,值得肯定。但我覺得語文課還是要引導每個學生都能踏踏實實讀書,思考。讀書可以是書聲瑯瑯,而思考還是要靜,要強調學生個體的冷靜思考、獨自探索,因為沒有個體的實實在在的學習、思考作為基礎,所謂的協作學習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不能只重視表面的熱鬧,而忽視甚至無視內在的效果,最終舍本逐末,效果會適得其反。
一句話,激情要以冷靜為前提和基礎,學組協作學習要以個體自學為前提和基礎,在追求前者的同時,一定不能忘了后者。理想的做法應該是學生學習既有讀書和思考的靜,又有交流和研討的動;既有個體的獨立自主的學習,也有頭腦風暴式的交流和研討。
柳方平:綜觀王全德老師的這節課,有兩點讓我印象深刻:一是促學,即點燃學生學習探究的熱情;二是導學,引導學生以學組為單位協作學習。前者在于激發學習的動機,后者在于傳授學習的方法,二者的融合共同促成了學生學習經驗的發展。謝謝幾位老師獨到而真誠的分析和評點。
(王全德整理,徐州市侯集高級中學,221121)
責任編輯:宣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