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瓊
摘要:在對動畫專業進行基礎課之一《構成》授課的過程中,發現一個共性問題,學生認為學習構成課與自己所學的專業沒有太大的聯系,認為以后用不上。這是由于學生的思維方式太過狹隘,還沒有構建起一個宏觀的學習框架,沒有對未知領域進行探索導致的,動畫專業的學生在這方面尤為嚴重。所以對該課程進行了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實踐。
關鍵詞:構成;形式感;構圖;形式法則
構成,是一切視覺藝術的設計基礎課程。構成課的目的是教授學生設計原理、設計規律,設計方法;增強造型能力,色彩運用能力,以及培養學生良好的空間感。不論是平面的廣告招貼、海報設計、還是立體的包裝設計、工業產品設計或者環境藝術設計都是以構成中的形式美法則為造型依據、形式美的規律為組合原則。動漫專業是多學科內容交叉的綜合性藝術學科,更是需要構成課的基礎設計理論做支撐。例如在影視動畫或者游戲動畫的場景與背景構圖中,要考慮人與背景的位置關系,色彩關系,整體的空間關系,這就涉及到構成的原理,如果學生掌握了美的形式法則,有效的利用這些法則就能更好的為專業課程服務。
動漫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可以從事的崗位是很寬的,例如角色設計師、原畫師、場景設計師、分鏡師、建模師、特效師,甚至動畫導演等,這些離不開手繪技能以及電腦軟件操作技能,即藝術修養與熟練技術相結合的綜合能力。軟件的操作能力是可以通過大量的訓練得到顯著提升的,而藝術修養不同于數理邏輯的思維模式,它是繪畫、美學與設計學相結合,腦、心、眼、手全方位得到訓練的結果。學生在藝術上的領悟能力達不到要求很難在今后的發展中有所突破。
通過對多所高職院校的藝術類課程安排的調查,發現一個共性問題,授課的過程中學生認為學習構成課與自己所學的專業沒有太大的聯系,認為以后用不上。這是由于學生的思維方式太過狹隘,還沒有構建起一個宏觀的學習框架,沒有對未知領域進行探索導致的,動畫專業的學生在這方面尤為嚴重。
構成課在繪畫與設計之間有效的架起一座橋梁,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讓學生從繪畫的模式中過渡到設計模式中來。在結合動畫專業的特點基礎前提下,訓練好扎實的手繪造型基礎、從形體結構、體積、質地等具象思維方式逐漸轉換,轉向抽象思維模式,竟而服務于具象的世界。能最有效的將造型與設計內容與專業課內容無縫對接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動畫專業綜合了繪畫、圖案設計、攝影、電腦軟件、等多門學科內容,從目前商業動畫應用的角度來看,構成從宏觀上來講主要在兩個方面起到了不可無視的作用,一個是構圖、一個是配色原理,從構圖的角度去講平面構成;構圖在動畫分鏡、動畫場景繪制、臺本設計、漫畫、插畫設計中體現出極大的作用,例如人物角色與場景的關系,該放在哪里,該怎樣放,往往看上去很不經意的一個畫面,其實里面暗藏玄機,講究頗多,不論是靜態的畫面還是鏡頭的切換,都應該是符合我們人眼視覺習慣和視覺舒適度的,簡言之:合理。在創意新穎、有特點的前提下構圖合理。
構成的核心內容是形式感。學習形式感的最終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構成的思維模式,從最單純的元素到復雜的形態,從簡單的組合到復雜的重組,從“格式化”的“填空”到自由靈活的支配法則,創造形態,從“有法”到“無法”。從動畫專業的角度入手,讓學生吸收構成的原理,在專業的應用中消化。構圖的名稱,來源于西方的美術,其中有一門課程在西方繪畫中,叫做構圖學。構圖這個名稱在我國國畫畫論中,不叫構圖,而叫布局,或叫經營位置。攝影構圖也是從美術的構圖轉化而來,我們也可以簡單的稱它為取景。不論是國畫中的布局,還是攝影中的取景,都只涉及到構圖的部分內容,并不能包括構圖的全部含義。因此,統一用構圖這個稱呼是較科學準確的。研究構圖的目的是什么?就是研究在一個平面上處理好三維空間——高、寬、深之間的關系,以突出主題,增強藝術的感染力。構圖處理是否得當,是否新穎,是否簡潔,對于藝術作品的成敗關系很大。從實際而言,一幅成功的藝術作品,首先是構圖的成功。成功的構圖能使作品內容順理成章,主次分明,主題突出,賞心悅目。反之,就會影響作品的效果,沒有章法,缺乏層次,整幅作品不知所云。
通過“反推”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慢慢理解構成,比起常規的按部就班的學習構成,效果更加顯著,通過對優秀的動畫作品或者漫插畫作品的抽絲剝繭,循序漸進的讓學生看見最本質最單純的的東西,將令人眼花繚亂的復雜體還原成最簡單的元素,在課程的設置中,將相關課程內容進行分解,分解為一個個獨立的課題,每一次課題都可以通過一部動畫短片,實驗短片,動畫電影中的某些片段,插畫、漫畫作品等做為授課內容都載體。例如:單個鏡頭是電影的最基本的構成單位,是通過連續的鏡頭敘述故事,在時間中創造空間蒙太奇,是一種具體的敘事結構,通常是沒有對白的一系列鏡頭繪本與其他圖像的敘事藝術一樣,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吸收了各類藝術的特點,形成了一套屬于自己的綜合藝術語言,繪本作家所扮演的角色類似于導演,需要將所有的圖像素材雨符號加以整合,需要情節上的調度。例如:著名華裔科幻插畫家陳志勇的作品《抵岸》,圖案敘事手法成熟,與同類型的無字繪本相比更為復雜,作品中關于戰爭、死亡、種族的偏見以及溫暖的人性光輝的描寫都使得這部作品上升到哲學的高度,在這種天馬行空的龐大敘事中,故事的內在結構卻蘊含著縝密的邏輯,《抵岸》中的圖像敘事借鑒了電影蒙太奇的表現手法,其中包含大量定格單幅的連續靜態畫面。我們可以從此類作品入手,帶入到構成課中,利用構成的某些原理和概念來詮釋繪本中的圖像敘事手法。對他的作品進行分析有助于進一步了解無字繪本中圖像敘事的特點,探尋如何更好的運用圖像講故事的方法和路徑。
高職院校動漫專業的學科方向越來越偏重于三維游戲動畫設計與制作以及平面插畫設計與繪制兩個方面,三維游戲動畫中的建模是需要學生對立體感與空間感的認識達到一個更深入更靈活的程度,立體構成是針對三維空間研究點、線、面、體等元素的學科,是對實際空間和形體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和探討的過程。